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孔阳国学工作室:薪火相传,让儒学的火焰照亮世界

「民间」孔阳国学工作室:薪火相传,让儒学的火焰照亮世界

孔阳国学工作室:

薪火相传,让儒学的火焰照亮世界

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五月廿十日丙寅

耶稣2018年7月3日

本期“种子的力量”系列故事,是一个人与多个人的故事,也是关于理想和坚持的故事。

但这些人身上,有着一个共同点——对于国学、儒学的深深热爱,愿意奉献自己的全部,向全世界人传播儒学,传播国学,无怨无悔。

他们就是“敦和·种子基金”合作伙伴——孔阳国学工作室的小伙伴,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最可爱的人们。

1.缘起

2006年,有一个人做出了一个在外人看起来不可思议的选择——他博士后毕业后,放弃了在厦门大学的高校教师教职,而是来到北京四中当起了国学老师。

这个人来到北京四中后,在第一堂国学课上,就对着学子们说了两句话:“我是来传道的”,“当代的儒者首先应当是一位勇者。”

这个人,就是马一浮、钱穆二位国学大师的再传弟子——朱翔非先生。

这个架着一副无框眼镜,看起来温润平和的男人,内心对儒学却有着超出常人的热情。

来到北京四中后,在校长的大力支持下,他全身心沉浸在国学教育中,用点点滴滴的行动将国学在初中生、高中生及家长的心中发芽、生根:

编写国学系统教材、尝试“场性法”(引入历史、人物、经典、工夫四个因素展开讲解)教育、发明了孔阳读经法(按“实”“节”“匀”“响”四要求展开)、上《中华人文精神简史》,讲授“儒家工夫”……

经过逐年经验累积,2010年,朱翔非创立了一个工作室,起名为“孔阳国学”(以下简称“工作室”)。

从此,一批批青年儒者开始追随朱翔非先生学习儒学。

十多年来,工作室的规模不断扩大,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儒者,他们正在面向世界传播儒学。

「民间」孔阳国学工作室:薪火相传,让儒学的火焰照亮世界

2.立足母校,儒学接力棒代代相传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为工作室最初在北京四中挂牌成立,因而,初期的志愿者也大多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

8年来,这个团队始终坚持回到母校,开设课程、主持社团,为学弟学妹提供儒家经典和人文精神史的教育。

要说工作室中追随朱翔非先生学习儒学时间最长的志愿者,非段昊坤莫属。

当时,这个内心惶恐、迷茫的高中男生,在国学社遇到了朱翔非先生,

“我高中时,似乎各科老师都在向我传递信号——科学可以改变一切,甚至包括道德。这让我感到惶恐,就在这时,先生像光源一样,照到了我,让我感受到了光。”

段昊坤在朱翔非的国学社里,体会到了不同于其他任何社团、课程的东西,在关系到安身立命的根本问题上,朱翔非总能用刚健、正大、无所迂曲的方式,给学生以正面的回答。

这让段昊坤感觉到安心,他成了工作室2010年至2015年的执行长,并在大学期间,将所有的课余时间都贡献给了工作室,带领着一批志愿者为母校开设国学选修课。

「民间」孔阳国学工作室:薪火相传,让儒学的火焰照亮世界

田九七在为北京四中高中部学生讲课

在段昊坤赴美深造后,工作室的工作落在了一个清瘦的男孩身上。

他叫田九七,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之后,他放弃了保研资格,全职在中学讲课,还将全部的课酬捐给了工作室。

曾经,他也是一个怯懦的人,在社会通行的弱肉强食的法则面前害怕了。可是,正是儒学唤起了他内心的温暖与尊严,让他找到了生命的力量。

田九七说,“在今天,儒家距离我们这样普通人,显得有一点遥远。我想,儒学,这个很多古人视之为生命的儒学,不应仅仅是学校里的一门课,儒家要有自己的道场。我要为之去努力。”

几年来,有许多北京四中的同学都听田九七主讲的课程,有同学在课后留言表达自己的感想“每个时代都需有一批殉道者,带着时代的骄傲守在历史中。

此道艰难,愿持之以至不可持也。”

3.走进大学,传递儒学的温暖与尊严

工作室最早在北京四中为中学生提供儒学教育。

不过,当这些孩子中学毕业、纷纷踏入大学校园的时候,问题出现了,儒学的学习是不是只是人生某一阶段的事情?到了大学还用不用再去学习儒学了?

答案当然是显而易见的,而这也直接催生了工作室大学部的成立。

多年来,工作室在大学中的儒学传播,早已不只是为中学生在毕业后继续学习儒学提供方便。

更多地,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群人到一个校园,当儒学的声音在大学校园中响起的时候,许多人决定追随这声召唤。

「民间」孔阳国学工作室:薪火相传,让儒学的火焰照亮世界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学生查容,在刚上大学的时候接触到了儒学。

她回忆说,“大一的时候生活、学业上遇到不少困难,有时一整天都觉得压抑、痛苦,是学友们把我从阴影之中带回了光明。

当我迷茫、困惑的时候,学姐会和我微信谈一个小时,有一次我情绪崩溃哭了很久,一位学友背着很重的书包陪着我在校园里面走了一圈又一圈……

有太多的关怀和感动,所谓‘斯文同骨肉’,在这里我能体会到完全出自内心温暖的、最纯粹、最真挚的情谊。”

截至目前,工作室已经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良乡地区、河北工程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香港地区等地成立了大学儒学社团。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被带动起来,加入了学习的队伍,其中不少人都立下了成为儒者的志向。

4.面向社会,让全世界听到儒家的声音

在工作室将触角延伸至大学之后,他们并没有停止前行的步伐。

孔阳国学工作室一向主张,儒学是伴随中国人终身的事情,因而传播儒学也要突破校园的藩篱,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各个年龄层的中国人。

多年来,在校园的儒学传播之外,工作室始终非常看重对职场人士的儒学教育。

2017年,工作室成立了网校“孔阳国学堂”(kygxt.cn),开设有“国学入门”、“中华人文精神简史”、“论语”、“经史合参”等不同课程,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儒学学习者。

这样的举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仅仅半年多时间,就有近2000人在网校平台上注册,开始自己的精神生命追寻之旅。

而这些学习者中,既有年过八旬的老人,也有刚刚成人的年轻人。

只要对儒学怀有热忱或兴趣,儒学的大门就始终向他敞开,时空的界限从此不再成为儒学传播的障碍。

而自2012年开始,工作室开始致力于境外的儒学的传播,已经先后在美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建立儒学团体、开设儒学课程。

大学毕业后,段昊坤赴美国留学,研究精神信仰与社会秩序等议题,并在洛杉矶成立了当地第一个国学社。

今年硕士毕业后,段昊坤还将回到北京,继续全职投入儒学的传播工作。

段昊坤说,“我感觉人生的幸福,莫过于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学友在儒学道路上一同开始、相互扶持。”而这,也正是孔阳国学工作室的宗旨。

今年春季以来,孔阳国学工作室在美国的纽约、波士顿开办了总计12期“论语会讲”活动,为旅居美国的同胞以及当地的华侨、华人提供公益儒学课程。

“论语会讲”先后吸引了近千人次的关注,有当地的华人家长表示,“我们这里华人很多,但是没有专门讲儒家、讲论语的活动,我们想让孩子学中国传统的文化,但是自己接受这方面的教育实际上也很少。现在有人来讲儒学,我们别提多高兴了。”

工作室志愿者、哈佛大学神学院硕士生王舒墨,自清华大学哲学系毕业后,毅然放弃了传统上安全的学术研究道路,成为了第一名以儒者身份进入哈佛大学神学院的中国人。

在以儒者名义同世界各种不同的信仰交流的同时,王舒墨还自掏腰包主持了“论语会讲”活动。

他说:“我心里非常清楚,大家不是冲着我王舒墨来的,我又算什么呢?大家是冲着孔子、冲着《论语》来的。孔子有力量,《论语》有力量,中国人走到天涯海角,心里面总还是难以忘怀,想回到儒家这里。”

「民间」孔阳国学工作室:薪火相传,让儒学的火焰照亮世界

5.尾声

就在不久前,2018年6月19日、6月21日,两场名为“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儒学”的公益会讲轰动京华。

面对到场的逾800名观众和在线的20万人次网友,四位孔阳国学工作室的青年儒者站了出来,用他们的经历宣告儒者时代的到来。

而在今年8月中旬,他们还将到杭州、广州等地持续宣讲。

面对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孔阳国学工作室仍将坚持“中学-大学-社会”的终身教育理念,传播儒学,践行儒学。

在今后的岁月中,在儒学大力发展的年代,与海内外同道们一起,把儒家的道路原原本本地走下去。

「民间」孔阳国学工作室:薪火相传,让儒学的火焰照亮世界

附:

组织介绍

孔阳国学工作室由历史学博士、国学教育专家朱翔非先生于2006年筹办,由北京四中提请,北京西城区教委批准,2009年在北京四中正式成立,是传承国学与中国历史的文化教育机构。

许多因工作室的教学而受益、成长的年青人加入工作室义务服务,共同护持儒家纯正而深入的学习团体,乃至以儒学为终身志业。

目前,工作室在北京四中成立中学社团,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成立大学社团,并在全国成立网络学习班,在美国成立北美学习班。

行动与变化

2017年,孔阳工作室获得“敦和·种子基金”资助,专项用于大学国学社团发展。

在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的“护航计划”公益项目中,工作室承担了中国小留学生的文化护航任务,为华人学子传播儒学,以崭新的形象,面向世界。

2018年,组织在大学及网络社团影响人数规模有所提升,新增登记社员400多人,目前因孔阳国学工作室活动受益的学友已逾千人,影响力在逐渐扩大,并扩展到海外。

除资金支持外,“敦和·种子基金”也为组织提供了专业性指导、媒体及相关资源对接等帮助。

「民间」孔阳国学工作室:薪火相传,让儒学的火焰照亮世界

图为2017年孔阳国学工作室第一期志愿者大会合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