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思維原創|豹骨泡出了鴻茅藥酒,原來這些骨頭也可以入藥

中醫思維原創|豹骨泡出了鴻茅藥酒,原來這些骨頭也可以入藥

前段時間“鴻茅藥酒”事件炒得沸沸揚揚,孰是孰非暫且不論,筆者注意到“藥酒”處方里,有一味“豹骨”——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有哪些動物的骨骼常可以入藥,它們又有哪些作用?

我們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三種:鹿骨、豹骨、龍骨:

中醫思維原創|豹骨泡出了鴻茅藥酒,原來這些骨頭也可以入藥

一對比發現,雖然骨骼的主要成分,或者說煅制過後的主要成分大都是碳酸鈣,但是這三味以“骨”為核心的中藥在性味和療效上仍有較大區別:

中醫思維原創|豹骨泡出了鴻茅藥酒,原來這些骨頭也可以入藥

鹿骨是甜的?——補脾腎之氣

《救生苦海》裡有一副藥叫做“斑龍散”(武俠小說既視感)可生肌收口:以鹿脛骨,溼紙包固,灰火煨之,以

黃脆可研為度(很好吃的樣子)。若焦黑色者為過性,勿用,摻大毒,生肌甚速。主治:精血耗涸,上熱下寒,耳聾口渴,腰痛白濁,不受峻補者。亦可用真烏梅煮成膏,和搗為丸,如梧桐子大。鹿骨的特性是“甘”也就是甜,類似的鹿製品鹿茸也具有這一性質——《本草經疏》認為:鹿茸,稟純陽之質,含生髮之氣……此藥走命門、心包絡及肝、腎之陰分,補下元真陽……甘溫能通血脈,和腠理,故亦主之——這裡鹿製品的核心作用在於補益脾胃之氣,正如《得心集醫案》所言“辛甘屬陽,鼓舞胃氣”。 脾氣的固攝作用可用於安胎——《別錄》記載鹿骨“安胎,下氣”也正是因此。

中醫思維原創|豹骨泡出了鴻茅藥酒,原來這些骨頭也可以入藥

豹骨是鹹的?——祛風寒

與鹿骨屬於補益藥物不同,豹骨在中醫理論中被定性為“祛風藥”, 《醫林篡要》認為其“功用略同虎骨”。在《方劑心得十講-焦樹德·第二講》中介紹的虎潛丸更強調了豹骨或是虎骨在這一方面的作用機制:腎為作強之官……腎水不足,火旺爍陰,溼熱相搏,筋縮骨軟而腿不能用等證作矣。方中以黃柏苦能堅腎、清陰中之火,燥骨間之溼,為治痿要藥……豹骨驅骨間風熱;更以歸、芍養血榮肝;恐純陰無陽則無以生髮之氣,又以鎖陽以溫之,用羊肉亦是「補之以味」之意。以上皆血分藥,故使以陳皮行氣疏肝,氣行血行,筋骨得榮,諸證自除。全方意在納氣歸腎,故以「潛」名之——可以說在這一首方劑中,核心的作用仍然是補,豹骨的作用僅僅是輔助性的“祛風熱”,那麼為此補殺野生動物,還是應該禁止的吧。

中醫思維原創|豹骨泡出了鴻茅藥酒,原來這些骨頭也可以入藥

龍骨不是“龍”的骨頭!

世間是否有真龍在世?龍骨或許是一個證據——而事實上龍骨是古代動物留下的化石,並非是“龍”這種並不存在的動物留下的。

張錫純的《醫學衷中參西錄》對其做出了詳細的說明:龍骨,質最粘澀,具有翕收之力,故能收斂元氣,鎮安精神,固澀滑脫。凡心中怔忡、多汗淋漓、吐血衄血、二便下血、遺精白濁、大便滑洩、小便不禁、女子崩帶,皆能治之。

與上述兩種動物骨骼不同的是,龍骨並非新鮮骨骼的炮製品,而是歷盡千萬年存留下來的化石,所以其收澀的性質遠遠強於上述兩者,而祛痰的作用更是他們不具有的:

其性尤善利痰,治肺中痰飲咳嗽,咳逆上氣。《本草求真》則將這種收斂進一步與牡蠣對比:龍骨功與牡蠣相同,但牡蠣鹹澀入腎,有軟堅化痰清熱之功,此屬甘澀入肝,有收斂止脫鎮驚安魄之妙,如徐之才所謂澀可止脫,龍骨牡蠣之屬。龍骨入心以鎮心安神見長,但不能軟堅散結,其益陰作用也不及牡蠣,陰虛發熱者少用,牡蠣鹹以軟堅散結見長,為治瘰癧痰核,脅下痞硬所常用。

注:本文內容僅限於學術討論,不涉及任何商業宣傳,購買珍惜動物製品請遵守國家法規。


大家還想了解哪方面的中醫知識,歡迎留言告訴小編~拜名師學中醫,想要學習更多中醫知識,請關注中醫師承,請搜索添加課程顧問微信:jinhuatuoc,獲取更多資訊!

中醫思維原創|豹骨泡出了鴻茅藥酒,原來這些骨頭也可以入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