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焊工界的鼻祖、科研成果過千億,沒有他就沒有高鐵!

他是中國焊工界年齡最大、技術最好的“藍領”;

中國第一條高鐵、第一座核電站...他身上的重量級第一,數都數不清;

他的科研成果加起來,能值幾千億!

他就是年過90歲的潘際鑾,一位中國現代科技發展歷程中的傳奇。

他是中國焊工界的鼻祖、科研成果過千億,沒有他就沒有高鐵!

潘際鑾是江西九江人,父母都是鐵路職工,從小他就和火車有著不解之緣。

十歲那年,抗日戰爭爆發,他跟隨著家人一起逃難。

但即便是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潘際鑾也從未放棄過學業。

在那個特殊時期,潘家在一個地方通常都呆不到一年的時間,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還是念完了從小學到高中的所有課程。

他是中國焊工界的鼻祖、科研成果過千億,沒有他就沒有高鐵!

1944年,他憑藉雲南省省考第一名的成績,被西南聯合大學錄取,進入了當時的機械系學習。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潘際鑾深感,國家危亡與個人命運之間的緊密關係。

求學路上遇到的不易更讓他下定決心,要靠自己的力量讓中國強大起來。

他是中國焊工界的鼻祖、科研成果過千億,沒有他就沒有高鐵!

帶著這樣的信念,潘際鑾在抗戰勝利後進入了清華繼續深造。

他選修的專業叫做焊接工程,當時中國在這一領域還屬於空白,高專人才短缺嚴重。

在那段日子裡,潘際鑾不僅成績優異,還收穫了一生的摯愛。

他是中國焊工界的鼻祖、科研成果過千億,沒有他就沒有高鐵!

1950年的某個午後,一位名叫李世豫的女孩敲響了潘際鑾宿舍的門,她年輕靈動,氣質綽約。

李世豫在武漢文工團工作了半年之後,隻身一人前往北京準備考大學。人生地不熟的她,想找一位朋友幫忙尋找住處,命運就是如此神奇,這位朋友也是潘際鑾的室友。

兩人就在這樣偶然的情況下相識了,從那一刻起,潘際鑾的整個世界都改變了。

沒有什麼山盟海誓,天長地久,兩個人的愛情平凡又樸素,按照潘際鑾的說法,“很簡單,彼此喜歡。”

他是中國焊工界的鼻祖、科研成果過千億,沒有他就沒有高鐵!

一年以後,潘際鑾被派去哈工大繼續進修焊接專業,他和李世豫開始了漫長的異地戀。

那時候李世豫已經成為了北大小有名氣的才女,可潘際鑾所學在這些高材生眼裡,卻有些“不入流”,經常還有人笑話她,“你男朋友是焊洋鐵壺還是修自行車的?”

可李世豫相信潘際鑾,潘際鑾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學對國家的未來有多重要,流言再可畏,也比不了情深義重。

就這樣過去了4年,潘際鑾返回北京,第一時間與一直等待自己的女友結了婚。

他是中國焊工界的鼻祖、科研成果過千億,沒有他就沒有高鐵!

成家的喜悅,反而讓潘際鑾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事業中。

1955年夏天,在他的推動下,清華大學建立焊接教研組,自己被任命為教研組主任。

就這樣,中國的焊接人才隊伍慢慢壯大了起來,有了潘際鑾的領導,這一學科逐漸完善進步,最終達到領先世界的一流水平。

把潘際鑾教授稱作中國焊接領域的奠基人,一點都不為過。

他是中國焊工界的鼻祖、科研成果過千億,沒有他就沒有高鐵!

依託豐富的技術積累,潘際鑾教授開始逐步實現學生時代讓祖國變強大的夢想。

60年代,他在沒有任何參考資料的情況下,成功研製出了中國第一臺電子束焊機。

70年代,他和同事們研究電弧傳感器,並研製成具有特色的電弧傳感器及自動跟蹤系統。

80年代,他研究成功新型MIG焊接電弧控制法,這也成為了世界焊接技術的新標準。

他是中國焊工界的鼻祖、科研成果過千億,沒有他就沒有高鐵!

當然了,潘教授可不是一位“苦做學問”的人。

1991年,他帶領著工人團隊,親自指導和建造了中國第一座核電站(秦山)。

2003年,他又發明了特種機器人——無軌道爬行式弧焊機器人。

這是世界焊接領域的首創,也是自動化焊接的強大武器,屬於國內原創的技術成果。

他是中國焊工界的鼻祖、科研成果過千億,沒有他就沒有高鐵!

而他閃耀的一生中,最矚目,最讓國人驕傲的,莫過於發明了劃時代意義的高鐵鋼軌焊接技術。

以往的鐵路鋼軌是有接頭的,縫隙很大,有時候焊的不好,火車就很容易發生脫軌事故。而高鐵由於速度快,對通行性質量要求非常高,一旦因為鋼軌接口焊接技術不過關發生脫軌,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為此,潘際鑾教授不顧年事已高的身體,帶領團隊一門心思投身工作,並使得高鐵焊接技術取得巨大突破。

如今的中國高鐵鋼軌焊起來以後根本看不到一點縫隙,這在全世界只有中國能做到!

他是中國焊工界的鼻祖、科研成果過千億,沒有他就沒有高鐵!

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一的高鐵大國,運營能力和技術都是全球領先水平。

在這背後,是潘際鑾和許許多多像他一樣的人在默默付出的結果。

他是中國焊工界的鼻祖、科研成果過千億,沒有他就沒有高鐵!

如果隨便算算這筆賬,潘際鑾教授在焊接技術上取得的一系列科研成果,其經濟價值已經過千億。

可已經年過90的潘老卻從沒覺得自己有多偉大。

雖然已經退休多年,可他從來都閒不住,每天都要到辦公室上班,帶著20多人的團隊幹活,以前是騎自行車,現在騎不動了就走著去。

他是中國焊工界的鼻祖、科研成果過千億,沒有他就沒有高鐵!

(時任南昌大學校長的潘際鑾)

在他看來,自己只是協助許多後輩們繼續推動技術進步,把自己畢生所學傾囊相授給年輕人,而已。

在他看來,自己只是個普普通通的人,過著自己平和安寧的小日子,而已。

在他看來,這日子裡最寶貴的,就是和自己互相扶持了六十多年的李世豫。

他是中國焊工界的鼻祖、科研成果過千億,沒有他就沒有高鐵!

如今的清華校園裡,依然流傳著這樣一段佳話:

一對看起來再平凡不過的老人,每天下午六點都會準時騎著一輛陳舊的自行車,徜徉在未名湖畔。

享受夕陽的溫暖,然後再一起買菜、回家、做飯。

他是中國焊工界的鼻祖、科研成果過千億,沒有他就沒有高鐵!

潘老說,如果不是“老糊塗”了,他還想每天騎著車子帶老伴一起“兜兜風”,在清華園裡總是能想起年輕時候的自己。

再轟轟烈烈的人生,也比不了這粗茶淡飯、相濡以沫。

(喜歡貓哥分享新奇酷的朋友,可以點擊“關注”獲取更多黑科技動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