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人工智慧機器和人類會以什麼樣的方式並存?

繼中科院-阿里巴巴量子計算實驗室、之江實驗室後,4月3日,阿里巴巴集團與清華大學宣佈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成立清華大學-阿里巴巴自然交互體驗聯合實驗室。希望通過“人”的維度展開對人機交互領域的深入研究。

未來人工智能機器和人類會以什麼樣的方式並存?

隨著人工智能機器技術的不斷髮展,不管是不是科技愛好者,都會有這樣的好奇心:未來人工智能機器和人類會以什麼樣的方式並存? 人工智能技術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變化?

未來人工智能機器和人類會以什麼樣的方式並存?

這一次阿里巴巴和清華大學的合作獲得了多方關注,來自PingWest的創始人駱軼航和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還對此專門進行了一次對話。

未來人工智能機器和人類會以什麼樣的方式並存?

在對話中,劉慈欣給出了自己對人機交互這一問題的看法,他認為讓機器能夠具備人的感覺,實際上還是為了人自身服務的,希望藉助智能AI推動人類社會發展可以帶來更好的生活。同時,他大膽預言的解決方案就是“人類與機器結合,讓機器和人類擁有真正能直達內心的情感關係”。

未來人工智能機器和人類會以什麼樣的方式並存?

這樣看來,劉慈欣的預言和清華大學-阿里巴巴自然交互體驗聯合實驗室的合作重點可謂是不謀而合。作為具備全球領先學術水平的高等學府,清華大學在圖形、圖像、語音、觸覺、嗅覺、心理學、認知科學、人工智能等多學科的人才將成為項目強大的科研後盾。

未來人工智能機器和人類會以什麼樣的方式並存?

而阿里巴巴作為一家互聯網科技公司,其現有的不少頂尖人機交互技術,也有了不少成功落地的案例。像是2017年的雙十一,不止是全球14萬個品牌、以及6億消費者創下的1682億狂歡,更是一次史上最大規模的人機協同。

未來人工智能機器和人類會以什麼樣的方式並存?

不止有菜鳥的無人倉分揀送貨,

未來人工智能機器和人類會以什麼樣的方式並存?

單日對話量1000萬+,日服務350萬客戶的機器人客服“店小蜜”,

未來人工智能機器和人類會以什麼樣的方式並存?

整個雙十一期間共設計了4.1億張海報,讓淘寶界面實現千人千面的AI設計師“魯班”,

未來人工智能機器和人類會以什麼樣的方式並存?

還有全天24小時巡查數據中心,接替了運維人員以往30%的重複性工作的機房巡邏員“天巡”。

未來人工智能機器和人類會以什麼樣的方式並存?

這一次史上最強的“人機協作”並沒有讓阿里停止對人機交互技術的進一步深入研究。在去年宣佈成立的達摩院,更是計劃在三年之內投資超1000億人民幣,專注於基礎科學和顛覆式技術創新研究,其中就涵蓋人機交互研究。

未來人工智能機器和人類會以什麼樣的方式並存?

人類的智慧加上機器的力量,人機共同協作將成為人與機器和諧共處的未來方向,而阿里巴巴這一次與清華大學共同成立聯合實驗室,所進行的合作研究,也是對人機交互的進一步一次探索。

至於未來人和機器的相處模式到底會如何,不如讓我們共同期待一下這項研究會在未來創造出什麼樣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