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太少也有麻煩?哈佛大學專家:甚至能誘發物種大滅絕

在地球過去的數億年中,生物長久的進化發展出了世界五彩繽紛的生態系統,但事實上,也遭遇過多次物種大滅絕事件,許多生物都因此滅絕,比如人類熟悉的恐龍。在傳統上,科學家們認為地球上有五次大規模滅絕滅絕事件,6500萬年前恐龍時代的結束就是大滅絕之一。

二氧化碳太少也有麻煩?哈佛大學專家:甚至能誘發物種大滅絕

近日,一項新的研究揭示了另一次重要的生物大滅絕事件中的玄機,這一次大滅絕事件始於地球內部的自然現象,然而科學家們對其所知甚少。這次大規模滅絕事件消滅了地球上四分之三以上的海洋生物,是由一個非常奇特的來源引發的,它就是地球海洋中幾乎無處不在的藻類。

二氧化碳太少也有麻煩?哈佛大學專家:甚至能誘發物種大滅絕

專家們認為,低等的海洋藻類植物在4.45億年種群達到一個龐大的數量,它們吸收了大氣中的大量二氧化碳,而科學家們指出,如果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很低,那麼大氣層不能有效的捕捉和儲存熱量——行星會迅速冷卻。這種降溫引發了晚奧陶世滅絕,這是地質歷史上唯一與地球降溫有關的全球主要滅絕事件。

二氧化碳太少也有麻煩?哈佛大學專家:甚至能誘發物種大滅絕

來自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美國內華達州出土的古海洋沉積物,包括頁岩和石灰岩,這些沉積物中包含來自葉綠素的化合物,這是由藻類產生的,研究團隊發現,在一段短短的幾萬年裡,這些化合物的量增加了約5倍,這表明,在晚奧陶紀滅絕中,藻類出現了大規模的爆發。哈佛大學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環境科學家Ann Pearson表示,這種數量鉅變可能引發地球快速冷卻。

新的研究揭示了藻類的進化可能是調節地球碳循環的重要部分,這是一個非常常見的過程,各種藻類能夠利用太陽能和二氧化碳來合成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氣,但過量的吸收二氧化碳,將碳儲存在海底,則導致全球變冷,據科學家推測,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當時可能段時間內直接減半,這就引發了在幾萬年的時間裡快速降溫了數攝氏度,這可能促使晚奧陶世走向冰期。

二氧化碳太少也有麻煩?哈佛大學專家:甚至能誘發物種大滅絕

科學家認為,晚奧陶紀的生物大滅絕是唯一一個如此特殊的滅絕事件,這對人類瞭解快速氣候變化對地球生態系統產生的影響有著重要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