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願用隱私換便捷?」百度,你憑什麼替我們決定!

互聯網大數據時代,數據就是資源。隱私象徵著我們每個人的保護傘,當下每一個人都非常重視個人隱私問題,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去保護個人用戶信息的安全不受侵犯。可是,現如今的社會畫風完全今非昔比,保護隱私的聲音更是弱不禁風。

“中國人願用隱私換便捷?”百度,你憑什麼替我們決定!

Facebook洩露5000萬用戶數據事件的風波如今還未平息,用戶的隱私問題已經成了很大的問題,每個人都希望涉及個人隱私或商業利益的信息在網絡上傳輸時受到完整性和真實性的保護,避免其他人或對手利用竊聽、篡改、冒充、抵賴等手段侵犯用戶的利益和隱私,安全是個相對的概念,安全也是種感覺,對待隱私,同樣如此,更多的是關注與改進。數據對用戶而言,就好比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利在於用好了可以幫助企業細分市場趨勢、提升核心商業價值,弊在於會導致用戶大量流失,出現信任危機。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令人心涼的是,近日,一則消息可謂是十分轟動,毫不誇張的說更是罵聲一片。3月26日,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中國人對隱私問題的態度更開放,也相對來說沒那麼敏感。如果他們可以用隱私換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況下,他們就願意這麼做。當然我們也要遵循一些原則,如果這個數據能讓用戶受益,他們又願意給我們用,我們就會去使用它的。我想這就是我們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的基本標準。”

“中國人願用隱私換便捷?”百度,你憑什麼替我們決定!

此言一出,無非就是火上澆油,如此果斷的結論,打著為用戶們著想的旗號,又大言不慚的“代表著中國人”,莫非是梁靜茹給你的勇氣?曾經家喻戶曉的“有事兒找度娘”,如今卻成了幕後黑手。

想必很多用戶在使用的同時都有類似的經歷,當你安裝百度某個軟件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捆綁上百度安全套件,傳說中的“流氓軟件包”,它會強行地粘附在用戶的電腦系統中,並不提供卸載。同時惡意修改IE主頁,並不斷地彈出廣告,造成電腦系統混亂,系統運行速度減慢,甚至可能計算機會出現死機的現象,由於電腦資源被佔用,可能會導致計算機性能下降,操作混亂等現象。

隱私去換取便捷利益?所以百度就可以拿著用戶的隱私來為所欲為?看似一些“大實話”,可聽起來卻有幾分刺耳。可事實上,難不成用戶會因謀小利而去損失個人隱私麼?未免太想當然了些。

“中國人願用隱私換便捷?”百度,你憑什麼替我們決定!

那麼問題來了,中國人就真的願意用隱私去換所謂的便捷嗎?在小編看來,並不是,不是中國人不想保護隱私,而是在如此發達的互聯網與高科技面前,整個業界都在“眼饞”個人隱私!用戶們根本就沒有隱私,調查用戶隱私之前,又是否詢問過用戶?談何換取?信息洩露已經是常態,用戶隱私一點保障都沒有,當今的應用軟件,已經定義成一種潛規則的操作,如果在使用的同時,你不輸入手機號,否則就用不了。一旦輸入手機號則“默認”表示同意註冊協議。同意註冊協議則表示公司可以給你推送各種廣告。

我們雖需要便捷,但並不是讓你點同意才可以使用,然後獲取的隱私範圍就不知道有多少了,獲取到的隱私殊不知就會被賣掉,在使用權面前用戶“不得不”讓渡隱私權,無奈之外,我們還有別的選擇麼?這難道不是赤裸裸的綁架?隱私問題被百度CEO如此定義,真是中國人的悲哀。用戶終將被這些“便捷”服務所傷害!

中國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個人隱私”,而且侵犯個人隱私幾乎是零代價的,所以沒那麼多人在乎,而不在乎及無能為力,並不能代表這是我們自願的。

如此大打折扣的百度今後你還敢繼續瀏覽麼?怕是賠了夫人又擇兵,互聯網企業時代,當下要想企業的生命力更好的延長,前提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做到消費者利益最大化,更大程度的去為消費者提供服務便捷、做到消費者可以放心的去信任。這樣,市場的空間也會逐漸擴大,好的口碑才是一個企業最好的名片,才能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

同樣,用戶們也需加強自我保護意識,謹慎填寫個人隱私信息,防止數據信息不被濫用,避免不法商家因此鑽了漏洞。時刻記住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免得因小失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