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起,蟹肥黃

西風起,蟹肥黃

網絡圖片

下午下班早,走到樓下超市的時候,忽然見一小孩在地上玩一隻螃蟹,心中一動,問周圍的人:“哪裡來的螃蟹?”超市的服務員說:“外邊有賣的。”跑出去尋找,果然,在馬路邊的攤位裡有一位大娘擺著一個大盆,裡面爬滿了螃蟹。走近一看,個頭都挺大,一問價格也不貴,一下買了三斤。

俗話說:“秋風響,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 每年九月到十月正是螃蟹黃多油滿之時,所以美食家有言“螃蟹上桌百味淡”。今天正是秋風乍起,秋空頓爽的時候,果然就有螃蟹送來。雖然是河蟹,但是個大鮮活,忍不住也多買一些。

西風起,蟹肥黃

網絡圖片

晚上約幾個同事好友,蒸上一鍋,再以蔥薑蒜炒上一盤,大夥圍在一塊,分而食之,果然肉滿流黃,甚為鮮美。書上記載,蟹肉有“四味”之說。其大腿之肉,絲短纖細,味同乾貝;小腿之肉,絲長細嫩,美如銀魚;蟹身之肉,潔白晶瑩,勝似白魚;而蟹黃,則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蛋白質、脂肪、磷脂、維生素等營養素,營養豐富。大家持蟹而食,雖是口掌流油,非但不以為難看,還很是喜歡。東坡嘗雲:“從來歎賞內黃侯,風味樽前第一流。”“內黃侯”,即螃蟹也。可惜屋中無黃酒可以相佐,未免以為遺憾。雖有啤酒,卻是不宜。

西風起,蟹肥黃

白石畫蟹

吃螃蟹最能考驗大家的功夫,善吃的人津津有味,嘖嘖有聲,不善吃的人則總是被蟹殼上的尖角扎到,無從下口。煮熟的螃蟹雖是紅袍加身,油光滿面,可是鐵骨錚錚,甚是嚇人,難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要被尊為勇士。歷史上好吃蟹的文人不少,尤以明清為甚。明朝的張岱就是一位美食家,在他的《陶庵夢憶》裡,便有專門寫食蟹之事的《蟹會》。清朝的李漁甚至“一日皆不能忘之(螃蟹)”。更有甚者,是章太炎的舅舅,嗜蟹到沒錢買蟹時不惜以書畫做換,甚至脫下衣褲去當。古來痴人莫過於此。

西風起,蟹肥黃

白石畫蟹

小時候即愛食蟹,那是因為外公經常捕魚,常常大清早帶來鮮美的魚蝦蟹來給家人吃。那個時候,喜歡螃蟹是玩趣大於食慾,所以也抓來養。記得星光燦爛的夜晚跟同伴到河邊抓蟹。秋蟲鳴唱聲中,我們用手電筒往水溝裡照去,清澈見底的河水中可見到魚蝦在遊動,河蝦的眼珠子在手電筒下閃著亮光,還有水蛇扭動著身體穿梭,我們便把水蛇引往一邊,這時翻開水底的石頭,就可以看見伸著兩隻大螯的河蟹,於是拿根樹枝一捅,趁它夾緊的時候趕緊伸手抓住蟹背,拉上岸邊,這樣它就無處可逃了。於是河邊草叢間便灑下了我們歡快的呼聲。但也有疼痛的經歷。有一次在家裡逗弄螃蟹,一不留神被夾得手指出血,眼淚打轉,爸爸一怒之下把螃蟹抓起來摔成一團肉泥。兒時的歡笑、淚水,皆成為日後縈繞胸懷的美好記憶,令人懷念。

西風起,蟹肥黃

白石畫蟹

西風起,蟹肥黃

白石畫蟹

秋天正是令人懷想的季節,古人云:“持蟹賞菊,何樂不為?”在我們品嚐美味的同時,也讓我們也重溫一下那些美好的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