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食”≠“素食”,这个你懂吗?

“养生”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

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对“养生”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曾经一时兴起的“朋克养生”着实在年轻人中火了一把。

一边熬夜一边涂昂贵护肤品,

即便用着最贵的眼霜,

去熬最长的夜,

效果几何又有谁人知!

啤酒里加枸杞,

可乐里加党参,

是补了还是伤了?

“蔬食”≠“素食”,这个你懂吗?

一句话概括

边“作”边“自救”

这样的生活方式,又何谈养生。

“蔬食”≠“素食”,这个你懂吗?

有数据显示,

79.1%的90后已意识到健康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只是还没有找到正确开启养生大门的钥匙。

“蔬食”≠“素食”,这个你懂吗?

时下,

“蔬食”养生正成为一类新兴的饮食喜好,

“蔬食”潮流势不可挡,

提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

但还有一部分人则偏激的彻底开启了“素食”模式,

这样会不会更健康?


正确理解,“蔬食”≠“素食”

“素食”是指不食畜肉、家禽、海鲜等动物性食品为饮食方式,也可以理解为凡肉皆不食。这样虽然能够降低肉类食物摄入带来的过多的能量、胆固醇等,提升了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的供应比,但同时也存在着动物性食物带给我们的优质蛋白、必需脂肪酸、以及那些能够促进矿物质吸收的有益营养物质统统都被拒之门外。长此以往会出现动物性食物来源的锌、铁、钙、维生素D、维生素B12等营养素缺乏。饮食是“素”了,但可能因为食物搭配不合理带来了新的健康问题。

“蔬食”≠“素食”,这个你懂吗?

我们这里说的“蔬食”是指多吃蔬果、豆类,少食而非不食肉。这种理念虽源于“植物性饮食”,但却不等同于“素食”主义。也就是说,正确的开启方式应该是在汲取蔬菜、谷类、豆类和水果中优质营养的同时,又不放弃动物性食物中的有益部分。

“蔬食”≠“素食”,这个你懂吗?

这与我们现有的饮食模式又有何不同呢?

基于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2002年和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发现,近十年间我国居民的肉类消费持续增长,尤其是猪肉、牛肉等畜肉比例明显升高。与此同时,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等饮食相关的慢性病的患病率也有升高趋势,种种现实告诉我们:肉吃太多了,同时蔬果食物还是不够。

“蔬食”≠“素食”,这个你懂吗?

所以, “蔬食”是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基础上,均衡饮食的前提下,适当提升蔬果、豆类等食物的比例,减少肉类摄入,在总量范围内降低畜肉比例,提倡多吃鱼、禽肉。而且,减少红肉消费还有助于环保哦!

古以养生唯中药,

而今保健凭科学。

在各类保健品、健身操、养生理论充斥的当下,觅得一技傍身,换来健康与瘦身并不是难事,来感受“蔬食”乐趣吧。

【作者:刘轶群副研究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