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鏡花緣》中兩個頗有現代意味的小情節

《鏡花緣》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創作的長篇小說,李汝珍大概生活在清道光年間,此書頗有外國曆險記小說的意味,漫遊海外,見識各種奇怪國家。

談談《鏡花緣》中兩個頗有現代意味的小情節

鏡花緣

我讀時大概是高一吧,發現幾個有趣的點,記不太清了

一是“米”

說的是主人公在海外某島發現一種大米,很大,一粒米可飽一年,書中特別提出,有的地方,以這個米為計量單位,計算長短。

當時很詭異的感覺,這不就是現代“米”的概念嗎?而且很形象,好長的大米粒,長到外國人拿它計算距離。難道是,當時就有把“米”的概念帶到中國,而且音譯為“米”?

談談《鏡花緣》中兩個頗有現代意味的小情節

《鏡花緣》“清腸稻”

原文:林之洋道:“怪不得今人射鵠,每每所發的箭離那鵠子還有一二尺遠,他卻大為可惜,只說‘差得一米’,俺聽了著實疑惑,以為世上哪有那樣大米。今聽九公這話,才知他說‘差得一米’,卻是煮熟的清腸稻!”

很詭異吧!

另一個是“拼音”

說是到了國家,「歧舌國」,那裡人談學問的地方就很難看懂的,嘰嘰呱呱不知道在說些什麼,還有把孔子孟子裡的句子都是反覆的拆分。說話聽不懂,但是有字表,33個豎排上字:“昌、茫、秧、梯、羌、商、槍、良、囊、杭、批(秧)、方、低(秧)、姜、妙(秧)、桑、郎、康、倉、昂、娘、滂、香、當、將、湯、瓤、兵(秧)、幫、岡、臧、張、廂。”22個橫排下字:“張、真、中、珠、招、齋、知、遮、詁、氈、專、(珠)鷗、(珠)婀、(珠)鴉、(珠)逶、(珠)均、(珠)鶯、(珠)彎、(珠)窩、(珠)窪、(珠)歪、(珠)汪。”

每句話,都是兩字表一字。

我當時看的一臉懵逼,後來一琢磨,這不是聲母韻母嗎,好比:有朋自遠方來,可以理解就是”以偶“代表“朋”,以此類推,很高級呀,頗為現代。

談談《鏡花緣》中兩個頗有現代意味的小情節

所以,我一直認為,李汝珍是個雜學家,寫《鏡花緣》就是為了顯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