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這麼多偉大的科學家都是物理學家?

1159290843


施鬱(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

也有一些偉大的科學家不是物理學家,比如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但是相對而言,還是偉大的物理學家最多,比如最偉大的兩位科學家,一位是牛頓,一位是愛因斯坦,都是物理學家。 這是物理學的屬性決定的。物理學是最基本的自然科學,原則上所有的自然科學都建立在物理學基礎之上,因為你如果問一個現象為什麼會這樣,幾個回合下來,就要到達物理學的範疇。 當然,我說的只是原則上,每個層次的自然規律也不能簡單歸為更低層次的規律。但是如果問這個層次的規律為何會這樣,還是要跨到下一個層次。

歷史上,近代的科學革命從牛頓力學,後來從麥克斯韋的電磁學,擴展到其他科學領域。現代的科學革命從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擴展到其他科學領域。 量子力學解釋了化學,使得化學其實已經成為物理學的一個分支。晶體衍射的研究擴展到生物大分子,導致了分子生物學在劍橋大學物理系(卡文迪許實驗室)的誕生。


物理文化與施鬱世界線


事實上,從人類開始用火的原始社會,到人類開始懂得使用油鹽,再到現在使用各種人造物質的現代社會,人類一直都在享用化學成果。然而化學因為其研究層次不比物理研究更貼近生活,所以導致更多的人關注物理。同時也出現了一種情況,比如居里夫人既是物理學家,也是化學家,但人們記住的更多的確實她物理學家的身份。
但不可否認的是,化學研究依舊是當今科學研究極為重要的領域,人類的生活能夠不斷提高和改善,化學的貢獻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今天你今天所吃的食鹽,基本上都是通過一系列的化學反應所提取出來的。
作為貢獻最大的化學家們。確實名氣不如物理學家們,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史上比較傑出的化學家們。

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1834年2月8日—1907年2月2日)

  俄國化學家,其一生最大的貢獻是總結髮現了化學元素的週期性,儘管他並不是第一位發現元素週期律的人,但他卻是第一個總結出元素週期律。
其實第一個發現元素之間存在規律的應該是紐蘭茲,他發現第八個和第一個元素性質相近,並把這叫做“八音律”。不過在發現這個規律後,紐蘭茲並沒繼續研究元素之間的規律,也就沒有真正總結出元素週期律。直到後來,門捷列夫發現前人工作的工作,開始對大量實驗事實進行了訂正、分析和概括,終於製作出世界上第一張元素週期表,並據以預見了一些尚未發現的元素,總結得出元素週期律和週期表。他的成功,引起了科學界的震動。
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就把元素週期律和週期表稱為門捷列夫元素週期律和門捷列夫元素週期表。

安託萬-洛朗·德·拉瓦錫(1743年8月26日-1794年5月8日)

作為一名中世紀的法國貴族,科學研究成為拉瓦錫一輩子的事情,更是被世尊稱為"近代化學之父"。他的研究讓化學研究從定性轉為定量,給出了氧與氫的命名,並且預測了硅的存在。之後他還成功幫助建立了公制。之後,拉瓦錫提出了“元素”的定義,按照這定義,於1789年發表第一個現代化學元素列表,列出33種元素,其中包括光與熱和一些當時被認為是元素的化合物。同時他提出規範的化學命名法,撰寫了第一部真正現代化學教科書《化學基本論述》。他倡導並改進定量分析方法並用其驗證了質量守恆定律。他創立氧化說以解釋燃燒等實驗現象,指出動物的呼吸實質上是緩慢氧化。這些劃時代貢獻使得他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化學家。
然而不幸的是,拉瓦錫卻在在法國大革命中被送上斷頭臺,做了那個世界聞名的斷頭實驗。

阿莫迪歐·阿伏伽德羅(1776年8月9日—1856年7月9日)

意大利著名化學家。在1811年提出了一種分子假說:“同體積的氣體,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力時,含有相同數目的分子。把這一假說稱為阿伏伽德羅定律;他還反對當時流行的氣體分子由單原子構成的觀點,認為氮氣、氧氣、氫氣都是由兩個原子組成的氣體分子。為了紀念他,NA稱為阿伏伽德羅常量。

記住哈,這個常量可是考試重點。


超級數學建模


宇宙間物數學科學家少是受中性質科學家哥德巴赫、黎曼的誤導才少的。物數學科學家少的原因是受錯誤的物數學科家陳景潤的誤導才少的。



總宇間總物學總科家


物理學是基礎科學,研究明白原子 電子 質子 夸克 中子 暗物質 暗能量 等等 才能搞明白宇宙是什麼 世界是什麼 我們是什麼

機械也是物理學分支,電氣 電路都是物理學分支,量子計算機都是!

數學只是物理學的計算工具,化學只是分子層面的反應,也算是物理學的分支。


新青年雜誌網版


原因很簡單,甚至可以說是簡單的不能再簡單,因為這個“簡單”簡單的有點過分。

不用說太多我們都知道,在我們這個對立統一的宇宙或者是世界中,其實就存在著兩種事物的狀態――生與死。

生指生物、生命,一切有生命的事物;但這裡的“死”就不僅僅只是與“生”相對的一種存在狀態了,而是指一切與生命相對的事物與物質及其狀態,即“非生命事物”。從這樣的體量和包含的範圍上講,死之大是遠遠大於“生”的。

這樣的景象隨便我們一抬頭、一沉思就能看得見、想得到,天地之間生命是何其的渺小,在太陽系中,在銀河上,在宇宙間,而我們早就明白我們是何等的塵埃,雖然自詡有高貴的生命,那是因為“生(有生命物)”在“死(無生命物)”的面前顯得那麼小、少和稀缺,而因此物以稀為貴罷了。

生命雖小,但我們有將自己“長大”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向博大浩瀚的“非生命事物”學習,用人情感性的主觀能動去向非生命物質的理性智慧,即人向自然情向理的學習。這也就是但凡科學家即是物理學家也更是實驗研究型的哲學家的原因。


圓小言方小語\n


物理學是最基礎的理論科學。人類很多革命性的發明創造都離不開物理學。蒸汽機的發明離不開物理學,電動機的發明也離不開物理學。正是蒸汽機和電動機的發明導致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產業革命。同樣電子計算機和核武器的發明也離不開物理學。所以,像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法拉第等一大批物理學家成為自然科學領域推動人類進步的力量。而其它學科的科學家起不到這種作用。


春華秋實143562125


物理是大多數人能真正切身感受到的。

生物醫藥化學也很多傑出的,但平時感受不到,業內的人才能瞭解。

倆人聊天能說月亮和太陽,很少能說鹽酸和水會起什麼反應吧,更不要說癌症是怎麼回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