許小年:去槓桿要堅定不移的推進下去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許小年週二在杭州發表演講時表示,經濟去槓桿要堅定不移的推進下去,如果不能忍受去槓桿的陣痛,等待中國經濟的會是更大的危機。

“(有人)覺得去槓桿好像太急風暴雨了。但在現代經濟史上和金融史上,去槓桿沒有一次是和風細雨的,去槓桿不是請客吃飯,永遠都是滿地雞毛,遍地壞賬,不如此不能去槓桿。”許小年在10月23日舉辦的光大控股投資年會上發言稱。

许小年:去杠杆要坚定不移的推进下去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我國宏觀經濟總體負債率從2008年的約140%,增長到2017年的約260%,增加了120個百分點。

許小年指出,“中國宏觀經濟的總體負債率過去十年裡猛增。高槓杆是懸在中國經濟頭上的利劍,必須解除掉。”

在他看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根本原因在於美聯儲錯誤的貨幣政策導致家庭部門槓桿率不斷攀升,使得美國家庭的現金流無法支撐高債務水平。美國經濟恢復強勁增長的基礎是十年前大規模家庭破產、金融機構倒閉的徹底去槓桿完成。而歐洲經濟增長乏力與去槓桿遲遲沒有進展有關。

“我們可以吸取他國的教訓來避免同樣的悲劇在中國發生。去槓桿就是要疼的,寧可前面付出一些代價,否則未來對經濟社會的傷害不僅僅是A股市場近期表現出來的波動。”許小年表示。

他認為,中國工業化和資本積累的時代已經完成,一方面資本不再稀缺,貨幣政策再增加貨幣供應也看不到效果;另一方面,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速度明顯下降,投資不再是經濟的強勁驅動力;同時,實體經濟中的收益率逐漸下降,各行各業普遍的產能過剩,所以資金才會避實就虛。

“其實經濟形勢不好對企業來說未必是件壞事,很多企業在複雜的、前景不明朗的經濟環境中在思考過去的經營模式,正在試圖做出改變,這種創新型企業雖然是少數,但是我看到數量越來越多。”許小年表示。

他建議,政府應當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幫助中國企業儘快實現從製造到研發的轉型,從規模擴張到技術創新的轉型。首先是保護產權,尤其是私有產權,如果不能有效保護私有產權,企業家沒有信心就不可能進行長期研發投資,不可能把精力花在技術的長期積累上。

他還認為,從二戰結束以來,絕大部分重大技術創新都來自私人企業,因此,需要給創新的主體民營經濟創造更大的生存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