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徐匡迪談鄉村振興

從2014年開始,中國社科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三家國內頂級的智囊機構每年舉辦一次中國城市百人論壇年會。聚焦城鎮化、城市建設領域的前沿問題、熱點難點,組織領域內的老中青年學者頭腦風暴,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每期年會也會有權威的重量級嘉賓到場。吳良鏞、徐匡迪以及三院的院長。眾所周知,剛剛當選的中國社科院院長謝伏瞻,他的上一個職務是河南省委書記。

2018年的年會在本月初舉行,年會主題定為“中國城市改革開放發展四十年”。80歲高齡的徐匡迪出席並發表城鄉融合發展的主題演講。徐匡迪曾任上海市市長、中國工程院院長、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組長等職。

徐匡迪在演講中系統地闡述了鄉村振興的緣起、模式、途徑和注意事項。對當下各地如火如荼的鄉村振興建設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一、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模式

鄉村振興戰略具有多種模式

(一)社員網模式。以互聯網+精準扶貧+農產品作為切入點,促進種植大戶、農場、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有效地帶動廣大農民脫貧、增收、致富。

(二)農村一二三產整合發展模式。

注重突出農產品區域品牌,延長產業鏈條,擴展農資、加工、物流等多種社會化服務業務,探索打造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和農產品綜合交易中心,“推進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三)社員網+精準扶貧+電商的創新經營模式。

依託社員網業內領先的農產品電商和農業大數據為農民賣貨提供交易平臺。通過電商打造特色農業品牌,通過農村淘寶網為農民服務,這是電商的一種創新的經營模式。

(四)依靠城市的技術資源和歷史傳承實現產業劇變。

鄉村振興的實施主體是縣,要善於利用城市的資源來實現鄉村發展,走城鄉融合發展道路。

(五)打造農產品完整的產業鏈。

在田間地頭布控大宗農產品上行團隊,銜接線上供需信息,精準匹配之後的服務環節,全程調度,從驗貨、集貨、收貨、分級、裝卸、配車、物流等一系列服務,促進農村人口就在農村就業和為農產品提供社會化服務。

二、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的途徑

(一)重塑城鄉關係,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過去農村是為城市服務,提供蔬菜、農產品,另外提供剩餘勞動力。今後要走城鄉融合發展,城裡人要下鄉去幫著做。

(二)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三)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質量興農之路。

(四)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

(五)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

(六)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

(七)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

三、鄉村振興中的注意事項

徐匡迪認為,鄉村振興與城鄉融合發展中必須著力保護生態與歷史文化名鎮和古村落。

他表示,我們的古城已經拆得差不多了,古城現在裡面的很多文化古蹟都是再造的。國內此前有一個不好的傳統,歷朝歷代,除了元朝和清朝少數民族入關以後,它不燒皇宮,不燒京城,其他的農民起義進來,第一件事情,一把火就把宮殿燒了,要把皇氣去掉。所以,我們是六朝古都,已經看不到六朝的建築了,只有最近的清朝還有。

前一段時間的城鎮化也走了一點彎路,城裡拆了很多東西。他認為,在鄉村振興與城鄉融合發展中,一些歷史文化名鎮和古村落要加以保護。還要傳承歷史文化,保持地域特色,形成適合不同的地貌,形成風格迥異的村鎮建築群。這是一個國家有歷史、有文化的表現,千萬不要再像50年代到處都造蘇聯兵營式的住宅,不要都去造城中心或者是鎮中心搞一個廣場,然後四大班子、四個樓,這種形式儘可能避免。

要避免不管城市大小都修建環路。一個幾何面積裡線路最短的是走半徑、走直徑,最長的是外圈,要因地制宜,保持地域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