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做梦能创造发明,你呢?

(原题:探寻诗词背后的故事之 苏轼的夜记梦 东方无疾)

你多久没做梦了?是否觉得梦境很有趣?

无梦睡眠不仅质量不好,而且还是大脑受损害或有病的一种征兆。但是,若长期恶梦连连,也常是精神压力过大,身体虚弱或患有某些疾病的预兆。过犹不及,可见中国人的中庸之道不是没有道理的。

梦境有很多种,千奇百怪不一而足。有的恐怖吓人,惊醒之后一身冷汗;有的美好甜蜜,睡梦中还能露出笑脸;有的悲伤不已,梦未醒泪水已浸湿枕巾;有的抗争激烈,冷不防枕边人还挨了几拳;有的虚无缥缈,犹如经历了一场奇幻之旅;有的跌宕起伏,如同一场微缩人生令人唏嘘不已……

只是,梦醒之后你在做什么?一天两天之后,你对梦境是否记忆犹新?你是否有过反思,甚至,你是否有想过通过梦境发现什么并加以利用,成为我们提升创造力的灵感?

别人做梦能创造发明,你呢?

做梦增加创造力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智能有很大潜力,一般情况下只用了不到1/4,另外的3/4潜藏在无意识之中,而做梦便是一种典型的无意识活动,通过做梦能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把新知识与旧知识合理地融合在一起,最后存入记忆的仓库中,使知识成为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梦境可帮助你进行创造性思维,许多著名科学家、文学家的丰硕成果,不少亦得益于梦的启迪。

美国技术员伊莱亚斯•豪从梦中得到启迪,进而发明了缝纫机;匈牙利作家拉斯扎罗•约瑟夫•皮罗做梦之后发明了圆珠笔;爱因斯坦创造相对论也得益于做梦……太多的例子举不胜举。

作为有悠悠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梦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关于梦的著作有《周礼》的“六梦”,《黄帝内经》论梦,《庄子》的“齐梦觉”与“人生如梦”,《占梦书》和《周公解梦》等等。不要小看梦的影响力,帝王梦能决定一堆人的生死甚至权利和朝代的更替;而有些人的梦则能让他富有创造力甚至名流千古,其中我们耳熟能详的如周公梦蝶,成就了《逍遥游》,李白的梦笔生花让他后来思如泉涌妙笔生花等等,而我们今天要讲的是苏东坡的“梦思想”,以及他在做梦之后创造的作品。

别人做梦能创造发明,你呢?

飘渺浩瀚的梦境

在苏轼流传至今的3000来首诗词中,有“梦”字的近350首。之所以对“梦”情有独钟,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他早年丧妻,中年丧子,自己也因乌台诗案遭受了牢狱之灾,甚至差点丧命,就连对他始终不离不弃的红颜知己王朝云也芳华早逝。这些对苏轼的打击都是致命的,然而他却一直能够保持达观的精神,原因就在于他对儒道佛思想的参透,他的精神世界是这三种思想的完美结合体。儒教讲究积极进取,道家则提倡顺应自然,佛家则是大爱慈悲,这些都在苏轼的为人处世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更是中国梦文化的始祖,他认为人生如梦,看得透就是贤者,看不透就是愚昧,人生应该是被简单对待的,这个对苏轼影响是最深刻的。这一思想也体现在他的诗词当中,如“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万事到头都是梦”,“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古今如梦,何曾梦觉”等等。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梦醒时分还创作了流芳百世的几首佳作。

别人做梦能创造发明,你呢?

睡梦中的东坡居士

其中首屈一指的当属千古绝唱:《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想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是苏东坡1075年在密州梦见爱妻王弗之后,触及内心最柔软之处,相思之情激荡澎湃而挥毫而就的。词作在平静的语气下蕴含着大沉痛,细细读来令人禁不住感伤不已,潸然泪下。

《水龙吟》,是苏轼梦见自己驾着小舟渡江,回首看到好友公显在黄州栖霞楼会客,当时好友已经不在黄州。醒来之后他创作了这首词风仙乎飘渺的佳作: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云间笑语,使君高会,佳人半醉。危柱哀弦,艳歌余响,绕云萦水。念故人老大,风流未减,独回首、烟波里。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云梦南州,武昌东岸,昔游应记。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还有一首是《永遇乐》,苏轼有一次到了徐州,夜宿于唐代名妓关盼盼的燕子楼, 梦到与盼盼的艳遇,醒来之后无限惆怅,继而有感而发,引出 对整个人类历史的沉思感慨,创作了这首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别人做梦能创造发明,你呢?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有创造力的人群中,梦的记起数量是普通人群的两倍。从此刻起,不妨学学苏东坡,在你梦醒时分,努力把梦境记下来,通过思考转化为自己的创造力吧……

敬请关注下期 解读苏东坡之 探寻诗词背后的故事


若是喜欢本文,请在右下角点个赞,您的鼓励就是东方的动力,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