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英國歷史上那麼多女王?

琳瓏兒


英國曆史上出了好幾個女王,荷蘭,瑞典也是,法國沒有,奧地利一個,西班牙19世紀的時候有一個。為什麼不同國家會有這麼大差異?這與宗教和傳統有直接關係。

中國曆朝歷代一夫多妻,尤其是皇帝,後宮龐大,基本不存在缺乏男性繼承人的問題,即使直系沒有還可以去旁系裡找。明朝嘉靖皇帝就是繼承了叔叔的皇位,清朝同治之後的皇帝都沒生出孩子,但也不缺男性繼承人。況且中國傳統上女性就沒有財產繼承權。

基督教是一夫一妻制,在財產方面,男女都有繼承權,但是王位畢竟是一種特殊的財產,所以新教舊教還是有很大差異的。

英國,荷蘭,瑞典等信奉基督教新教的國家,女性也有王位繼承權。過去是在沒有合法的直系男性的情況下由合法的直系女性繼承,也就是女性的繼承權排在男性之後。發展到21世紀,男女在王位繼承上就完全平等了,基本原則是先來先得。

而法國,奧地利,西班牙這些天主教國家,只能由男性繼承王(皇)位,如果沒有直系合法男性繼承人,那麼就要在旁系,甚至其他親戚裡找繼承人,女性沒有繼承權,但女性的男性後代是可以的。奧地利的女王瑪麗特蕾莎其實不是女王,是奧地利的女大公。當時,她的父親查理六世沒有兒子,為了不讓家族領地落到外人手裡,費盡心機搞了一個國事詔書,讓其他王室承認他的大女兒對奧地利大公國的繼承權。但是,查理六世爭取的也僅僅是女兒對家族祖傳產業的繼承權,至於一直以來基本由奧地利大公出任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一職,則是他想都沒想過的,這個位置後來由瑪麗特麗莎的丈夫和兒子擔任了。

當然,到19世紀以後,天主教國家也沒那麼嚴格了,西班牙就出了一位伊莎貝拉女王。


進擊的女武神


其實也不算多,總共有7位。第一個是簡·格雷,她的外祖母是亨利八世的妹妹,在英王愛德華六世去世後,由於沒有合法繼承人以及大臣們不想讓天主教徒瑪麗當女王,於是推舉她為國王,不過只在位13天而已。因為她最後還是被瑪麗一世推下了臺,瑪麗一世是英王亨利八世的女兒。她因為自己是亨利八世的女兒,不服簡·格雷的統治,發動政變成為了女王,她既是天主教徒,又殘害新教徒,所以被稱為“血腥的瑪麗”。第三位是著名的伊麗莎白一世,亨利八世的另一位女兒,在姐姐瑪麗一世去世後,為人和藹又是新教徒的她眾望所歸地繼承了王位。第四個是瑪麗二世,她是詹姆士二世的女兒,也是光榮革命被議會迎回來的那個國王,英國從此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第五個是安娜,因為瑪麗二世和威廉沒有子女,根據繼承法,王位由安娜繼承,以此避免天主教國王復位的可能。第六位是維多利亞,又是一個相當著名的女王,她是喬治三世國王的親孫女,她父親愛德華王子早逝,所以她繼承了王位。在位時期英國相當輝煌。第七位目前還在位,就是伊麗莎白二世,她是英王喬治六世的女兒。

伊麗莎白二世

上述梳理後發現,英國在都鐸王朝之前沒有女王,一方面因為沒有公主繼承王位的先例,另一個可能因為男繼承人不少。而都鐸王朝開始後,大部分女王繼任的原因無非兩個:一,沒有其他男性合法繼承人;二,由於議會及朝臣想維護宗教穩定,必須讓新教徒來擔任國王。發展到近現代就更是這樣,許多英國王室有時候只生一個孩子,無論男女,都是合法的繼承人。


國家人文歷史


中國人總陰盛陽衰來形容體育賽場上的中國隊,而在英國曆史上雖然女王在數量上遠遠少於男性國王,但是英國女王的聲望整體上卻要強於英國的男性國王們。簡單的說當英國由女王來統治時,英國多數都處於政治廉明,繁榮穩定的時期。

伊麗莎白一世

例如大名鼎鼎的伊麗莎白一世,雖然歷史學家對她的印象是虛榮傲慢、刻薄惡毒,還時常偏聽偏信優柔寡斷,但是她卓越的政治才能為大英帝國走向世界之巔奠定了雄厚的基礎。當英國面對周遭強敵的時,伊麗莎白一世表現出來的勇氣、睿智和超凡的領袖魅力,恰到好處的展現出堅韌不屈英國民族個性。

1588年,在提爾伯裡的一個小演說臺上對伊麗莎白如是說:

我親愛的子民們,我來到你們身邊並不是為了歡愉和休憩,我是來堅定我們對抗外敵的決心,我們為了上帝,為了我們的國家同生共死。為了你們,為了我的鮮血與榮耀,就算化為塵土也在所不惜。我知道我只是個弱女子,但是我有國王一樣決心和氣魄。我是英格蘭的王,那無恥的西班牙抑或是歐洲的哪個王子,竟敢入侵我大英帝國的領土,就算不甚光彩,我也要手持武器奮起反抗。

即使是今日時隔500多年後,當人們再次聆聽這段文字時仍能被那發自弱小身軀裡的聲音所感動和鼓舞。伊麗莎白一世在位44年裡,中世紀末期因宗教戰爭而急劇動盪世界環境下為英國帶來了難得的穩定,並且幫助國內的民眾形成了統一的民族認同感,可見歷代史學家對她評價如此之高顯然是名不虛傳的。

維多利亞

能以自己的名字來命名一個時代顯然是了不起的事情,維多利亞就是這樣的一位女王。雖然沒有伊麗莎白一世那樣個性鮮明、卓越的政治才能,但是大英帝國和殖民地的屬民對這位身高不足一米五的女王,敬重和喜愛絲毫不遜於伊麗莎白一世,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維多利亞18歲時,英國已經是一個既定的君主立憲制國家,君主直接干預政治的權力相對較少。然而即便如此,她一直被認為是一個具有嚴格個人道德標準的國家偶像,更被歷史學家譽為自制和克己的典範。她與阿爾伯特親王的九個孩子與歐洲各國皇室和貴族聯姻通婚,將整個歐洲大陸維繫在一起,這也為她贏得了“歐洲的祖母”稱號。

而維多利亞的開明統治,從她對待1857年平定印度叛亂後的態度上可見一斑。對待這次叛亂善良的女王維多利亞秉持中立客觀的態度,譴責雙方暴行同時並寫道:“她對這場血腥的內戰感到恐懼和遺憾。”宣佈解散引發這次叛亂的東印度公司,且將一切權力收歸國有,而且她堅持認為帝國的統治應該是慷慨、仁慈和宗教寬容的。此前威脅破壞印度本土宗教和習俗的提案,依照她的要求被保障宗教自由的政策所取代。

總之在她統治的63年零7個月中(1837-1901),英國內部經歷了一系列工業、文化、政治、科學和軍事的變革。雖然對於近現代的中國人來說,對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因鴉片戰爭的慘痛失敗和屈辱記憶而摻雜了許多民族感情在內,但從英國人的角度來說,大英帝國也是在這段時期登峰造極一越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帝國,顯然與這位開明的君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伊麗莎白二世

現任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其在位時間已經超過維多利亞,將在今年2月26日在位滿66年(1952年2月26日登記加冕),而她的個人聲望也是曠日長久。


商企公信


表面上的原因,是因為英國沒有實行《薩里克法》。《薩利克法》禁止女性繼承王位,實行此法的法國就沒有出現女王,不實行《薩利克法》的英國自然可以讓女性繼位了。


但是,為什麼法國實行《薩利克法》,而英國沒有實行呢?因為,法國中央集權程度高,王權強大;英國集權程度低,王權相對弱小。亨利八世、伊麗莎白一世、查理一世、詹姆斯二世,乃至克倫威爾,都致力於君主(護國公)集權,與大貴族起衝突,但無一不以失敗告終,甚至還要死後被戮屍,廢黜王位,丟掉腦袋。

如果你是個分公司的經理,你是希望總公司的總經理是個強勢的人,財權都抓在他手裡,人事人命都得經他考量,制定什麼措施,發展什麼項目都是他說了算,你就是個傳話筒,半點自主性都沒有呢?還是希望他是個弱勢領導,人事隨你人命,錢隨你使,自己想幹點啥總公司管不著呢?

都希望是前者吧?那些大貴族也一樣,他們也希望君主弱勢,不用嚴格按他的規定納稅,不用聽他的命令出征,更不用因為得罪了他丟腦袋。我的地盤我作主。

所以,他們致力於削弱君權。而讓女性繼位,是削弱君權一種方式。相對而言,通常情況下,女性沒有男性強勢。女性還要懷孕,生孩子。我們知道,作了實權高官整天忙的腳不沾地,睡覺都要睜一隻眼。因為要處理的事太多,一件事處理不當,權力就可能被政敵奪了去。武則天也是生完孩子之後大展手腳的。女性因為生育要浪費太多原因。

當然,這只是小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當時任何一個貴族能掌權,都是以家族為背景的。你權力大不大,就看你有沒有兵、錢、地以及人脈、勢力。王位可以讓女性繼承,但家族仍舊以男性一系繼承。嫁出去的女性,就是另一個家族的人了。

如果一個女性繼承了,王位就從一個家族傳到另一個家族。一開始這個家族還能說是女王的孃家,後來就跟國王(女王)的關係越來越遠了,慢慢就被淘汰了。一個空降新領導,大多數情況下都沒有任職長久,盤根錯節的領導強勢。所以,英國貴族喜歡立女王。也正是這個原因,英國也喜歡讓外國人繼位。畢竟,新來的,沒啥勢力好糊弄。

當年,亨利八世為了加強王權,血腥屠殺貴族,他死後沒多久,大貴族們就立個女王削弱王權。

伊麗莎白一世因為國力強盛,也試圖加強王權,大貴族乾脆給他弄個外國繼承人。

查理一世因為加強王權,直接開打了,被打敗後丟了腦袋。

但貴族們發現領導他們打敗英王的克倫威爾,軍人出身,利用軍隊的支持,比英王還強勢。克倫威爾他們鬥不過,等他死了趕下他兒子,又迎回查理二世。

詹姆斯二世,居然還想加強王權,就趕下他去,讓他荷蘭的女婿上。後來又讓女性,又讓外國人繼承,終於弄的國王再也對貴族(大資本家)行不成威脅。

而法國王權強大,就是法王沒有兒子,離法王關係再遠,也要在本家族內旁支繼承,不讓女性、外國人染指。


待我施為地煞變


英國曆史上只有六位女王,如果加上那位只做了九天的女王簡•格蕾,也才七位!相對於男性國王比例是非常之低的,之所以給人英國曆史上女王多的印象是因為有幾位女王在位時間比較長,而且做得非常好!如伊麗莎白一世,維多利亞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