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真情 實幹扶貧——包扶幹部爲貧困戶開出脫貧「藥方」

真心真情 實幹扶貧——包扶幹部為貧困戶開出脫貧“藥方”

包扶幹部正與馬佔林一同察看蘋果長勢

通訊員 賈寰 本報記者 雷榮

“老馬去年就脫貧了,光蘋果一項收入就4萬多元。”

“那天馬叔見了我還高興地說,現在去大醫院看病既方便又放心,還不怎麼花錢。”

“只要群眾滿意再苦再累都值得……”

在延長縣鄭莊鎮張臺村黨教室內,駐村幹部們正聊著天,他們口中說到的老馬是張臺村貧困戶馬佔林。在2017年,馬佔林主動申請脫貧,並在包扶幹部的規劃下踏實地鞏固脫貧勝利果實。

“駐村隊和包扶我的娃娃,真是把力出了,把罪受了。我家現在的日子這麼有盼頭,都是這些娃娃們給我幫扶的。”馬佔林感激地說道。

由於缺技術,馬佔林和妻子何翠琴整天忙碌著打工種地務蘋果,但“腰包”絲毫沒有鼓起來,生活過得十分窘迫,2016年被評為了村上的貧困戶。“沒有方向,不知道該怎麼弄,一天把苦下了就是掙不下幾個錢。”

靠天吃飯,修剪、拉枝、病蟲害防治等果園精細化管理技術跟不上,蘋果賣不上價錢,久而久之,馬佔林對果樹管理的時間越來越少,往年蘋果都以“殘次果”統一賣掉,老兩口就為村上和鄰村人家套蘋果袋、當小工賺錢。駐村工作隊來到村上後,經過入戶走訪,詳細瞭解了馬佔林的家庭狀況,認定6畝蘋果和5畝玉米地將成為他家的“脫貧資本”。

包扶就要把準脈後才開出“良藥方”。駐村幹部積極地同縣果業局、蔬菜中心聯繫,不定期讓專業技術人員到村到戶講解技術理論,在果樹地裡實地操作講授管理技術。“剛開始我還有點情緒,一天天農活都幹不完,還學這學那,包扶幹部人家有耐心,幾乎週週來給我開導。不學不知道,一學嚇一跳,我才發現這務蘋果還有這麼多門道,咱那會都把果樹給耽誤了。”與包扶幹部的點點滴滴馬佔林記得十分清楚。

好事多磨,僅僅一年時間,馬佔林嚐到了甜頭。2017年蘋果賣了4萬多元,家庭收入翻了好幾倍。“哎呀,以後一心務蘋果,這下我有方向了,知道怎麼幹了。”馬佔林高興地說道。

在包扶馬佔林發展蘋果產業的同時,包扶幹部還積極地謀劃,讓他開始養豬。“當時包扶幹部們幾乎天天追著讓老馬維修豬圈。農民有時候就要追著幹了,不盯著實施就會拖著不幹,早發展早受益啊!”駐村工作隊員馬換琴介紹道。

當談到駐村工作隊和包扶幹部時,老馬豎起了大拇指,“這些娃娃們真是熱心,比自家娃都好。今年我和老婆看病不知道怎麼報銷,這些娃娃幫忙聯繫給報銷的。要麼說政策好,看病花了9千多元,報銷後我才花了不到1千元。”現在馬佔林一家生活慢慢有了起色,久違的笑容時不時浮在被曬得黑黑的臉上。

不光是馬佔林,村上無論是產業戶還是兜底戶,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脫貧致富規劃。

第一書記馮佳介紹,起初工作隊駐村時,好多農戶都是心中存有疑慮,和包扶幹部們中間隔著一層紗。萬事開頭難,幹部們堅持入戶談心,瞭解貧困戶思想和意願,遇到困難及時地幫助協調解決,可以說是“同吃同住同勞動”,幾年下來,貧困戶最信任的還是包扶幹部。

“村上嶄新的面貌和這些幹部們是分不開的,好政策就要落到實處,有些村民思想惰性大,就要有人天天在屁股後面追,鄉親們能夠脫貧致富我由衷地高興。”張臺村養殖大戶董延川感嘆道。

據瞭解,自脫貧攻堅以來,延長縣舉全縣之力,集全縣之智,來啃這塊“硬骨頭”,共選派“四支隊伍”159個1510人駐村開展工作,做到村村有包扶單位、戶戶有包聯幹部,為貧困戶樹立自信,制定脫貧規劃,逐步邁上脫貧致富這趟列車。不僅如此,延長縣還落實非貧困戶包抓責任,入戶進行政策宣傳、思想交流,有針對性地解決群眾困難、送去溫暖,同時開展文明村、文明戶、致富能手等評選活動,群眾滿意度不斷升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