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媒報告|2018上半年中國貨運物流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6月29日,全球領先的新經濟行業數據挖掘和分析機構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權威發佈《 2018上半年中國貨運物流行業研究報告》。2013-2017年中國社會物流總額持續增長,從197.8萬億元增長到252.8萬億元。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現階段居民用品、快遞、冷鏈、農產品物流等物流垂直領域發展態勢良好,物流產業結構的優化也將促進中國經濟結構的優化。(《 2018上半年中國貨運物流行業研究報告》完整高清PDF版可點擊文章底部下載按鈕進行報告下載。)

以下為報告節選內容:

艾媒報告|2018上半年中國貨運物流行業研究報告

艾媒報告|2018上半年中國貨運物流行業研究報告

艾媒報告|2018上半年中國貨運物流行業研究報告

艾媒報告|2018上半年中國貨運物流行業研究報告

智能物流推動貨運物流行業發展

目前中國智能物流行業發展迅猛,包括政策環境持續改善,物流互聯網逐步形成,物流大數據得到應用,物流雲服務強化保障,協同共享助推模式創新,人工智能已經起步。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物流市場,貨物運輸效率亟待提高。目前物流行業利用大數據已經能夠做到科學庫存佈局,揀貨路徑最優規劃,智能單量預測等,在倉儲,配送效率上得到大幅提升以及成本的下降。國家出臺“互聯網+”便捷交通促進智能交通發展的實施方案,推動交通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推動交通智能化發展,也將進一步推進中國物流行業的發展。

艾媒報告|2018上半年中國貨運物流行業研究報告

艾媒報告|2018上半年中國貨運物流行業研究報告

中國社會物流總額逐年上升

2013-2017年中國社會物流總額持續增長,從197.8萬億元增長到252.8萬億元。現階段居民用品、快遞、冷鏈、農產品物流等物流垂直領域發展態勢良好,物流產業結構的優化也將促進中國經濟結構的優化。

艾媒報告|2018上半年中國貨運物流行業研究報告

2013-2017中國貨運物流營業性貨運量——鐵路

2017年中國貨運物流營業性鐵路貨運量為36.9億噸。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受經濟週期和經濟結構調整,以及其他交通運輸方式發展態勢良好造成鐵路貨運競爭力相對下降的影響,2013年後中國鐵路營業性貨運量呈現下滑趨勢,但鐵路貨運改革效果於2017年開始初步顯現,貨運量開始呈現增長狀態。

艾媒報告|2018上半年中國貨運物流行業研究報告

貨運物流國際化受網民看好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受訪網民普遍看好中國貨運物流國際化前景,60.2%的受訪網民認為其有利於中國跨境電商發展,另有46.4%的受訪網民認為有利於中國企業跨境貿易發展。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隨著國際經濟及貿易交流加深,中國貨運物流國際化應用重要性提高,也將對中國對外貿易發展和企業對外商品輸出具有重要影響。

艾媒報告|2018上半年中國貨運物流行業研究報告

艾媒報告|2018上半年中國貨運物流行業研究報告

艾媒報告|2018上半年中國貨運物流行業研究報告

艾媒報告|2018上半年中國貨運物流行業研究報告

同城貨運用戶偏好利用平臺配送大宗商品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63.5%的受訪同城貨運用戶使用平臺的主要目的是配送大宗物品,另分別有41.6%及38.7%的受訪用戶使用平臺為了進行小件物品配送和同城搬家。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同城貨運平臺業務較好地填補了B2B貨運物流和電商物流之間的空白,為C端用戶提供更多樣的服務選擇。

艾媒報告|2018上半年中國貨運物流行業研究報告

超八成用戶對同城貨運平臺表示滿意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受訪同城貨運用戶普遍滿意平臺服務,19.7%的受訪用戶表示非常滿意,64.2%的受訪用戶表示滿意。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目前中國同城貨運平臺能有效利用司機運力資源,結合智慧物流技術進行智能調度,用戶使用貨物配送及搬家等服務時更為便捷,其滿意度普遍較高。

艾媒報告|2018上半年中國貨運物流行業研究報告

艾媒報告|2018上半年中國貨運物流行業研究報告

中國貨運物流發展趨勢

智能物流發揮主導作用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智能物流是未來的趨勢。中國物流行業發展迅速,目前中國貨運物流運作手法傳統,新興化、智能化的應用技術不普遍,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以及大數據、人工智能、無人配送等技術的發展,可以使未來的物流行業更加高效。隨著中國在智能物流行業的加大投入,中國市場未來十年到十五年,會是一個快速騰飛的時代,同時中國智能物流在未來的十年到十五年內,也將在全球廣泛佈局,在世界物流中佔據重要位置。

幹線物流去勞動密集型

當前各企業越來越重視自身的物流成本,無論是中國倉儲運輸、全球第三方物流運輸、還是精益求精的供應鏈管理,如何控制物流成本成為為企業降低成本增加利潤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成熟,無人機、無人貨車、智能機器人等將實現貨運物流領域的應用,未來中國物流骨幹網絡之間配送會去人力化,提高貨物中轉效率,達到有效調配和分揀,不僅提高物流供應鏈效率,而且節約成本。但是短期內,“最後一公里”的物流配送依然需要依靠勞動密集型的工作方式。

垂直領域完善

目前中國貨運物流企業的業務佈局多數為多元化發展,除了在體積、重量上有所區分外,很少在商品性質方面區分。而冷鏈配送的出現則體現出了垂直領域的配的需求,未來垂直領域物流配送發展空間較大。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貨運物流在垂直領域的發展在未來會得到完善,貨運專業化程度會越來越高,根據特殊貨物的特點進行週轉和調配,實現更高的服務質量。中小型貨運物流企業可以從垂直方向尋求突破,例如專注於生鮮配送或其它特殊物品配送等。

物流範圍全球化

隨著跨境電商的發展和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全球電子商務技術、支付、物流等產業資源加速集聚共享、協同發展的態勢愈發明顯。貿易全球化將促使未來中國貨運物流、尤其是頭部企業的全球化佈局逐步落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