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中年不危机?但别在2、30岁就步入中年……

前两天看马薇薇的一个视频,提到了中年肥。

中年人的肥胖主要有两个原因:过劳肥和社交肥。

有人说胖嘛,减肥啊:去健身啊,少喝酒,多运动啊。

可是普通中年人的一天是怎样的呢?

早上7点钟起来做早饭、和老婆吵架。

和老婆为了到底谁送孩子上学闹别扭。

哄着大哭大闹大闹的孩子,连滚带爬的挤上公车。

把孩子送到学校去,送到学校去之后,自己还得赶最挤的一班地铁去上班。

上班举目四望的:是比自己低半级却小十岁的同事,比自己年纪还小的上司。

忙碌了一天之后加班,晚上10点才回来,太累了。跑十公里、吃健康食物的念头早就没了。就想在沙发上喝一杯啤酒,吃两根薯条。

中年本应该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家庭美满、事业有成。

可中年危机,一直是这两年的热门话题。从“1988的中年女子”,“34岁老来得子”到“保温杯泡枸杞”,再到“人到中年 职场半坡”,中年危机弥漫网络。

如果说关于“1988年的中年女子”和“保温杯”的讨论更多是调侃、自嘲和不甘,那么关于职场中年危机的讨论则显得悲情而严肃。

1

47岁的冯唐似乎对中年这件事看得最透彻。

他不仅发明了“油腻”这个精准的形容词,还曾经在一档夜谈节目中一语道破中年危机的实质:

什么随时被清退的不安全感、拖家带口的疲惫不堪都不过是一种表象,中年危机反而是来自于你的“确定感”。

中年,你已经知道你多少斤两,哪些事你能干,哪些你一辈子干不了,这种时候,你还有什么兴奋点?

你的事业,你还敢不敢改变?你还能不能学新手艺?

你原来的手艺还能吃饭,如果你不敢改变,你是不是要忍了,一辈子就这样过下去了?

“分析心理学”的奠基者荣格,把人类35岁-40岁之后的阶段定义为“中年时期”,不过“中年危机”作为一个社会心理学上的概念,年龄的划分从来不是机械、固定的。

它描述的是一种状态——

你所拥有的一切,家庭、工作、财富,看似美好坚固,但你已有些力不从心;

你怀疑人生前半场的意义,却得不到答案,你感到虚无。

2

其实这世界上大部分人都误会了“中年危机”。

不计其数的人都认为,在这个年龄阶段“一睁眼周围都是依靠你的人,一回头背后却空无一人”才是最可怕的现实。

事实上更可怕的是:你早已看透了变化,却不敢拥抱它。

人都在寻找舒适区,像进个国企,找个大公司,然后朝九晚五的上班就是美满幸福的小日子了。但是大家忽略了一点,这个世界的变化速度越来越快,甚至5年以后的未来都已经看不到了。如果你一头扎到舒适的岗位里沉醉5年以上,那么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力气跳出来了。

40岁以上的基层员工,在就业市场上很残酷,面临着你的收入将大幅度的下降,这个心理落差是否能够适应,如果心态没有调整好,可能会出现中兴跳楼事件。

这不是个例。

随着制造业升级,以及互联网对于传统产业的颠覆,这样的个例恐怕会越来越多。

如果你的岗位可替代,那么你工作的年数越多,就越危险。老员工工资高,而新员工工资低,企业辞退老员工,招收新员工来代替,能效降低运营成本。

之前华为清理34岁+技术员工、集中清理40+老员工的裁员信息在网上流传得甚嚣尘上,虽然华为官方出来辟谣情况不属实,但任正非随后说:“华为是没有钱的,大家不奋斗就垮了,不可能为不奋斗者支付什么。30多岁年青力壮,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数钱,可能吗?”

这就要求我们自己必须为未来多想想,不能被眼前的舒适所迷惑。

3

解决中年危机最有效的方法,是做好提前做好应对职业转变的规划。

有自己的职业规划,至少明确下一步要跨的职业台阶,并在每天的时间管理中,安排时间,为跨上这个职业台阶做准备。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说:

优秀的人在拿到一家公司offer的时候,就在考虑跳槽了。

有人说这篇文章是毒鸡汤,事实上,很多优秀的人,不见得真的是拿了offer就在想跳槽,但确实是在跨上一个职业台阶后,就在琢磨下一个,并为之投入行动。

解决职业危机的最好方法,就是不好贪图安逸享乐,永远不要停止学习。

千万不要只甘心于做大公司生产线上的配套零件,那样就真的危险了。没人能保证你能干到退休。


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我们每个人都逃避不了“中年”,但至少可以提前预防“危机”。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大多数人都会遇到同样的难题,而你并不特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