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大腦的12條定律,讓它更自由

執行大腦的12條定律,讓它更自由

如果有人問你,你最關心的東西是什麼?答案一定五花八門:工作、家庭、子女、存款、身體等等,而很少有人會回答:大腦。這個我們與生俱來的珍貴資源,卻常常被我們忽略。

大腦就像我們每個人最忠誠的守護者,每時每刻都在堅守著自己的崗位,及時地傳達最真實的感受,不分晝夜。既然如此,我們何不嘗試著去了解它,讓我們的大腦更自由呢?

執行大腦的12條定律,讓它更自由

研究人腦發展基因以及精神病遺傳學問題的發展分子生物學家John Medina提出了大腦的12條定律,使得我們那些司空見慣的常識,在諸多事實論據的支持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改變:

執行大腦的12條定律,讓它更自由

>>>>定律1:越運動,大腦越聰明

類似教室這樣的教育環境,類似辦公室小隔間這樣的職場環境,都是有違天性的。不適合人類大腦充分發揮功能。

我們處在進化過程中的祖先每天步行達12英里,這意味著在進化歷史過程中,我們的大腦是靠著強壯身體支撐的。我們還不習慣在教室裡或辦公室的小隔間裡面一坐就是8小時。如果我們在祖先生活的大草原坐上8小時-見鬼,就只坐8分鐘,我們早就成為別人的午餐了。也許還需要幾百萬年的時間人類才能適應這種久坐的生活方式,但是我們每個人可沒有這麼長的時間可以等待,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回歸。

我們可以怎樣做?

  • 1.運動的時候思考問題,尤其是難題;

  • 2.運用大腦思考的時候,包括工作、學習等,在氧氣充足的地方進行;

  • 3.工作時候多動動,多開窗。

  • 4.中午的時間可以到外頭走走20分鐘,再回辦公室。

>>>>定律2:大腦一直在進化

人類通過適應地球而生存,大腦因此進化。

我們的頭顱裡不僅只有一個大腦;我們有三個。首先介紹“蜥蜴腦”,它控制著我們的呼吸,然後我們還有一個和貓的大腦一樣的哺乳動物腦,在這兩部分大腦上面覆蓋著一層類似果凍一樣的物質,我們稱之為皮層,它是人類大腦的第三個組成部分,也是強大且“人類特有”的大腦。

大腦的生存策略就是幫助人類活得足夠長久,以便把基因傳給下一代。

  • 適應現有的環境,永遠不要怨天尤人。適應在先,後續再試圖影響或改變環境。

>>>>定律3:每個大腦都不同

人腦是極其複雜的,不能用IQ、EQ這些數值的高低定論。

世界最優秀的籃球運動員喬丹,轉戰到棒球場上居然輸得很慘,僅僅是聯盟正式球員的最低水平。

日常生活中你做了些什麼,學習了什麼會實質性地改變你大腦的樣子——實際上你的所學所做對大腦進行了重新塑造。大腦的各個區域在不同人之間以不同的速度發育。

沒有兩個大腦以同樣的方式,在同一地點儲存相同的信息。我們的和智能表現在種個方面,其中許多是不能通過智商測試來揭示的。

  • 對差異的尊重是對人最大的尊重。

>>>>定律4:大腦不關注無聊之事

與中性事件相比,人們往往更容易記起那些引起情緒反應的事件。

愉快的情感有利於學習。

>>>>定律5:短期記憶取決於最初幾秒

記憶呈碎片狀分散在大腦中。大腦存儲的四個步驟:解碼、儲存、恢復、遺忘。大部分新學習的東西只能記住幾秒鐘。事件解碼越詳細,記憶越深刻。創造事件發生的環境能提高記憶恢復的幾率。

基於這條定律,在學習時多聯想,多推導,記憶越深、理解越好。新學習的知識需要當天複習,且隔斷時間要複習,最好能運用或教授給他人。

>>>>定律6:長期記憶取決於規律重複

大部分記憶很快就消失,而保留的部分將得到增強。大腦給我們的只是大約的現實,因為這混合了我們過去的記憶的影響。使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的方法是有間隔的重複複習。

>>>>定律7:睡得好,大腦才會轉得好

每個人所需的睡眠時間和時段不盡相同,但半小時的午睡是普遍需要的。睡眠不足會傷害注意力、執行力、記憶力、心情和思考能力。

  • 每天午睡,半小時為宜。晚上11點前入睡。

>>>>定律8:壓力會損傷你的大腦

長期的壓力會影響大腦工作和身心健康,導致心臟病,並影響學習能力。最壞的結果是你感到無法控制,覺得無助。

我們可以做的:專注當前的工作,不為下一次的任務或者提升瞎操心。今日事爭取今日畢。幫助減輕壓力。

>>>>定律9:大腦喜歡多重感覺的世界

在催眠理論裡,我們瞭解到人的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

多種感官的知覺匯聚成大腦對一件事情的感知。不同的人面對同一件事,由於個人過去的經驗不同,會使得感知不同。多維度刺激,比如視覺加上聽覺可以使我們學的更好。人的嗅覺對於記憶回想有著神奇的力量。

把學習放在專門的時段,看、聽、讀結合起來。尊重個人的差異,多聆聽別人。創造屬於自己的氣味、舒服的氣味,並運用氣味。

>>>>定律10:視覺是最有力的感官

人的五感中,以視覺為首。

我們學習和記憶的最高效方法是通過視覺圖片。

>>>>定律11:大腦也有性別差異

男女大腦不同使得男人習慣記憶要點,女人習慣記憶情感細節。在心理學的學習中,男女比例甚至達到了1:10,這就是性別差異的最直接呈現吧。面對女性,側重於移情溝通。對男性,溝通儘量簡潔扼要。

>>>>定律12:我們是天生的探險家

在探險方面,嬰兒是指導我們如何學習的榜樣,他們不是被動地對環境做出反應,相反他們通過積極的觀察、假設、實驗和總結對周圍世界進行探索。

成人大腦的一些區域也像嬰兒一樣具有可塑性,所以我們可以產生新的神經元,讓我們在一生中,都能夠學習新事物。

執行大腦的12條定律,讓它更自由

這些定律就像常識一樣,我們並不會完全陌生,但正如作者提到的那樣,重新開始是本書的全部意義所在。

執行大腦的12條定律,讓它更自由

俠姐推薦

執行大腦的12條定律,讓它更自由

《讓大腦自由》

可讀性:★★★★★

嚴謹性:★★★★★

他,華盛頓大學的發展生物學教授、西雅圖太平洋大學腦應用研究中心主任,卻總是被鎂光燈追逐。

他,引爆了原本冷僻的腦科學在美國的流行,有人甚至稱他為“西方的易中天”。

他,用專業的態度和幽默的文筆告訴你,在職場、家庭、學校中,你的大腦如何工作?如何讓大腦更好地為你工作?

12種定律,讓大腦更自由。

每日談心,最有趣最有料的心理學媒體,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