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令出一上聯:鴻是江邊鳥!秀才對出一下聯,堪稱「千古絕對」

對聯,俗稱對對子,起源於五代十國,如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歷史上有許多對對子的高手,我們熟知的有北宋文豪蘇軾和他的好朋友佛印,明朝大才子解縉,清朝大才子紀曉嵐。

這些人能被我們熟知,很大一部分與他們的身份和地位有關。正所謂高手在民間,其實在民間,也有許多對對子十分厲害的人。

縣令出一上聯:鴻是江邊鳥!秀才對出一下聯,堪稱“千古絕對”

縣令出一上聯:鴻是江邊鳥!秀才對出一下聯,堪稱“千古絕對”

明朝嘉靖年間,有一位姓馮的書生,這位書生從小就天資聰慧,長大後更是才華橫溢,尤其擅長對對子,從小到大就沒有他對不上的上聯。隨後更是年紀輕輕就考上了秀才,可謂是春風得意。大家都認為馮秀才以後肯定有出息,是個當官的命。

然而世事難料,馮秀才的父親因病早逝,母親本就有著重病,生活不能自理,這下家裡重擔一下子就落在了馮秀才身上了。馮秀才此時作出了一個決定:放棄科舉考試,在家照料母親。

鄉里的很多人覺得馮秀才實在可惜,跑來勸解,馮秀才不為所動。之後馮秀才一邊照料母親,一邊靠著自己的學識在家鄉辦了一個私塾,教小孩子讀書。由於教書認真,自己學識淵博,馮秀才的名聲越來越大,私塾也越開越大。

不久後,縣城新上任了一個縣令,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是這個縣令卻一點架子都沒有,經常去鄉鎮裡考察,體恤民情,處理百姓的困難。百姓都看在眼裡,對這個縣令十分的愛戴。縣令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聽一個鄉民說了馮秀才放棄科舉考試為照料母親的故事,心裡十分感動,並決定抽時間去拜訪這個馮秀才。

很快,縣令就找了一個空閒時間,獨自一人來到馮秀才教書的那個私塾。縣令來到私塾門口,看到課堂上的馮秀才在認真的教書,就在外面耐心的等他。放學後,縣令找到馮秀才,馮秀才看到是縣令來了,心裡有點緊張,不知說些什麼好。

縣令則笑著對馮秀才說:聽聞你不僅是個大才子,更是個大孝子,前來拜訪,想交個朋友。馮秀才聽到縣令這樣說,心裡就放鬆點了。兩個人後來聊得越來越嗨,從國家大事聊到詩詞歌賦,最後聊到對聯,縣令說:聽聞你十分擅長對對子,我這裡有一個對聯,看看你能對上來嗎?

馮秀才也來了興致,答應下來。隨後縣令出了這樣一個上聯:鴻是江邊鳥。這是一個拆字聯,江旁邊加一個鳥即為“鴻”。馮秀才幾乎沒有經過任何思考,對出:蠶為天下蟲。這個下聯對得可謂絕妙,不僅對得十分工整,意境也恰到好處。縣令對其稱讚不已,覺得馮秀才果然名不虛傳,之後兩人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經常在一起用對聯逗樂。

對聯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你們還知道什麼有趣的對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