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曾腳踩京東,如今卻看噹噹如何賣身活命?

隨著我國互聯網普及率的提高,電子商務的發展瞬間突飛猛進,交易額年均增長28%,2010年我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更是達到4.5萬億元。而且由於這幾年網民的暴增與電子商務平臺的增多,網購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這給運營多年或是後起之秀的網站給予希望。

目前人們眾所周知的老牌電商噹噹是知名的綜合性網上購物商城,由圖書出版行業出身的俞渝和李國慶夫婦創立了噹噹網,憑藉對於出版和圖書行業的資源及熟悉程度,噹噹網迅速發展為網上消費電商的第一。噹噹網也成為業內少有的“夫妻檔”兩口子共同管理下的一個電商企業。

十年前曾腳踩京東,如今卻看噹噹如何賣身活命?

從1999年11月正式開通至今,噹噹已從早期的網上賣書拓展到網上賣各品類百貨。包括圖書音像、美妝、家居、母嬰、服裝和3C數碼等幾十個大類,數百萬種商品。物流方面,噹噹在全國600個城市實現“111全天達”,在1200多個區縣實現了次日達,貨到付款。

早在2004年,亞馬遜曾提出1.5億-2億美元收購噹噹70%-90%股份,在那時的當當年銷售額才1億人民幣,然而當時李國慶夫婦不想失去50%的股份,一口回絕了,這不只是拒絕了資本,也是拒絕了壯大發展的機會,況且在那個年代,搖身一賣,還是很值錢的。

2013年,李國慶公開表示,上市之後,劉強東曾主動約見我,我都拒絕。我讓京東、噹噹共同的投資方老虎基金給劉強東帶話:“劉強東你既不懂戰略,也不懂事”

2014年,噹噹網又被騰訊看上了。只是騰訊要求33%的佔股,與李國慶25%的預想,還是差了一步。假如噹噹被騰訊收歸麾下,那今日之電商格局,恐怕是另一番景象了。

2015年,李國慶再次揭露,“劉強東很幸運,投資人願意給他20億美金,而且可以全部賠掉,一分不剩也沒關係”。

噹噹於美國時間2010年12月8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完全基於線上業務的在美國上市的B2C網上商城。2016年5月28日,噹噹宣佈與噹噹控股有限公司和噹噹合併有限公司簽署最終的合併協議與計劃。2016年9月12日,噹噹股東投票批准了該私有化協議。噹噹從紐交所退市,變成一傢俬人控股企業。

從噹噹網的發展歷史來看,其憑藉對於出版和圖書行業的熱愛,以及豐富的資源和經驗積累,噹噹網在圖書的銷售領域風靡一時,“買書就上當當網”看似簡單的廣告詞,卻變成了百姓心中的購買首選。

十年前曾腳踩京東,如今卻看噹噹如何賣身活命?

“他曾經是王者,後來變成了青銅”有多久沒在噹噹下過訂單?曾經陪伴了很多人的閱讀平臺,作為當年號稱“中國亞馬遜”的當當網,經營策略短視,贏了眼前輸了未來。現如今又被多少人遺忘?

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傳言真的不是空穴來風,阿里巴巴和噹噹網是同年創辦成立的。而最新消息是從美國退市的當當網要把自己賣給A股上市公司天海投資。

3月9日晚間,海航系旗下天津天海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天海投資,600751.SH)官方宣佈,正式收購以網售圖書起家的老牌電商噹噹網。

十年前曾腳踩京東,如今卻看噹噹如何賣身活命?

天海投資表示,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擬向交易對方購買資產,交易方式將涉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視情況進行配套融資,具體方案正在溝通和協商、論證中。公司及相關各方正在就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方案等事項開展進一步的溝通和磋商。截至目前,公司尚未與交易對方簽訂正式重組協議。本次重組方案、交易架構、標的資產尚未最終確定,未來可能會根據盡職調查情況及與潛在交易對方的商洽情況進行相應調整。具體交易方案以經公司董事會審議並公告的預案或者報告書為準。

噹噹網聯合創始人,CEO李國慶深夜在微博上的發聲,足以看來,精簡的文字,卻暗含許多深層次的含義,前一句可視為對當當一路經歷的起落,後一句是對當當未來發展的展望。但究竟這是否意味著噹噹接受了天海投資的入股,尚不得而知。

噹噹網,一個曾經走在中國電子商務開端的引路者,在電商界也稱得上是順水行舟,如今卻因電商平臺的快速發展,致使噹噹未能跟上時代的腳步。10年前穩壓京東,如今卻只能賣身活命。

回顧一下,噹噹這些年的錯失良機,又是怎麼優勝略敗的。如果說,噹噹網僅看到圖書市場的重要性,卻沒看到它的侷限性,或許有點冤枉了它。實際上,噹噹很早就已經開始進行品類的擴充,圖轉服,圖轉百,推出的時機也剛剛符合人們對市場的需求。

十年前曾腳踩京東,如今卻看噹噹如何賣身活命?

服飾和百貨類雖然看似為噹噹帶來了一部分的收益,事實上卻沒有實現成功轉型或突破,讓它成為垂直類的電商。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在“圖轉服”“圖轉百”以及後來的海外購業務中,噹噹堅持所謂“用戶一致”,卻擺脫不了圖書標籤,即圍繞買書的人群展開周邊的衍生業態和服務,而非另外開拓更加龐大的市場。百貨、服裝、電子產品等市場規模動輒超過1000億的業務只能以圖書為陪襯的方式存在,也就是說,噹噹並沒有真正把戰略重點放在新發展的業務上,指望新業務有所發展不太現實,畢竟當今電商平臺競爭對手這麼多,都想著朝前發展,坐穩市場,誰都不會比誰弱。

“夫妻店”是否存在管理不當?解決問題不及時的現象?夫妻檔看似應該會相對可觀一點,夫唱婦隨或婦唱夫隨,內舉不必親,外舉不避仇。只要能使企業做好,方式並不重要。然而,這一觀點恰恰相反,李國慶對於俞渝的評價是:“管理上很難說服對方,造成決策和執行效率低,還會對生活造成損傷。”俞渝對於李國慶的評價是:“假如我有選擇,我絕不會和我的老公一起創業。”“所謂的婚姻就是.....有時候很愛他.....有時候想一槍崩了他..........大多時候是在買槍的路上遇到了他愛吃的菜........買了菜卻忘記了買槍..........回家過幾天想想還得買槍..........”這是李國慶在噹噹網確認賣身之後,在自己朋友圈中寫下的一句話。這句話完美得總結了李國慶的一生,更是為噹噹網的慘淡收場,做了最貼切的總結。

十年前曾腳踩京東,如今卻看噹噹如何賣身活命?

電商平臺領域經過多年發展,如今已形成了巨頭平臺壟斷格局,以阿里、京東為代表的全平臺型佔據了最大的市場份額,其它中小平臺、細分電商平臺則處於夾縫中生存,部分電商平臺也在競爭中紛紛消亡、併購。噹噹網被收購併不奇怪,互聯網領域是贏家通吃,做不到首屈一指的話就難以維持下去,而對於創始人李國慶夫妻而言,這何嘗不是一件好事情呢。噹噹網由此實現了曲線上市,亦符合資本市場的“獨角獸”概念熱潮。

如果從旁人的角度看,噹噹網沒落、被賣掉是一種失敗,但從經濟史來看,每個領域都在不斷上演類似一幕,通過市場資源經過優化整合,市場競爭實現優勝劣敗,為社會提供更好的商品和服務,遵循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正所謂該放手時就放手,不能死了都要愛,如今卻成了時代的犧牲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