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三場會見,談的是世界大勢

世界盃結束了,那些具有鋼鐵般意志的球隊都值得我們尊重。因為每支球隊不管強弱,都同樣必須遵循規則。在外交上,國際規則、世界準則都需要參與國共同遵守。中國這幾年一直在國際舞臺扮演重要角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顯示出強大生命力。2018年7月16日,習近平主席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了三次會見,分別會見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阿祖萊、世界銀行行長金墉。這三場會見,透出了中國對當今世界和中國政策的趨勢把握。

中歐合作發揮重大作用。習近平在會見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時強調:“中國一貫將歐盟視為一支有利於國際格局穩定發展的重要力量。雙方要牢牢把握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係正確方向,繼續推進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係建設。要積極推進中歐各領域對話合作,加強政治對話,共同推動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政治解決,維護多邊主義,特別是維護和支持聯合國的地位和作用。要挖掘中歐經貿合作潛力,促進雙向投資,加強創新領域合作,豐富‘一帶一路’框架下合作,包括探索行之有效的三方合作。要探索中歐文明對話的新領域新模式,擴大人文領域交流合作。要增進相互瞭解,加強交流互鑑,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夯實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的互信基礎。中歐作為當今世界兩大市場、兩大文明,要堅定不移推動中歐關係行穩致遠,堅持平等相待、合作共贏,為國際社會注入更多穩定性和正能量。”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這40年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中國和歐洲各國的發展是密切聯繫在一起,不可分割的。在維護世界多極化,鞏固世界和平發展的大是大非面前,中歐是有分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中歐要不斷加強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合作,用成果來說話,用事實來證明對抗只會兩敗俱傷,合作才能共贏。

中國為人類進步作出更大貢獻。習近平在會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阿祖萊時指出:“當今世界,各國人民前途命運越來越緊密相聯。人類文明是多元並存的。進入新時代的中國,我們一方面堅持文化自信,大力發展教育、科技、文化事業,提高文明素質,一方面秉持‘世界大同’、和合共生的傳統理念,主張各國文化相互尊重,交流互鑑。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既要促進共同發展,也要促進民心相通。中國願為促進世界文明對話和人類發展進步作出更大貢獻。”中國的文化靈魂是友善、博愛、和諧、包容的。“世界大同”、和合共生的理念思想誕生在中國。中國的文化自信基因裡面沒有“唯我獨尊”和“個人英雄”。中國不但在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的交流合作講互信雙贏,同時還促進全人類的民心相通。中國與世界分享的和平對話帶來了甜美果實。

地球村要有“地球村”的樣子。習近平在會見世界銀行行長金墉時強調:“當今世界是一個地球村。儘管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不斷有新的表現,但各國利益交融、命運與共、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合作共贏是大勢所趨。中國的發展得益於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同時也為全球經濟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們反對針對中國的那些不實指責,將堅定維護自身合理利益。作為負責任大國和現行國際體系的建設者和貢獻者,中國將堅定不移支持完善多邊貿易體制,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致力於同各方一道,做大合作的蛋糕,實現互利共贏。我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在國際規則基礎上,通過共商共建共享,促進國際發展合作。中方願加強同世界銀行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合作。”地球村不能有“村霸”,世界“越小”,合作越大。中國舉措合乎世界潮流,又促進全球經濟發展。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中國會自覺地承擔負責任大國的義務,同時也履行應有的權利。任何企圖把自身發展不好的原因歸結到中方的錯誤行為是不得人心的。地球村有地球村的規矩,中國在完善多邊貿易體制,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上做出的努力是不能抹殺的。有人想搞貿易戰來遏制別國發展,是不明智和有害之舉。(文/學習大軍,2018年7月17日)微信公眾號:學習大軍 微信ID:xuexidaju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