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給身體來次徹底排寒吧

三伏中的“伏”,唐人張守節說“隱伏避暑也”的意思。此時,大自然整個都會變得熱氣騰騰的,因此古人感嘆長夏不易,容易懶,容易煩,容易昏昏入睡。

三伏,給身體來次徹底排寒吧

但純粹的花草樹木,以及不言棄的夏蟬卻執著的昂著小腦袋,不知疲倦的拼命長大。對我而言,三伏是最好的時節。雖然熱氣著實考驗人,但若是能如花草樹木、夏蟬一般,藉助著夏日的能量執著的長大,等到了秋冬,收穫的果實,反而會比其他時候更多。

三伏,給身體來次徹底排寒吧

三伏,給身體來次徹底排寒吧

古人常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三伏是一年最炎熱的日子,也是太陽最有力量的時候。此時人體內陽氣達到高峰,體表毛孔大開,腠理開洩,身體內的寒氣是最容易被趕出來的時候。但若是著了涼,也很容易被寒邪入侵體內。因此三伏,排寒、防寒要比防中暑重要很多。

三伏,給身體來次徹底排寒吧

特別是今年的三伏天,雖然入伏了,卻仍處於三之氣太陽寒水的時候。受此影響,溼氣會比較重,天氣還沒有熱幾天就又涼了下來。

這樣的天氣雖然在炎熱的夏季會讓人感覺很舒服,卻比其他時候更容易招惹寒邪。再加上現代人因為工作、學習等原因,時常待在空調屋中不愛運動,時間久了也會在身體內堆積寒氣。

三伏,給身體來次徹底排寒吧

身體若是受寒了,一方面,毛孔受涼會閉合,此時體內的熱氣散不出去,與外部環境的熱邪勾結,會出現心情煩躁,肌肉痠痛,口渴想喝冷飲的情況。另一方面很容易傷害到我們體內的陽氣,影響到夏季陽氣的長養。等到了秋冬時,會格外怕冷,就算加好幾層厚厚的被子手腳還是很涼。另一方面,

所以我們除了在生活中要防止寒邪入侵外,更可以趁著這個難得的好機會,掃清身體內的一切陳寒。這段時間,我都會做一些輕緩的運動讓身體冒冒汗,準備一小罐子伏姜,刮下痧,藉助古人的智慧,順應時節趕走體內的寒氣。

三伏,給身體來次徹底排寒吧

出汗是一種重要的排寒方式。清代醫家石成金說“夏三伏極熱時,汗要多出,則周身所染風寒溼氣,由汗而出,可保一年無病。”三伏是全年最寶貴的“出汗季”,此時人體毛孔大張,通過排汗來清除體內寒氣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出汗後,身體發熱,能加強體內的新陳代謝。這時候氣血運行也會變得旺盛,可以推動體內的寒氣及時排除。所以很多感冒發燒的人,稍微出一點汗也會覺得身體舒服很多。

而用汗水排寒,方式上也有講究。中醫上有“動汗”和“靜汗”之分。“動汗”,是指通過運動,或者吃一點辛味的東西等來主動幫助身體排汗,古人認為“動汗可貴”,就是因為這種汗屬於深層排汗,比起因為氣溫或者蒸桑拿出的“靜汗”,能更好的運化我們身體內部的氣血,利於體內寒氣的排出。

三伏,給身體來次徹底排寒吧

其實我們自己感受一下就會知道,運動時出的汗與天氣炎熱時出的汗是不一樣的。熱時出的汗會讓人心情煩躁,運動後出的汗反而會讓人心情舒暢,像卸下了一個身體上的包袱一樣,這其實是它在幫忙排出身體內部的廢物,減輕負擔。

但是運動也需要適量,既不能用力太過,讓汗水大量排洩,時間上也不宜太長,到微微冒汗時即可。

三伏,給身體來次徹底排寒吧

一方面是因為汗出多了很容易傷到陰津,反而不利於調養身體。另一方面是運動到微微發汗時,是我們身體最舒服的狀態,雖然感覺靜靜的,體內的氣血卻在不停運轉,幫助我們排出寒氣。

所以我會更推薦在室內做一些有氧運動,比如瑜伽、游泳、健美操等,它們都不算特別劇烈的運動。中醫有句話叫“少火生氣,壯火食氣”,這裡的少火指的就是適當的運動,是因人而異的,所以炎熱的夏天不需要特別在意做一些劇烈運動。

三伏,給身體來次徹底排寒吧

從夏天開始,很多朋友便一直說要吃薑。姜特有的辛香之氣,能夠在夏日裡,更好的幫助我們散發出體內的寒氣。這時候我會比較推薦《食憲鴻秘》上記載的“伏姜”,它是專門為三伏天準備的一道姜食。

三伏,給身體來次徹底排寒吧

伏姜的製作主要有兩個流程,一個是醃姜,一個是對醃姜做處理。通過這樣的程序,能給整道美食,在散的同時帶著一點收,排出寒氣之後還能滋潤五臟六腑。

三伏,給身體來次徹底排寒吧

醃姜是很重要的工序,主要用到的食材就是嫩姜和醋,兩者搭配在一起,可以緩和姜的辛散之氣。醋的酸味具有收斂的功效,與辛散的姜在一起,一收一放,會讓醃姜顯得比較平和,補的進去也不容易上火,吃起來也不覺得衝了。特別是夏天的早晨,可以搭配著粥吃,對脾胃虛寒的人來說特別好。

三伏,給身體來次徹底排寒吧

除此之外,伏姜中還會加入花椒末、紫蘇、杏仁、醬油等食材。花椒與紫蘇都是發散之物,能夠給我們體內的陽氣鼓勁,散去身體內的寒氣,特別是這段時間天氣變化大,就很適合吃一點,買不到紫蘇的朋友也可以用薄荷代替,效果也不錯。杏仁有甜杏仁與苦杏仁之分,我會更推薦甜杏仁,它的滋潤性比較強,潤腸通便的能力會更好一點;而醬油是常用的調味品,有除熱去煩的功效,能解夏日的煩熱。

《食憲鴻秘》中的原方是:伏月,姜醃過,去滷,加椒末、紫蘇、杏仁、醬油,拌勻,曬乾入壇。

食材:嫩姜 150g / 白醋 適量 / 紫蘇 50g / 甜杏仁 20g / 花椒末 一勺 / 醬油 兩勺

做法:

1、把嫩姜切成薄片。燒一鍋開水,將嫩姜過一下水,10秒鐘左右,防止其在醃製過程中變質。

2、嫩姜撈出後,控幹水。放入碗中,醋的分量保持在淹沒姜的程度,醃製2~3個小時。可以提前一天醃製一晚上。

3、再燒一鍋開水,將紫蘇葉過一遍水後,瀝出後切成細碎。杏仁壓碎備用。

4、將醃製好的嫩姜取出瀝乾,與花椒末、紫蘇碎、杏仁、醬油一起攪拌均勻即可食用。多餘的部分可以曬乾後放入罈子中保存。

三伏,給身體來次徹底排寒吧

製作好的伏姜,放在鼻子底下,能夠聞到一股濃郁的辛香氣。咬一小口,會感覺到酸、辣、麻的味道在舌頭上交織,簡單卻滋味悠長。特別是睏倦的早晨,稍微吃一點,精神也會變得很爽利。

三伏,給身體來次徹底排寒吧

除了吃伏姜之外,我還會推薦刮痧。它是我平日裡就很喜歡的一種調理身體的方式,刮痧的主要目的是幫助身體疏通經絡,經絡疏通之後,陽氣自然能夠順利通行,讓排寒也變得更加順暢。

三伏,給身體來次徹底排寒吧

這個時候,我會比較推薦從背部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背俞穴這樣一條循行路線刮痧。能夠振奮一身之陽氣,達到全身調理的作用。督脈在我們背部正中間,而膀胱經有兩條,分別在距離督脈兩根手指,以及四根手指的地方。

怎樣刮痧也為大家準備好了:

1、在需要刮痧的部位塗上刮痧油。除了專用的刮痧油之外,也可以用植物油或者藥油取代,在幫助疏通經絡之外,還有滋潤皮膚的作用。我會比較喜歡用艾葉精油,它可以溫補陽氣,以免刮痧祛淤時損傷陽氣。

2、刮痧時用力要輕柔,不急不慢,遇到穴位的地方可以重點刮,時間大約在15分鐘左右。

3、刮完痧之後,不要立刻吹空調、風扇,以免寒邪入體。可以飲用一些溫開水或者伏姜,幫助身體排汗排寒。

三伏,給身體來次徹底排寒吧

-END-

一年最熱的三伏,儘管不怎麼討喜,卻是一年調理體寒最好的機會。這其實也是大自然想著法兒在告訴我們,換個方式過過日子,在調理身體之外,還能收穫更多的美好的果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