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懷念霍韜晦先生|郭齊勇

「追思」怀念霍韬晦先生|郭齐勇

懷念霍韜晦先生

郭齊勇

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五月廿三日己亥

耶穌2018年7月6日

2018 年6 月6 日,驚悉霍韜晦先生遽歸道山,震悼莫名!

噩耗傳來,令人悲痛不已!我的心情十分沉重。

我認為,霍先生的逝世,是中國文化創造轉化事業的重大損失。

霍先生是香港法住學會創會會長、法住文化書院創院院長、喜耀生命教育基金會創會會長、佛學家、儒學家、教育家、當代思想家,也是我非常敬重且交遊三十年的志同道合的老朋友。

霍先生於1987 年成立法住文化書院。

他說,「法住」的意思,是「文化的永不死亡義」。

「追思」怀念霍韬晦先生|郭齐勇

1988年12月於香港法住學會,左起:方克立,霍韜晦、郭齊勇、李宗桂

我們初識於1988 年12 月。

當時他邀請我的老師蕭萐父先生與我共同出席了法住學會在香港九龍窩打老道冠華園三樓舉行的「唐君毅思想國際會議」。

此次會議意義重大,開始了海峽兩岸三地及海外哲學界的互動,給我們大陸學人打開了窗口。兩岸三地幾乎都是兩代人赴會。

大陸方面有周輔成、蕭萐父、李錦全、方克立、牟鍾鑑、張立文、郭齊勇、李宗桂、景海峰、羅義俊、蔣慶等二十多人;

臺灣方面有牟宗三、蔡仁厚、黃振華、王邦雄、曾昭旭、龔鵬程、袁保新、高柏園、楊祖漢、林安梧、林鎮國等二十多人;

香港方面有勞思光、劉述先、李杜、陳特、信廣來、李瑞全等出席此次盛會。

還有唐端正、陳榮灼等,好像端正先生已離開香港到加拿大了,特地回港協力霍先生辦會。

唐君毅先生的胞妹致中女士也出席了會議。

這裡我只是憑記憶羅列了一些與合者,或許有不準確處。

近年,我與海峰兄、宗桂兄、安梧兄等曾分別議論過,為紀念這次會議30 週年,我們是否考慮再聚首。

不想當年的主事者霍先生離開了我們,頓失依憑處。

自1988 年之後,霍先生與我相互邀請,共同出席過一些旨在弘場中國文化的學術活動。

「追思」怀念霍韬晦先生|郭齐勇

1993年攝於歸元禪寺

1993 年5 月,我邀請霍韜晦先生來武大講學,我陪他拜訪了蕭萐父、李德永、唐明邦老師,還陪他到歸元寺拜訪了昌明大和尚。

1994 年12 月,霍韜晦先生邀請唐明邦老師與我到香港法住機構,我們一同出席了霍先生與傅偉勳先生共同主持的「佛教的現代挑戰」國際會議。

唐亦男教授等也參加了會議。這是我與傅偉勳先生最後一次見面。

2004 年6 月,我與我校哲學學院同仁一行數人訪問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等哲學機構。應霍先生邀請,我們也訪問了法住文化書院,觀摩、學習。

2005 年9 月,我籌辦、主持的「第七屆當代新儒學國際學術會議」在敝校武漢大學舉行,出席會議的有來自六個國家及我國兩岸三地的140 位學者。

我邀請霍先生談談他所開創的儒學事業,他在大會上作了《我的儒學道路》的主題報告。

他與他的學生多人參會,李錦招發表了《從霍韜晦先生的書生事業看中國文化再生之轉機》。

這兩文都收入了會議論文集,即《人文論叢》2006 年卷。

2007 年6 月,由國際中國哲學會(ISCP)、中國哲學史學會、中華孔子學會與武漢大學等單位主辦的第15 屆國際中國哲學大會在敝校舉行。

出席會議的有來自十四個國家及中國大陸與臺灣、香港的學者共220 位學人。

這是該學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雙年年會。

當時我作為國際中國哲學會(ISCP )會長和大會主席及籌備委員會召集人,與同仁一道籌備、主持了此次會議。

我邀請霍先生及其團隊法住文化書院的同仁袁尚華等出席了這次盛會,他們組織了專場。

2009 年11 月,霍先生邀請我等赴廣東肇慶出席了由香港東方人文學院及香港法住文化書院主辦、武漢大學孔子與儒學研究中心(我為主任)等單位協辦的「『百年儒學』學術研討會」,我在會上作了主題演講:《百年儒學感言》。

2014 年9 月,新加坡南洋孔教會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同仁在新加坡富麗華河畔酒店舉辦「儒學與國際華人社會國際儒學研討會」,霍先生率團隊出席並發表高論,我在大會上發表了論文《論儒學的現代轉化——兼談大眾儒學的復興》。

霍先生與我的學術交往尚不只以上數端,我們之間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霍先生的學術貢獻很大,特別是在佛學和儒學的現代化方面。

佛教作為世界諸精神資源中之一種寶貴資源,面對現代挑戰,必有應對之法。

現代需要佛教。不僅佛教面臨現代的挑戰,而且現代也面對著包括佛教在內的人類久遠以來的各種道德、宗教及一切文化資源的挑戰。

無論就人的精神安立、終極關懷的層面來說,還是從社會世俗文明的層面來說,人類必將更加需要藉助與光大佛教的精神解脫之道,藉助與光大禪之「平常心」,及對「貪、瞋、痴、慢、疑、惡見」等等的治療。

人總需要一種終極的信念、信仰之支撐,這是任何金元或權力拜物教都無法取代的。

正如霍韜晦教授一再指出的,西方化與現代化的負面日益顯露,其單面性與平面化的弊端將愈來愈被人類所瞭解。

因此,重新體驗儒釋道的精神價值,創造性地加以轉化,使之作為當代社會生活參與者的重要精神資源,對於中國乃至世界的現代化都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佛教可以開悟我們的心靈,解脫種種功利的繫縛,自識真我,重建人的意義世界,再建崇高和理想人格。

佛教需要現代。要更好地「化現代」,佛教自身也必須「現代化」,一方面必須保持佛法及佛教徒的超凡性,提高其素質;另一方面又必須改革自身,更多地注重其入世性。

聖俗關係在各國佛教的發展中是一個不斷解決又不斷產生的問題,因為時代在變。

但「變而不失其常」,如無所守,無所常,就不會有佛教的繼續存在;如無所革,無所變,也不會有佛教的繼續存在。

儒家、道家、道教也概莫能外。

佛教向社會政治、經濟、教育、文化各方面的滲入,其參與社會經濟生活( 包括企業管理) 的各種方式,都值得借鏡。

我們今天討論「人間佛教」的問題,實際上已超越太虛法師甚遠。

傅偉勳教授曾指出,香港法住學會是居土佛教在當代的典範。就佛教之「化現代」與「現代化」之契合而言,法住確實作出了可貴的嘗試。

法住所擔當的文化使命,即是在現代重釋儒釋道之精華,使之回到民間、回到現代。

一方面佛教需要改革,另一方面改革需要佛教,這就是法住的實踐給我們的啟示。

霍先生提出「如實觀研究法」,以「如實觀」觀念為主線,建立新的佛教詮釋系統。

他建立「現代佛學」,提出「生命佛學」,突破當代西方、日本佛教學者的知識佛學,使佛教智慧迴歸生命,在實踐方面,則倡導「自在禪」及「初心禪」。

在霍韜晦先生帶領下,法住文化事業走過了三十多年的路程。

法住事業輝煌,有目共睹。

霍先生與同仁以大願力創辦法住機構、書院、學校、山莊、書屋、出版社、雜誌,以及中醫專業學院,提倡生命教育,創設「喜耀生命」課程及「喜耀教育文化基金」,支持國內教育事業,創建喜耀粵西學校,創辦新加坡喜耀文化學會,建設抱綠山莊,召開了九屆國際會議,又設立法住文化中心與東方人文學院。

他的事業發展到新加坡等地。

霍先生是一位事業家,法住輝煌的事業是霍先生堅持儒家文化理想,團結同仁的結晶,其中尤其展示了霍先生領袖群倫的魅力、管理智慧與做事的能力!

霍先生在佛禪研究、儒學研究及生命佛學、生命儒學的創造性開拓方面,在重新詮釋包括《周易》《論語》《老子》等中國儒釋道經典方面,尤其在對西方及現代文化評論方面有什多創慧,提出並論證了新理想主義、新人文主義及優質民主的觀念,這對克服當下西化的困境,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霍先生是一位當代思想家,他的哲思有助於當代人的心靈健康,有功於當代文化建設與文明對話!

他的講學內容廣泛,除回應時代、人生與社會問題之外,他努力批評工具理性、消費主義、功利導向、權利文化、平面思維等。

他著作等身,其著作活化了古今中外經典與著名思想家的智慧,運用於當世,打動老百姓的心靈,為百姓找到傳統與當代、東方與西方、個人與社群的結合點,找到自家的內在寶藏!

霍先生提出「生命儒學」,與思辨進路、建構體系的知識儒學不同,使儒學回歸生命,直承孔子之教。

他提出「生命成長」的體會方法論,打破西方的主客觀二元對立,倡導自知、自證。

他是在民間推廣生命教育、文化教育、性情教育的教育家,在教育理論、現代企業管理與領袖學方面也有重大成就!

他創辦的喜耀生命的教育,摒棄學院式教法,透過小班與個體方式的活動、反思、啟發來進行,讓學員瞭解自己,發現自己的障礙,或幫助他們打開心理、思想上的心結。

他綜合孔子的因材施教和佛教禪師的棒喝對應,迴歸生命,解決學員生活、感情、思想上的困惑。

霍先生1999 年即與廣東羅定市合作,開辦喜耀粵西學校,由小學發展到中學,辦得很成功。

我們現在最缺乏的是生動活潑的、適合不同學齡孩子的人性的教育,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價值觀、做人做事底線與終極信仰的教育,而這對於國家民族的長久利益,對現代法治社會、公民社會的公民底線倫理與倫理共識的建構,意義十分重大。

做什麼人,培養什麼人,是根本。

我們願潔身自好,堅持做人的底線,並用心去做好人性、心性、性情的教育。

以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等價值來美政美俗、養心養性是歷史上儒家教育的傳統,值得我們借鑑,將其用於今天公民社會之公民道德的建設。

我們要進一步在民間推動和重整儒學,積極推動傳統的人文教育,盡心盡力把儒學基本價值的溫習與陶冶,終極信念與理想境界的追求,逐步推進到小、中、大學的教育中,以影響更多的後人。

我們要動心忍性,以紮實的工夫,來擔當起這一重大責任,承繼熊十力、梁漱溟、馬一浮、錢穆、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等前輩和霍韜晦先生的志業而奮力前進!

霍韜晦先生知其不可而為之,他的底色是儒家的,同時他貫通儒佛,是謂通人。

他是一位很有創新精神的現代學者與社會活動家,他很有活力,做事很投入,他超邁前賢,把梁漱溟、唐君毅的精神發揚光大,創造了生命儒學與生命佛學。

他與他開創的文化事業不朽!

永遠懷念我尊敬的良師益友霍韜晦先生!

作者簡介:郭齊勇,男,西曆一九四七年生,湖北武漢人。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暨國學院教授、國學院院長。主要從事中國哲學史的教學與研究,專長為儒家哲學與20世紀中國哲學。著有《中國哲學史》《中國儒學之精神》《中國哲學智慧的探索》《中華人文精神的重建》《儒學與現代化的新探討》《熊十力哲學研究》《熊十力傳論》《守先待後》《文化學概論》《現當代新儒學思潮研究》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