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難得之人師——受霍韜晦先生開示後有感|米灣

「追思」难得之人师——受霍韬晦先生开示后有感|米湾

難得之人師

——受霍韜晦先生開示後有感

米灣

原載《現代教育報》2002年8月30日

「追思」难得之人师——受霍韬晦先生开示后有感|米湾

二○○二年五月二十五日下午,霍韜晦先生應邀至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講演。該日週六,餘無冗務羈繫,故學友志強先生以此消息相告後,即前往傾聽。

講演的主題是生命儒學。霍先生說,今日講儒學,亟需切於生命存在。蓋自近代一來,經梁、熊、唐、牟等老師大儒之努力,儒學之理論方面已十分發皇。相對而言,如何使儒學進入吾人之生命,流貫於日常生活,不至流為“遊魂”,此方面之努力尚甚虛欠。

從現實狀況看,近世以來,隨著西方工具理性之單向發展,人之生命之平面化傾向日甚一日,人性之光輝漸趨消沮。陵夷至於今日,人心遂大泯喪,而百端社會問題亦於焉叢生。故生命儒學是生命最深處之呼喚,是健全社會機體之需要,亦是近代儒學之邏輯發展。

談及生命儒學之方法論,霍先生憑藉著他在東西哲學認識論方面之湛深學養指出:講生命儒學不能依賴科學方法,要靠個人生命之體證。科學之證明方法要靠第三者即經驗性證據之介入方可,未必可靠;體證則是直接面對真理,無需假藉第三者。

講演歷時逾二個小時。此二小時內,霍先生圍繞著生命儒學問題作了既富義理之深刻又具言說之妙趣的指陳和議論。字字句句,入我腔中,不勝歡悅。講演完畢,餘意猶未厭。當晚復隨鄭家棟先生至霍先生下榻處謁見,更求請益。座間霍先生就性情、生命、體悟等問題作了一番開示,大有如坐春風之感。

翌日霍先生南飛返港。該日中午,霍先生約請袁崇煥將軍墓之守護者佘幼芝夫婦至人民大學西門餐廳就餐敘話,餘亦前來與霍先生聚晤話別。席間,當霍先生聞佘女士言,地方政府欲以城市改造為名迫使佘女士家別擇居舍結束佘家數百年守墓史時,不禁義形於色,曰:

“美國之歷史,亦不過二百餘年,而佘家守墓已近四百年!此活生生之歷史、民族精神也!舉世無雙,絕無僅有之可歌可泣可喜可愕之奇蹟也!地方官吏不知守護此精神,反而欲扼之死,果欲何為哉!愚乎昧哉!悲乎傷哉!且墓周圍之房產,歷代皆佘家所有。屢次捐於政府供小學校舍等用途後,所剩者僅此守墓之廬耳,奈何無道乃爾,復奪之使忠義之人不得其所哉?”

霍先生聲震屋瓦,感人肺腑。言訖,鼓勵佘女士牢記先祖之訓,堅守不去,並表示擬籲請民間力量聲援之、支持之。餘目睹此幕,深感霍先生人格精神之高之大,有古儒俠之風。

餐罷,佘女士夫婦去。接下來閒談間霍先生談及法住機構之宗旨及奮鬥事蹟,餘深有所感,因曰:“先生,斯道之干城,而法住,則斯文之寄託也。”霍先生謙謝“不敢”。既而慨然曰:“二十年矣,左衝右突,竭蹶以之,回首而望,吾亦不知是如何走過來底,大不易也!”餘應曰:“此先生十面出擊之功也”。霍先生微頷之。約二時半許,執手而別。偕霍先生而行者,霍先生學生黎綺華女士也。

既謁霍先生,餘益覺時下我國大學及研究機構中流行的這種研究儒學的方法是十分有缺陷的。當今之儒學研究,大多是把儒學視為外在之物件,用純理智之目光審視之,以純科學之方法分析之。排比對勘,不厭其精。比競相高,汗牛充棟。如此研究,雖然亦有其價值,然終究是外在之事,未必能觸及儒學之內在精蘊。對不願將儒學僅僅看作是農業社會之殘留物,而是對儒學價值有認同甚至奉之為安身立命之所依之學者而言,此種科學的研究尤其難厭人意。

因這樣的研究所成就者只是“知識儒學”,與生命是相隔離的,不能進入心靈,培植吾人之性情。不能貫注日常生活,調適吾人之人生,更無助於吾人精神境界之提升。霍先生強調不能僅知追求知識,不知培植性情,單講知識儒學不修生命儒學,純講科學方法不重體證方法,此與古昔先賢之意正遙相呼應,實為振起儒學、挽救時弊而作之獅子吼也。

餘早年無知,不知向道。後從盤山先生遊,漸知向方。然質魯根頓,無所樹立。牽於冗俗,甚憒憒也。然向道之心終未去諸懷,平居頗留意四方賢人君子高人逸士,以期引為景行之則。霍先生大名,聞之已久。然於其學術思想、事業功德,知之甚少,只約略知其為唐君毅先生之高足,不俗不凡之海濱學人而已。於其人格風範,更是無所感知。

此次不惟聽其講演,蒙其開示,且得沐其道風,聆其謦欬,幸甚至也。經此番請益,餘由衷感到,霍先生知行合一,是位集學者、思想家、賢士與宗教家於一身之非凡人物,同時亦為極富性情、可親可敬之師長。

如此師長,今不多見也。法住有此師長,法住人之福也。倘天不吝,多降霍先生這樣的師長,多興法住這樣的學校,則國人之福,天下人之福也。法住,餘未得觀瞻,然既見霍先生,亦可覘其文教之美之盛與夫前景之廣之遠也。噫,不覺神與俱馳矣!

二○○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寫於京南郊外之淡甘書屋

附識:此文曾刊於北京《現代教育報》,2002年8月30日週末版。現將佘女士事增補其中,髮網上以廣其傳。米灣 識,2004年12月5日星期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