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平老民俗:六月六,天貺節

六月六,又叫天貺節。貺者,賜與也。即上天賜給的節日。

興平老民俗:六月六,天貺節

傳說宋祥符元年六月六,有天書從空而降,落入兗州;第二年五月八日,皇上下詔說,有天書降入泰山,應該設臺祭神,還要炒麵豆,以防不測。如此說來,六月六炒麵豆的風俗可能起源於北宋,目的在於求神保佑,避病避災。

興平老民俗:六月六,天貺節

到了清代前後,我們的祖先已不再設醮祭神了,並且改變了炒麵豆的習俗,而是將小麥、豌豆、芝麻等混合在一起,在鍋裡炒熟,把炒熟的東西統稱為“豆子”。

興平老民俗:六月六,天貺節

並貯存在大甕中,每天正午時分汲新鮮泉水灑在上面,整整一個月也不會壞。一月之後,加蓋封存起來,把這稱為“神曲”,認為是釀酒最好的曲子,並在重大節日時,贈給尊貴的客人或親戚。

興平老民俗:六月六,天貺節

清代後期及之今天,人們又恢復了炒麵豆的習俗。

興平老民俗:六月六,天貺節

每年六月六這天家家戶戶都要炒麵豆。面豆,即降調料(如鹽、花椒粉、花椒葉、桂皮粉等)拌入面中,烙成薄餅,烙到半熟,然後切成小方塊,其小方塊大如指頭蛋,然後放進鍋裡炒熟。大人小孩每人一大碗。有時還將面豆存起來,以備小孩日後食用。說是每年六月六這天,天氣最熱,這天炒了面豆,全年糧食都不發黴,孩子吃了面豆,一年肚子不痛。

興平老民俗:六月六,天貺節

除了炒麵豆之外,這天正午時分,大人總要將小孩脫光,在太陽下曬一個小時,並且以曬肚臍眼為主。此謂“曬鐵身子”。曬了鐵身子,全年肚子就不痛。

這天早飯後,各界各戶都要將箱中櫃中的毛料、棉衣及貴重東西拿出來曬,說是這天曬了衣服全年不被蟲蝕。

興平老民俗:六月六,天貺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