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業大學:青年教師是未來發展的希望

北京工业大学:青年教师是未来发展的希望

北京工业大学:青年教师是未来发展的希望

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曾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無獨有偶,美國著名教育家、哈佛大學前校長科南特先生說:“高校的榮譽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它一代又一代素質優良的教師,一所學校要站得住腳,教師一定要出色”。可見古今中外,人才始終是高校的“第一重要資源”,高等教育競爭的本質在於師資力量的競爭。近期,筆者圍繞如何更好適應國家和北京市戰略發展需求,不斷增強北京工業大學人才隊伍建設的前瞻性、針對性和可持續性,採訪了分管學校人才工作的副校長喬俊飛教授。

主持人:在建設創新型國家、北京市建設科技創新中心和統籌推進“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學校人才隊伍建設的現狀如何?面臨的主要困難有哪些?

喬俊飛:未來五年是科技發展的又一個機遇期,既是建成創新型國家的衝刺階段,又是北京舉全市之力建設科技創新中心之期,更是統籌推進雙一流計劃的五年建設期。而科技發展的核心要素是高端人才。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737人,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全職雙聘院士7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0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2人,“千人計劃”入選者15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3人。在建設創新型國家、北京市創建科技創新中心和統籌推進“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結合我校建設“國際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要求,當前師資隊伍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高端人才體量不足、佔比仍偏低,難以形成集聚效應,難以支撐我校20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的建設任務;人才梯隊建設不完善,青年人才儲備不足,長遠發展後繼乏力。

高端人才體量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源自於平臺吸引力不足。為了加快高端人才隊伍建設,學校出臺了《北京工業大學高端人才隊伍建設計劃(試行)》。針對青年人才儲備不足的問題,學校出臺了青年教師能力提升計劃,為校內青年教師提供精細化的發展路徑。另一方面,借力《北京工業大學高端人才隊伍建設計劃(試行)》中的第四層次人才計劃,增加青年人才的入口,吸引更多有潛力、尚未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的青年人才應聘我校。

主持人:請您詳細說說學校高端人才隊伍建設計劃出臺的背景、意義和作用。

喬俊飛:為響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雙一流”建設計劃,全國各地高校都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提前佈局,一方面要吸引外部人才,扶持優勢學科;另一方面要穩定內部人才,激發個體活力,目前已逐漸形成人才的跨國、跨省、跨校流動態勢,人才爭奪戰日趨白熱化。近年來,北京高校相繼出臺有特色的引才舉措,如提供住房或購房權、提供200平米左右的實驗、辦公用房等。高校人才隊伍建設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形勢非常嚴峻。值此國內高校人才格局重組之際,為確保學校未來可持續發展,在廣泛調研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蘇州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兄弟院校人才隊伍建設情況的基礎上,我校出臺了《北京工業大學高端人才隊伍建設計劃(試行)》。

該計劃堅持精準引才,將待引進高層次人才與我校重點建設的學科的匹配度作為門檻條件。同時要求四個層次入選者必須全職在校工作且人事關係在我校,高待遇與高標準、高要求掛鉤,每年都有嚴格的考核任務,未完成考核任務者,不予兌現質量薪酬。為激勵青年人才不斷進取,該計劃規定第三層次薪酬執行至45歲,第四層次薪酬執行5年。為激發校內未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的教師的活力,尤其是大於45歲的校內教師,在學校現在崗位聘任的基礎上,後續將打通二崗教授與年薪制人員之間的通道,以業績匹配考核任務並兌現相應待遇,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機制。最終在四個層次的人才選拔中均實現內培和外引的融合對接,達到政策制定時“吸引一批,穩定一批,激勵一批”的初衷。

高端人才隊伍建設計劃出臺以來,應聘者的數量和質量都得到了明顯提高,扭轉了我校人才隊伍建設的不利態勢,高端人才隊伍正在逐步壯大。高端人才隊伍是建設高水平大學的核心力量,為學校的學術聲譽和辦學實力的提高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據統計,近五年來我校的高端人才已獲得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2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牽頭獲得2個國家“973”項目和1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此外,還獲得了一批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重大、重點研究項目。這些關鍵性指標,對提升學校整體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主持人:圍繞青年教師的成長,學校有什麼樣的舉措?

喬俊飛:青年教師是北工大未來的希望,學校非常重視青年教師的引進、培養和發展。

嚴把入口質量關,規範人才招聘模式。實施並完善《人才隊伍補充與支持計劃(試行)》,優化人才招聘模式,構建人才引進體系,嚴把入口質量關、政治關、師德關,明確招聘導向,強調過程監控。秉承建設國際化師資隊伍、深化師資博士後制度、試行Tenure-track制度三大導向;組織校外同行專家進行學術評議,注重發揮“小同行”作用,將最優秀的青年人篩選出來,安排到最合適的崗位上,助力其快速成長。

多措並舉,打造人才成長平臺。學校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制定並全面實施“青年教師發展計劃”、教職工轉崗聘任,規範職務評審,打造教職工成長平臺。逐步構築了“京華人才”支持計劃、“青年百人”提升計劃、“日新人才”培養計劃、入校啟動支持四個計劃,與高端人才隊伍建設計劃相銜接,構建層次清晰、校內外相互補充的人才引進和培養支持體系;突出分類發展、明晰職業成長路徑,實現了對教師崗、其他專技崗、管理崗所有類別青年教師的全覆蓋。實施了崗位轉換制度,允許教師崗位、其他專業技術崗位、管理崗位相互轉換,最大限度尊重青年教師個人發展意願。建立了一系列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品牌,近五年培訓了青年教師近700人次,提升青年教師的職業技能。

北京工业大学:青年教师是未来发展的希望

北京工業大學柳校長與青年學者座談

在人才考核評價中,破除“一把尺子”評價機制,充分發揮基層學術組織作用,不斷完善按學科分類的評價標準。優化人才考核評價週期,為新入選計劃的人才提供過渡期,過渡期內適當降低考核要求,促使其安心完成實驗室建設和團隊建設,為日後科研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完善人才考核辦法,圍繞學科建設、科學研究、教育教學等方面,為人才提供多樣化考核指標,促使人才在本學科領域內多方向發展。加強頂層設計與統籌,制定適合本校人才隊伍建設的分配激勵機制,實行聘任工資制、協議工資制等靈活績效分配體系。

這些措施已逐漸取得成效。以“青年教師發展計劃”為例,入選學校“京華、青百、日新”人才的青年教師中,已有5人獲聘“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11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

主持人:在海外人才引進上,北京工業大學目前主要有哪些渠道?引進的思路和方向是怎樣的?

喬俊飛:海外人才是我校最為關注的群體之一。我們通過海外青年學子夏令營、青年學者論壇、海外人才招聘等形式,向海外學子宣傳國家、北京市和學校引才的利好政策。2017年12月,在北京海外學人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學校首屆海外青年學者論壇取得圓滿成功。多名優秀學者來到北京、走進工大。通過近距離接觸,讓他們更加了解學校提供的高水平平臺和廣闊的發展機遇,成功吸引數名青年英才加盟北工大。此外,學校每年還依託北京市委組織部、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北京海外學人中心聯合主辦的“海外赤子北京行”活動,向海外英才宣傳人才引進政策,安排各學院負責人與有意向的海外學人面對面洽談;學校依託“海聚工程”等引才平臺,推行更為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聚集政策。

北京工业大学:青年教师是未来发展的希望

2017年北工大青年學者論壇合影

近年來,學校立足本職,轉變職能,逐步實施、力爭落實二級機構和各學科引才、育才的主導作用和主體權責。由學院、學科、團隊統籌資源,通過“以才薦才”方式,激發引才主動性,提高引才效率,逐步形成全員引才、精準引才的良好局面。學校逐步由管理向服務轉變,成立高層次人才工作辦公室,對人才引育投注更大力量,通過優化人才政策措施,為人才提供組織保障、條件保障、環境保障,促使人才創新有機會、幹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另外學校逐步將招才引智工作從“單兵作戰”向“團隊引才”轉變,通過發揮行業領軍人物優勢,繼而吸引和穩定一批優秀人才,加快學校“雙一流”建設的人才儲備步伐。

2017年,北工大有幸進入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這是北工大幾代人拼搏努力的結果,也是北京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的結果。圍繞學校“雙一流”建設戰略,學校確定了自己的引才思路和方向。具體來講,就是根據首都發展需要和學校特色優勢,使人才引進與首都建設需求同向同行。學校根據社會發展需求和自身在城市建設、汙染治理等方面的特色優勢,將重點建設“現代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一流學科群,優先支持土木工程、環境學科與工程、材料等相關學科人才引進。圍繞首都“高精尖缺”導向,重點引進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一流科學家、學科領軍人物和創新團隊、青年人才和急需緊缺專門人才,發揮首都“四個中心”建設的重要支撐作用。充分依託國家、北京市海外引才平臺,加大引進具有國際視野、全球競爭力的海外人才,尤其是外籍非華裔高層次人才、海外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學術帶頭人,爭取海外人才數量、質量雙突破。

主持人:學校在教師隊伍的能力提升方面有什麼舉措和考慮?

喬俊飛:為提升整體教師隊伍的水平,學校完善了培訓工作體系,搭建了教職工成長髮展平臺。

學校高度重視教職工隊伍建設,成立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人才培養工作的領導,形成了以人事處牽頭,黨委組織部、黨委宣傳部、教務處、研究生院、學生處等部門共同參與的教職工培訓工作管理體制,結合學校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和人才工作會議精神,構建和完善全方位、多層次的教職工培訓與發展體系。學校成立了“北京工業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旨在提供以“教師發展研究”、“教師專業培訓”和“教師教學諮詢”為基礎的教學支持與服務,滿足教師個性化、專業化發展的需要,標誌著學校師資培訓與服務工作向常態化、系統化和特色化的方向發展。近五年來,學校下達培訓經費2000餘萬元,累積培訓教職工達萬餘人次。

學校在教師隊伍能力提升方面秉承“讓每個人都有出彩的機會”的理念,各類培訓及平臺對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崗位類別的教職工實行全覆蓋,著力於“讓想做事的人能做事、做成事”。 實施了基礎教學教師能力提升計劃,面向承擔基礎課教學的一線教師,設計了特級主講教師支持計劃、高級主講教師支持計劃、優秀主講教師培育計劃一系列發展路徑,輔以年薪制和項目支持。實施了學術休假制度,副高以上的青年教師,只要連續兩個聘期內獲得兩次年度考核優秀或一次聘期業績突出,就可以享受6-12個月的學術休假。出臺《教職工轉換崗位類型聘任辦法(試行)》、《離崗創業人員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等文件,增強教職工創新活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教師全面發展。

主持人:圍繞建設“國際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目標,學校在師資隊伍整體佈局方面有何考慮?

喬俊飛:學校圍繞“國際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建設目標,提出了“強高端、優結構、重改革、增活力”的人才工作思路,統籌規劃學校師資隊伍建設。

北京工业大学:青年教师是未来发展的希望

青年學者參觀北工大國家工程實驗室

通過“十三五”建設,教職工總人數將提高至3200人,其中專任教師2100人,外籍教師100人。到2030年,我校教職工總人數達到3500人,其中專任教師2400人,外籍教師200人。最終建成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與我校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適應的一流師資隊伍。

主持人:作為全市聚集“海聚工程”入選者最多的用人單位,這些海外人才計劃對北京工業大學的海外人才引進發揮了哪些作用?對於北京的人才國際化政策,有哪些建議?

喬俊飛:北京市對海外人才非常重視,於2009年在全國率先發布了地方層面的海外引才政策,啟動了北京海外人才聚集項目。北京海外學人中心也一直密切關注學校在引育海外人才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完善海外人才引進配套措施。在北京市“海聚工程”等平臺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在引進高層次人才及優化青年教師人才隊伍結構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目前已累計引進和培養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15名、北京市“海聚工程”各類人才103名,引智引才工作成效突出。

這些海外人才成長迅速,獲得包括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北京市“長城學者”等眾多榮譽。值得一提的是,“海聚”青年人才融入團隊快,科研能力強,展示出能戰鬥的特性。我校“海聚”青年人才平均入校一年後即可成功申報國家級或省部級科研項目,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這與引才前期青年學者與學科團隊有合作、北京市“海聚工程”項目給予支持、北京市海外學人中心優化政策配套服務、學校政策給予傾斜密不可分。

此外,學校將引才引智相結合,充分發揮海聚短期人才自身優勢,提高學校的國內外學術影響力。海聚短期人才在舉辦國際學術會議、搭建學科建設平臺、拓寬人才培養視野、指導研究生論文、評審人才項目等方面貢獻力量,不斷提高學校在科研領域知名度和學術影響力。

近年來,北京市正逐步優化服務國際人才的政策舉措,為人才國際化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學校也將加強運用社會化、市場化方式從全球引才聚才,規範、優化外籍人才引進政策,使其更快地實現融入、安心在京發展。未來,學校將繼續依託北京市引才政策,大力推進海外人才引進與培養,進一步挖掘海外人才效益,建設一支適應學校發展的國際化師資隊伍,充分發揮好北工大在市屬高校中的示範作用。

(訪談原載於北京工業大學新聞網,原標題“北工大“十三五”規劃專題訪談之師資隊伍篇”。刊載前經北京工業大學高層次人才工作辦公室更新完善。)

北京工业大学:青年教师是未来发展的希望

中關村雜誌——新經濟·新科技·新文化

關注我們請長按下方二維碼

請關注近期:

“逆全球化”的內在邏輯——讀《後全球化時代》

創業失敗者扶助?這個可以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