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方言:碎喽喽耍二逑,地蝼蝼耍心眼

平凉方言:碎喽喽耍二逑,地蝼蝼耍死狗 
秦玉龙/文

平凉方言:碎喽喽耍二逑,地蝼蝼耍心眼

曹臧恰我哩俺的甘肃平凉人,常把游手好闲的小混混称作“碎喽喽”,把没见过世面且心理阴暗的人称作“地蝼蝼”。 
所谓喽喽,笔者认为应该是“喽啰”发音的变异。喽啰,原义指一个人伶俐能干或有本领。后来引申为土匪强人的部众,现在多比喻追随恶人的人。此外,还有扰乱、喧哗、鼓噪之意。 所谓“地蝼蝼”,原指一种虫子,学名叫蝼蛄,又名拉拉蛄、地拉蛄。此物隐藏在泥土中昼伏夜出,专吃庄稼的根。 

平凉方言:碎喽喽耍二逑,地蝼蝼耍心眼

碎喽喽也被叫作“烂娃”,平凉人公认的碎喽喽或烂娃,是指那些混江湖的小青年。他们大多是“无业青年”,或者是有业却不务正业,交一些酒肉朋友,干一些不上串的事情,到处惹事生非的边缘人。 
碎喽喽因为年龄小,实力弱,要想混迹江湖不被人欺负,就得追随一个大喽喽,常常以自己是谁谁谁的小弟为荣。地蝼蝼不分年龄大小,不一定混在江湖,也不一定拉帮结伙,属于典型的“独行侠”。 

平凉方言:碎喽喽耍二逑,地蝼蝼耍心眼

当碎喽喽与地蝼蝼遭遇,碎喽喽一般看不起地蝼蝼“心眼多”,而地蝼蝼则比较鄙视碎喽喽的“耍二杆子”。当然,碎喽喽之中有地蝼蝼,地蝼蝼之中也有碎喽喽。相比碎喽喽动辄爱咋咋呼呼,指手画脚,满嘴跑火车。地蝼蝼则是喜怒不形于色,拿手好戏是暗箭伤人,嘴甜心苦,是我们常说的那类“饭吃得话听不得”的人。  

平凉方言:碎喽喽耍二逑,地蝼蝼耍心眼

碎喽喽长大后就变成了大喽喽,但喽喽还是喽喽。大喽喽大在其神,碎喽喽碎在其形。喽喽之所以是喽喽,是因为他生活、成长的环境、氛围影响锻造所致,也不全是喽喽的错。 在这个有钱就是大爷的时代,平凉街头的碎喽喽越来越少了。因为他们明白,拳头硬不如腰包硬,一拳一脚出去,很有可能会使父母倾家荡产,也很有可能让自己锒铛入狱。所以,碎喽喽猖狂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他们要么去打工,要么去创业,尽管身上还残留着喽喽起手,偶尔兴起会惹出一些麻达事,但基本上都变乖了。 

平凉方言:碎喽喽耍二逑,地蝼蝼耍心眼

相比之下,地蝼蝼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些人蜷缩在某个阴暗的角落,时时睁大一双势利而敏锐的眼睛,在你毫不防备的瞬间给你致命一击,然后获取他早已相中的利益,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翩然而去。地蝼蝼就像其名字一样,善于伪装。像一团气一样,无影无形,无色无味,叫人防不胜防。现实中,谁都知道“地蝼蝼是坏怂”的道理,却又苦于难以辨识地蝼蝼。   
地蝼蝼之所以是地蝼蝼,因为心眼小,肚量小,格局小,缺乏大境界,往往会为一己私利而胡整乱来,缺少集体观念和大局意识。在现实中,地蝼蝼都会尽力伪装自己,即使装不出道貌岸然的样子,也会尽量粉饰一下。他或许是你的朋友,你的亲戚,你的同事,你的生意伙伴,等你发现这货原来是个地蝼蝼时,已被“咬”得遍体鳞伤。

平凉方言:碎喽喽耍二逑,地蝼蝼耍心眼

对于这种“地蝼蝼心态”,一位平凉心理老师认为,具有地蝼蝼禀性的人,大多心理不太健康。这一点恰好反映了社会转型期人们矛盾、迷茫、排斥、猜疑以及缺乏互信友爱的心理意识。


平凉方言:碎喽喽耍二逑,地蝼蝼耍心眼

她表示,有阴暗心理的人因心胸狭窄的缘故,很难与人分享成功的喜悦和收获的满足。当你遇到什么好事时,他会感到失落和不自然,会冷嘲热讽,并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居心叵测,刻意撕你的伤疤揭你的短。阴暗心理是一种心理常态,不是心理疾病,但发作起来的话,自伤与伤人的可能性很大。有浓重阴暗心理的人,发展下去有可能导致精神分裂。因为阴暗心理已兼备了自闭、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神经官能症的初步特征。  
地蝼蝼就是潜藏在我们身边的疯子,网上叫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