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 成爲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3月6日,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重慶代表團舉行團組開放日活動,向中外媒體開放審議政府工作報告過程,並回答媒體記者提問。

全國人大代表、市委書記陳敏爾,全國人大代表、市委副書記、市長唐良智參加會議併發言。全國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軒主持會議。

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經濟日報、中國新聞社、美聯社、華盛頓郵報、香港商報、讀賣新聞等60多家中外媒體的100餘名記者前來採訪。

陳敏爾在發言時說,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強調,重慶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要求重慶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成為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兩點”是戰略定位,“兩地”是戰略目標,既是重慶的機遇,也是重慶的責任,全市上下深化認識、深入落實。“兩點”定位和“兩地”目標,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涵要求是貫通的,蘊含著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和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兩方面重要內容;與全國發展大局是貫通的,把重慶在西部大開發中的功能和在“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中的作用凸顯出來;與重慶的地位優勢是貫通的,有助於發揮重慶承啟東西、溝通南北、通江達海的獨特優勢。“兩地”目標本身也是貫通的,高水平的開放和高質量的生態都是落實新發展理念必然要求的結果。我們要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立足發揮“兩點”作用,努力實現“兩地”目標,使重慶因山清水秀而“顏值”更高,因開放開明而“氣質”更佳。

陳敏爾說,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核心要義是提升集聚輻射能力,在西部內陸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要拓展開放通道,充分發揮長江黃金水道、中歐班列(重慶)、“渝黔桂新”南向鐵海聯運班列等通道作用,提高通關智能化、便利化水平;提升開放平臺,推進兩江新區、重慶自貿試驗區、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建設;壯大開放主體,按照高質量要求加強招商引資,培育引進一批優強企業;優化開放環境,打造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做到宜居宜業宜遊。成為山清水秀美麗之地,要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認真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方針,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把重慶好山好水保護好,把江城山城建設好。要突出“建”,加快建設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發展綠色產業,打造綠色家園,實現山水、田園、城鎮、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突出“治”,聚焦“水裡”“山上”“天上”“地裡”,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突出“改”,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構建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長效機制;突出“管”,堅持全覆蓋、零容忍、嚴問責,加大生態環境監管力度。

唐良智在發言中說,對標對錶黨的十九大精神,緊扣習近平總書記“兩點”“兩地”定位要求,重慶紮實推進“三大攻堅戰”“八項行動計劃”。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底線;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確保如期高質量穩定脫貧;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讓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圍繞增強經濟創新力競爭力,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推進智能產業發展、智能製造和智能化應用;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行動計劃,推動科技與經濟融合、教育與產業對接、人才與發展匹配。圍繞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行動計劃,加快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大美鄉村;實施城市提升行動計劃,提升城市的經濟品質、人文品質、生態品質、生活品質。圍繞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內陸開放高地建設行動計劃,在西部內陸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實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行動計劃,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圍繞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實施以需求為導向的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動計劃,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圍繞審議政府工作報告,謝德體、劉桂平、冉慧、莫恭明、朱華榮、曹清堯、劉希婭、吳彥 等代表結合實際先後發言。代表們發言結束後,中外媒體記者踴躍提問。陳敏爾、唐良智、吳存榮、王賦等代表分別回答了記者提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