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學化」問題突出,背後原因讓人擔憂!

前幾天,教育部發布了《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確了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的任務,並提出了治理的時間表。

幼兒園“小學化”問題突出,背後原因讓人擔憂!

其實,此前國家各部門也多次發文禁止幼兒園“小學化”。2011年,教育部發文《關於規範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的通知》,禁止幼兒園教授小學教育內容。2012年,教育部發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規定幼兒園需防止和克服“小學化”傾向。2018年兩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提出,要加大治理幼兒園“小學化”現象,幼兒園是遊戲模式,不是教學模式。

但是,為什麼國家這麼重視,幼兒園“小學化”問題為什麼還屢禁不止呢?

(1)幼兒園經濟利益

幼兒園“小學化”問題突出,背後原因讓人擔憂!

我國的幼兒園分為公立幼兒園和私立幼兒園,公立幼兒園基本沒有經濟利益的需求,經濟利益的問題主要出現在一些私立幼兒園。

大班如果不教點小學知識,大班的孩子很多就退園了!作為私立幼兒園來說,孩子退園意味著經濟收入的降低,這是他們無法接受的,因此為了留住大班的孩子,幼兒園都會明確規定,大班他們會教一些識字、拼音和數學的小學知識。

拿北京兩所著名私立幼兒園來舉例,一所堅決執行教育部門的規定,大班不教授孩子小學知識,仍然以遊戲為主,這樣導致的結果是,小中班的時候有5個班,到大班後就剩下2個班了,很多孩子都選擇去往外面上幼小銜接班了。一所表面上執行教育部門的規定,實際上大班私下在教授小學知識,晚上還像小學一樣給孩子留家庭作業,結果是原來小中班7個班,現在還有6個班。

所以教不教小學知識成了幼兒園大班能否留住孩子的關鍵!

從家長角度來說,幼兒園無論從飲食、環境,還是從安全角度都比外面的輔導班要好,還能學到一定的小學知識,何樂而不為呢?

(2)家長們的焦慮

一句“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讓多少孩子“搶跑”,提前學習小學知識,看到別的孩子學了,自己也要學,生怕落在了別人後面。

幼兒園“小學化”問題突出,背後原因讓人擔憂!

黃城根小學教育集團麥峰校長在一次新生家長教育培訓會上說,“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是謬論!很多新生家長都會問到我一個問題:孩子是否需要報幼小銜接班?麥校長說,這個不能一概而論,因人而異,首先你要了解你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學習能力一般,可以適當選擇報班。但歸根結底,教育要回歸教育的本質,要尊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

麥校長說,雖然有的孩子提前學了,但是這些孩子往往出現“一講就會、一考就忘”的情況,覺得老師講的這些知識自己學會了,上課不好好聽,其實老師還講了很多以前沒學的知識點、考試也偏愛考的地方。上小學前學了小學知識只代表你“提前學了”,並不代表你比別人能力有多強,這種“提前學”的優越感最多能維持到二年級,後面基本就是同一水平了。

幼兒園“小學化”問題突出,背後原因讓人擔憂!

麥校長還說,小學最重要的不是掌握了多少文化知識,是培養“習慣”。舉個簡單例子,孩子寫字握筆姿勢很多家長不太重視,覺得怎麼著都行,但是握筆的習慣非常重要,大家知道寫字我們要看筆尖,如果握筆不對,孩子就會低頭、傾斜身體去看筆尖,長此以往會導致孩子近視、脊椎彎曲。有數據統計,因為握筆姿勢不對導致孩子近視的佔70%!

總之,即使孩子幼兒園“搶跑”、“提前學了”,小學也未必就比別人強,關鍵關於孩子的教育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來做。

幼兒園“小學化”問題突出,背後原因讓人擔憂!

小結

眼下暑期到了,暑假過後大班的孩子馬上就要上小學了,暑假裡我們與其強迫孩子學習,不如為上小學多做一些準備吧!給孩子培養一些好的習慣,比如正確掌握寫字握筆的姿勢、知道根據天氣增添衣物、多喝水,還可以跟孩子說說自己上小學的經歷和體會、在家整理一個學習的空間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