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武漢地下「不夜城」:凌晨的地鐵 3000餘人與時間賽跑

每日23時30分,隨著末班車抵達,地鐵站出入口閘門緩緩落下,武漢地鐵的夜間模式開啟。

記者經過持續近一週的夜間探訪發現,每晚地鐵收班後,3000餘名武漢地鐵員工分赴全線167座車站、12個車輛段和停車場以及237公里長的軌道上,清點票款、軌道探傷、道岔檢修、保養列車……凌晨時分的武漢地下儼然成為一座“不夜城”。

揭秘武漢地下“不夜城”:凌晨的地鐵 3000餘人與時間賽跑

列車檢修員陳鑫正在徹底檢查零部件情況

揭秘武漢地下“不夜城”:凌晨的地鐵 3000餘人與時間賽跑

工班組員在軌行區完成維護工作後,汗溼的後背

揭秘武漢地下“不夜城”:凌晨的地鐵 3000餘人與時間賽跑

值班站長核對檢修區間作業人員有無全部離開 記者張希祉 攝

揭秘武漢地下“不夜城”:凌晨的地鐵 3000餘人與時間賽跑

運營列車歸庫,等待檢修 記者張希祉 攝

“乘客您好,今天的列車服務已經結束,車站即將關閉,請儘快出站,感謝您乘坐武漢軌道交通列車,歡迎下次光臨。”

7月9日23時30分,隨著末班車抵達,廣播準時響起,武漢地鐵機場線、3號線、8號線三線換乘的宏圖大道站開始收班。數分鐘後,出入口閘門緩緩落下。在送走了日均300餘萬乘次的客流後,武漢地鐵的夜間模式才剛剛開啟。

記者經過持續近一週的夜間探訪發現,每晚地鐵收班後,3000餘名武漢地鐵員工分赴全線167座車站、12個車輛段和停車場以及237公里長的軌道上,清點票款、軌道探傷、道岔檢修、保養列車……凌晨時分的武漢地下儼然成為一座“不夜城”。

末班車30秒內清客

值班員一路小跑掃遍每節車廂

“各位乘客好,終點站到了,請迅速下車!”9日23時30分,宏圖大道站站臺值班員尚曼一手提著擴音器,一手拿著對講機,一路小跑著清查每節車廂。一位低頭玩手機的女孩顯然沒注意到列車已到終點,一直沒有起身。尚曼快步跑到她面前,提醒她迅速下車。

尚曼說,每天都會有乘客因玩手機或小憩而忘記下車,她必須以最快速度上前提醒,確保在30秒內完成清客程序。一旦耽誤,乘客很可能會被列車直接拉往車輛段。“我是武漢地鐵開啟夜間工作的第一班崗,必須分秒必爭”,尚曼說。

11日23時42分,隨著當日3號線最後一班車抵達三金潭車輛段,當天3號線運營全部結束。記者看到,列檢庫內每條軌道上都停放著一列3號線列車,如同一支支等待發射的箭。

剛剛走下末班車的列車司機徐凱填完工作表後就直奔司機公寓休息,第二天一早還要早起上崗。去公寓的路上,他邊走邊對記者說,開末班車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得留心車上有沒有乘客被誤帶回車輛段,“再就是開關門時要觀察,報站要準確,不能放鬆警惕。”

連夜清點票款

小房內硬幣撞擊回聲“震耳欲聾”

初步確認乘客全部出站後,宏圖大道站值班站長黃鋒的夜間工作正式開始:他首先在車站全面巡視一遍,重點檢查衛生間、站廳、站臺盲區等。確認沒有乘客滯留後,他和工作人員一起將7個出入口、14臺自動售票機、34個閘機和2個客服中心關閉,隨後開始一天中最繁瑣的工作:清點票款、填寫報表。黃鋒計算過,一個業務熟練的客運值班員要完成卸箱、清點、裝箱、加封票款以及填寫報表等一系列操作,起碼需要兩個半小時。

黃鋒介紹,為了安全,清點票款的房間四面無窗,面積僅約10平方米,只有當班值班站長和票務工作人員有權限進入,該房間內24小時無死角監控。

據武漢地鐵運營公司有關人士介紹,清點時工作人員主要對硬幣、紙幣分類,還要根據白天補充進去的硬幣和紙幣總額進行抵消,據此算出當天車票收入的總額。

“長時間使用的硬幣和紙幣還是有些髒的,尤其是紙幣,在機器清點的過程中會產生灰塵。工作人員如果有鼻炎或感冒了,必須戴上口罩。幾個小時工作結束後,手都是黑黑的。”上述人士說,清點機基本每月都要進行清潔、保養,從機器內清理出的灰塵有時能堆兩三釐米高。

此外,在清點過程中大量硬幣會在清點機中互相碰撞,發出的聲響在10平方米房間內持續迴盪,用“震耳欲聾”形容一點不為過。像光谷廣場站這樣的超級大站,回收的硬幣數量巨大。當日清點完畢後,部分工作人員耳邊還會伴隨短暫的嗡嗡迴響。

隧道內“探傷”檢修

腳蹬2公斤重絕緣鞋排查每個螺絲

“設備正在操作,請現場人員做好防護。”10日凌晨1時許,記者剛剛跨進車控室大門,耳畔便傳來行車值班員江釗的聲音。

記者發現,車控室對講機裡的呼叫聲此起彼伏,江釗有條不紊地與各環節進行協調溝通,宛若車站的“最強大腦”。另外,他還要配合夜間作業技術人員的清點登記,確認區間停電與維護作業的時間。

隨後,記者在已斷電的隧道內探訪,見到了武漢地鐵3號線漢口一工班工班長李銳和他的12人檢修隊伍,他們正在聯合信號班開展線路巡視、信號設備檢修、道岔檢修、軌道探傷等工作。“地鐵每天都要跑,軌道上的設備需要一一檢查,每天凌晨零點到4點,我們要負責隧道里的鋼軌檢修,按規定進行檢測和保養,確保設備正常運行。”

雖然已是凌晨,隧道的溫度並不低,檢修工人的衣服都已溼透。“熱倒不是最難受的,關鍵是溼度太高,衣服一會兒就溼透了,汗黏在身上始終幹不了,我們這絕對鎖住水分啊。”李銳一邊搬著檢修器材,一邊自我調侃。記者查看溼度計,此時指針指向94%。

採訪中,記者注意到,檢修工班的技術工人們腳上的鞋又厚又沉,鞋底超厚。李銳介紹,這是專用絕緣鞋,作業時穿上它主要是為了防靜電以及防重物撞擊保護腳趾。鞋面可承受一個成年人的踩踏後不變形,鞋子底部內嵌鋼板,每隻鞋僅自重就超過1公斤。

26列車接受車底“手檢”

14人小分隊

與5小時“空窗期”賽跑

列車停入列檢庫後就由另一個團隊接手,他們自稱是一群與“空窗期”賽跑的人。列車夜間結束運營後到次日清晨上線運行前,留給他們的作業時間只有5小時。

車輛檢修以班組為單位,一個班組14個人,每列車需3個人花費40分鐘左右才能完成。12日晚,三金潭車輛段值班工班長朱浩率領他的團隊,負責26列車的檢修工作。

檢修員陳鑫在車底檢修時始終彎著身子仰著頭。記者觀察發現,有時為了通過車底狹小的空間,他甚至要將腰彎到近90度的直角。

拿著強光手電筒,陳鑫沿著地溝緩步前行,查看每一個設備,不時用手去觸摸各類線纜插頭檢驗其鎖緊程度,或輕捏一下空氣彈簧看其密封情況。他說,對於那些表面看起來有各種痕跡的位置,必須要用手指觸摸以排除部件外部損傷的原因。而對於轉向架上部與車體之間的位置,以及車輪踏的上側這些手電很難照到的部位,他還會踮起腳尖,側著腦袋,將手盡力伸進去觸摸。列車上12個轉向架共4152個螺絲,陳鑫不管是用手觸摸還是用眼觀察,一個也不能放過,120米的車體走完需要20分鐘。

凌晨4時,值班站長黃鋒打開屏蔽門,用手電照亮站臺軌道,仔細搜索乘客從列車與屏蔽門縫隙處滑落至軌道內的物品。他說,不要小看那條几釐米寬的縫隙,手機等物品最容易從此處滑落。

“一位乘客曾經從宏圖大道坐地鐵前往機場,不慎將手機遺落到站臺下,直到登機前才發現手機丟了。他在與我們確認後,放寬心飛國外旅遊了一圈,回來才領走他的手機。”黃鋒笑著說。

凌晨4時30分許,夜間檢修完畢的3號線首班車分別從三金潭車輛段和升官渡停車場開出,它們分區段首先跑完全線,對線路情況進行一次例行測試,這列車通常被稱作“軋道車”。

清晨5時45分,宏圖大道站各個出入口全部打開,所有工作人員到崗,靜候首班車和首位乘客的到來。

武漢晨報記者張希祉 張晟 通訊員曾斯 產啟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