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鍛造新時代跟黨走的青年鐵軍——「奮鬥新時代 出彩新青年」系列評論之一

熱點|鍛造新時代跟黨走的青年鐵軍——“奮鬥新時代 出彩新青年”系列評論之一

六月的首都北京,熱情地迎接著一群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新時代青年人。

热点|锻造新时代跟党走的青年铁军——“奋斗新时代 出彩新青年”系列评论之一

又一個新的重要歷史時刻。

2018年6月26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開幕。習近平、李克強、慄戰書、汪洋、趙樂際、韓正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到會祝賀,王滬寧代表黨中央致詞。

人民大會堂萬人大禮堂洋溢著青春的氣息,二樓眺臺上懸掛著“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力譜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壯麗青春篇章!”巨型橫幅。15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團十八大代表,肩負著8100多萬名共青團員的重託出席新時代的青春盛會,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鐫刻在每一張年輕的臉龐上。

新思想,新時代,必有新作為。

實踐和現實告訴我們,青年一代健康成長,共青團事業蓬勃發展,根本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身指導、親切關懷,為我國青年運動指方向、把脈搏、提要求,極大振奮了全國各族青年和廣大青少年工作者的精神,有力推動了我國青年和共青團事業發展。

當代青年既生逢其時,也重任在肩,牢記跟黨走的初心、堅定理想信念,勇做新時代奮發有為的青年鐵軍。

還記得嗎?剛剛結束了中考的你,用信念和奮鬥交出了一份還不錯的答卷,風華正茂的你,在等待中憧憬著更加豐富而美好的高中生活。

還記得嗎?剛剛參加完高考的你,用信念和奮鬥完成了青春時代的一場重要考試,整裝待發的你,期待著踏入大學校門的那一最美時刻。

還記得嗎?剛剛開始了工作的你,用信念和奮鬥從事著踏入社會的第一份工作,意氣風發的你,在腳踏實地、兢兢業業中續寫美好人生。

年輕,就該奮鬥。這些奮鬥的歷程,刻錄著我們不斷前行的足跡。當代青年牢記跟黨走的初心,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堅定前行。

闖出一片天地,幹出一番事業。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行各業湧現出無數的優秀青年代表,科技攻關最前沿、創新創業第一線、脫貧攻堅主戰場、社會服務各領域、國際交往大舞臺,到處都活躍著青年人的奮鬥身影。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中國青年創業獎獲得者、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標兵、“西部計劃”優秀志願者等等,以及無數堅守平凡、默默奉獻的廣大青年,他們在祖國遼闊的大地上接續奮鬥,他們在新時代書寫著最動人的青春故事,他們是榜樣、是代表,更是我們的身邊人、是我們心靈層面的共鳴者。報效祖國的遠大志向、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自強不息的意志品格、甘於奉獻的思想境界等等,這些不是空談,是可以努力踐行、努力實現的一個個目標,是激發廣大青年不斷奮進的強大力量。

我們擁有著如此美好的青春,我們擁有著如此美妙的年華,新時代的我們更加堅定地明白:只有進行了激情奮鬥的青春,只有進行了頑強拼搏的青春,只有為人民作出了奉獻的青春,才會留下充實、溫暖、持久、無悔的青春回憶。

從年齡上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當代千千萬萬的青年將全過程參與。到那時,回顧我們的人生:自己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做了什麼?如果那時的我們能為自己一生做過的事情感到自豪,那我們就無愧於新時代新青年的使命擔當。

明年,就是五四運動100週年。

回望歷史,在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歷史進程中,理想之光、信念之火激勵著一代代有志青年聽黨召喚、跟黨奮鬥。創造新時代新的榮光,廣大青年更要汲取真理力量,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自覺聽黨話、跟黨走。

今時今日,我們寄語復興一代的青年朋友們: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也期待著團代表們能夠交出更加優異的答卷。有著優良傳統、光榮歷史的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也必將能在改革創新和自我革命中不斷奪取新勝利。

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當代青年深情寄語、滿心期待:“新時代青年要乘新時代春風,在祖國的萬里長空放飛青春夢想,以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擔當,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奮鬥,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我們的奮鬥中夢想成真!”

大好河山、座標已定,黨有號召、團有行動。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近一個世紀的歲月裡,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忠實助手和忠誠後備軍,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始終堅持不忘初心跟黨走,始終堅持鍛造跟黨走的青年鐵軍。新時代新青年,不止詩和遠方,更有理想和家國,我們不忘初心、永遠奮鬥!

來源 | 中國青年網

热点|锻造新时代跟党走的青年铁军——“奋斗新时代 出彩新青年”系列评论之一

製作團隊

編審 | 周宏彩、宋鵬飛

校對 | 張瑞晨、馬健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