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假合同騙取「巨額」貸款構成何罪,律師應如何進行辯護?

金翰明:廣強律師事務所·金牙大狀刑事律師團隊(金牙大狀律師網)詐騙犯罪辯護與研究中心秘書長

用假合同騙取“鉅額”貸款構成何罪,律師應如何進行辯護?

如果行為人同時符合“使用假合同”和“騙取數額特別巨大”的貸款兩項條件,可能涉嫌的罪名包括貸款詐騙罪和騙取貸款罪,若要做無罪辯護,則需要結合案件的具體情況(事實、證據)去打。

從辯護策略來看,這類案件如果有一定的無罪理據,無罪辯護當然是首選,辯護律師善於從無罪的視角去審視案件,才會充分的發現當事人無罪的理據,有效辯護的結果不是天上掉餡餅,需要律師和當事人合力去爭取;當然,從實際辯護效果來看,對於部分被控貸款詐騙罪的案件,騙取貸款罪甚至可以作為罪輕辯護的方向;相反的,對於騙取貸款罪的指控,要嚴格預防構成貸款詐騙罪的風險,辯護律師需要未雨綢繆,通過閱卷、會見以及與辦案機關溝通,發現和重視案件存在的不利點,防止向更重的罪名轉化。

雖同為騙貸類型的犯罪,但騙取貸款罪與貸款詐騙罪在量刑上存在很大差異。

第一,在2006年《刑法修正案(六)》增設騙取貸款罪之前,騙貸類型的案件辯護空間比較大,使用假合同騙取金融機構貸款,主要可能涉嫌的罪名是貸款詐騙罪。

而貸款詐騙罪構成要件方面的辯點主要有兩個:一是當事人客觀上是否實施了刑法第193條規定的五種騙貸行為之一:(一)編造引進資金、項目等虛假理由的;(二)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的;(三)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的;(四)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或者超出抵押物價值重複擔保的;(五)以其他方法詐騙貸款的。

二是當事人主觀上是否具有非法佔有貸款的目的。對於用假合同騙取“鉅額”貸款的,如果客觀方面沒有其他能夠證明無罪的事由,客觀方面的辯護空間不大。該罪的辯護核心主要在於主觀上非法佔有目的之辯。

如果是在《刑法修正案(六)》實施之前,能夠打掉主觀上非法佔有貸款的目的,可能就會直接實現無罪結果。所以在當時的立法、司法環境下,有一些比較經典的無罪判例,《刑事審判參考》中也有選取部分案例,其中部分案例如果放在當下,往往會以騙取貸款罪進行定罪。

第二,《刑法修正案(六)》實施以後,對於該類案件,如果是做無罪辯護,除了貸款詐騙罪之外,還要注意構成騙取貸款罪的風險。騙取貸款罪在客觀方面的騙貸行為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辯點即“給銀行或其他經融機構造成重大損失或有其他嚴重情節。”

上述情節主要表現為:騙取貸款“數額在100萬以上的”、或者給金融機構“造成經濟損失20萬元以上”。在數額相對較低的涉嫌騙貸類型犯罪案件中,可以從取得貸款的數額在100萬元以下,以及提供了足額的擔保、已經償還貸款等事實,不會給金融機構造成實際損失等方向進行辯護。

但是對於此類所謂騙取“鉅額”貸款的案件,數額方面的辯護空間不大,需要從證據的角度入手,通過打控方的證據鏈接實現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無罪結果。

當然,對於此類案件,無罪辯護是要有一定的無罪理據,否則就是討喜於當事人,對辯護效果無益。對於某些特定的客觀方面的行為、情節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案件,如果被指控為貸款詐騙罪,通過打主觀方面的非法佔有目的,實現騙取貸款罪的輕罪結果並非是不能取的。

第三,簡要談一談如何從證據的角度進行辯護

嚴格依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刑事案件證明被告人有罪的責任在於檢察院,被告人不需要自證無罪。這一點與辯護律師以及當事人本人的辯護是不衝突的,刑事辯護的目的是為了打掉控方指控的罪名、證據、入罪邏輯。嚴格意義上來說,辯方不用證明當事人無罪,只要證明控方的指控邏輯不能成立即可。

而控方證明被告人有罪,需要達到“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證明標準。

雖然法院在作出判決時,通常都會在法院認為部分強調“已經查明案件事實”“某某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但如果細摳起來,絕大部分刑事案件都未必達到嚴格意義上的證明標準(包括排除合理懷疑的內涵)。

證明標準對於刑事辯護有沒有實質性的意義?如果辯護律師找不到案件存在的證據問題就沒有意義;如果辯護律師通過閱卷、會見、溝通發現證據存在的問題,“證據不足”可能會成為當事人無罪、罪輕的關鍵。

第四,貸款詐騙罪和騙取貸款罪的處罰規定

貸款詐騙罪有三個量刑幅度,其中“數額較大”為5年以下;“數額巨大或有其他嚴重情節”為5-10年;“數額特別巨大或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為10年-無期。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二)》的規定,貸款詐騙罪“數額較大”的標準為2萬元,對於“數額巨大或有其他嚴重情節”“數額特別巨大或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沒有司法解釋進行明確規定。司法實務中,一般是參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相關規定進行界定。

騙取貸款罪有兩個量刑幅度,分別為3年以下和3-7年。

但是對於騙取貸款罪,司法解釋尚並未明確達到多大的數額時適用3-7年的量刑幅度。所以嚴格依據罪刑法定原則,該罪只能在3年以下進行量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