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到底怎麼幹?來看權威解讀!

“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到底怎么干?来看权威解读!

7月14日,解讀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第二場新聞發佈會舉行。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省委外宣辦(省政府新聞辦)主任房方主持,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範波,成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謝瑞武等,對全會關於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推動“主幹”引領帶動、“多支”競相發展、“幹”“支”協調聯動的有關精神進行解讀

“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到底怎么干?来看权威解读!

推動區域協同發展

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四川是西部地區重要大省,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四川經濟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區域發展水平顯著提升。

❖2017年,全省經濟總量達到3.69萬億元,居全國第6位;

❖成都經濟總量達到1.39萬億元,在副省級城市中排名全國第三、西部第一,具備集聚國內外優質資源能力;

❖綿陽、南充、瀘州、宜賓邁入百萬人口城市行列,經濟總量過千億的市(州)達到16個。

與此同時,四川省發展不平衡主要表現在區域發展不平衡,首位城市成都與其他市(州)相比體量相差懸殊,排名第一的成都市經濟總量是排名第二的綿陽市的6.7倍。成都平原經濟區8市以佔全省17.8%的面積,承載了全省45.8%的人口,貢獻了60.6%的經濟總量;而“三州”地區佔全省面積的60.3%,人口只佔8.4%,經濟總量佔5.3%。發展不充分主要表現為經濟總量居全國前列但人均排位相對靠後,大而不強。

相關負責人介紹,從區域經濟發展一般規律看,當一個地區城鎮化率達到50%以後,區域經濟的空間形態將逐步迎來由“虹吸集聚”向“輻射擴散”發展的拐點。2017年,四川省城鎮化率達到50.4%,正處於優化經濟地理、重塑區域經濟版圖的重要機遇期。“在這個‘窗口期’謀劃推動區域協同發展,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尤為重要。”

“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到底怎么干?来看权威解读!

推進“主幹”引領帶動、

“多支”競相發展

“幹”“支”協同聯動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四川“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健全城鄉統籌、區域協作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打造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板塊,推動各區域共同繁榮發展、同步全面小康”。“這為我們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相關負責人介紹,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決定》《關於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定》,作出了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的戰略部署,目的是加大統籌區域發展力度,推進“主幹”引領帶動、“多支”競相發展、“幹”“支”協同聯動,更好實現各區域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同頻共振,推動高質量發展,整體提升全省綜合實力。

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四川省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省委提出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這是針對四川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結合新時代新使命新要求,作出的事關四川全局的重大決策,是推動四川省區域協同發展的重要遵循和行動指南。

相關負責人還介紹,“幹”的定位就是成都市的發展定位,成都要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和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城市,充分發揮引領輻射帶動作用;“支”的定位就是各區域經濟板塊發展的總體定位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是推動四川經濟由大到強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有利於推動形成合理的區域產業分工格局和現代產業體系。“‘一干多支’發展戰略是在做大區域經濟總量的基礎上,更加註重區域板塊間的協同發展,形成各具特色、錯位發展的區域發展新格局。”

“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到底怎么干?来看权威解读!

研究出臺指導意見和支持政策

推動“一干多支”發展戰略落地落實

據介紹,在做強成都“主幹”,充分發揮引領輻射帶動作用方面,四川省將支持成都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圍繞服務國家戰略、帶動區域發展、參與全球合作,加快提升對國際國內高端戰略資源的集聚集成能力,加快建設“五中心一樞紐”,進一步增強對全省其他區域的引領輻射帶動能力,高水平打造引領四川發展的“主幹”。高標準規劃建設天府新區,高起點建設天府國際機場和國際空港新城,打造一流的國家級國際航空樞紐和臨空經濟示範區,加快形成西部地區最具活力的新興增長極。

同時,在發展“多支”,積極培育更多經濟增長極方面,四川省將優化全省經濟地理,打造各具特色、競相發展的區域經濟板塊,形成四川區域發展多個支點支撐的局面。大力發展環成都經濟圈,建成與成都有機融合、一體發展的現代經濟集中發展區;加快川南經濟區一體化發展,建成南向開放重要門戶和川渝滇黔結合部區域經濟中心,打造全省第二經濟增長極;推動川東北經濟區振興發展,建成東向北向出川綜合交通樞紐和川渝陝甘結合部區域經濟中心;推動攀西經濟區轉型升級,建成攀西國家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和國際陽光康養旅遊目的地。

在強化統籌,大力促進“五區協同”發展方面,四川省將落實國家主體功能區定位,推動成都平原經濟區(含成都和環成都經濟圈)、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攀西經濟區、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協同發展;推動成都與環成都經濟圈協同發展;推動“三州”與內地協同發展;推動區域內各市(州)之間協同發展。加強各區域規劃對接、改革聯動、創新協同、設施互通、服務共享、市場開放,努力在重大交通基礎設施互通、重大戰略資源統籌、重大公共服務平臺共享等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著力打造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區域發展共同體。

“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到底怎么干?来看权威解读!

在夯實支撐,完善適應區域協調發展的城鎮和產業佈局方面,將優化四川省城鎮化佈局,著力打造以成都為核心城市,以綿陽、德陽、樂山為區域中心城市的成都平原城市群;以宜賓、瀘州為區域中心城市的川南城市群;以南充、達州為區域中心城市的川東北城市群,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建立健全區域發展激勵機制,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區域中心城市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城市。優化產業發展佈局,重點培育電子信息、裝備製造、食品飲料、先進材料、能源化工五大萬億級支柱產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佈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構建具有四川特色優勢的現代產業體系。

成都重點打造世界級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建設全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環成都經濟圈重點與成都形成產業協同配套,打造高端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培育國內領先的清潔發電設備、軌道交通裝備、核技術應用、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集群;川南經濟區重點打造世界級白酒產業集群,培育國內領先的食品飲料、節能環保裝備、智能終端、信息安全、工程機械、軌道交通、精細化工、新材料、通用航空和航空發動機研發製造等產業集群;川東北經濟區重點培育國內領先的油氣化工、機械汽配、綠色食品、絲紡服裝、建材家居、旅遊康養等產業集群;攀西經濟區重點打造世界級釩鈦材料、陽光康養等產業集群;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及大小涼山地區重點發展全域旅遊、特色農牧業、清潔能源、民族工藝、生態經濟等,充分發揮生態屏障功能。

“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到底怎么干?来看权威解读!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省將建立健全“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發展領導體制和推進工作機制,研究出臺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的指導意見和差異化協同發展支持政策,研究制定區域產業發展指導意見等系列配套政策,推動“一干多支”發展戰略落地落實。

“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到底怎么干?来看权威解读!

構建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

區域經濟板塊

對全省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是對以往區域發展戰略的創新完善。”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是更加註重打造成都“主幹”,只有主幹做強,引領輻射帶動作用才能充分發揮;二是更加註重培育區域中心城市,著力打造綿陽、德陽、樂山、宜賓、瀘州、南充、達州7個區域中心城市,為培育發展全省經濟副中心奠定基礎、創造條件;三是更加註重區域板塊協同發展,通過打造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區域發展共同體,加快形成“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

怎樣保障“一干多支”發展戰略實施?

該負責人介紹,要建立工作推進機制,成立四川省推進區域協同發展領導小組,分區域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出臺支持政策,分區域研究制定財稅、金融、土地、產業、投資、人才等支持政策,建立長效激勵機制;落實工作責任,各地黨委、政府履行主體責任,省直有關部門加強指導和服務,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強督察督辦和考核評價,強化考核結果運用。

該負責人還表示,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將對四川未來產生現實而深遠的影響,有利於進一步提升成都國家中心城市發展能級和綜合實力,持續增強對全省乃至西部地區輻射帶動能力;有利於建設協同發展、高效分工的區域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加快全省新型城鎮化進程;有利於構建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區域經濟板塊,對全省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有利於打造區域發展共同體,推動全省區域板塊協同發展、競相發展;有利於加快欠發達地區發展,為脫貧攻堅奠定堅實基礎、構建長效機制。

“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到底怎么干?来看权威解读!

成都加強與市(州)的產業協同連接

打造以成都為中心

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圈

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明確提出要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成都市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將堅定不移建強成都國家中心城市“五中心一樞紐”功能,提升六種能力,落實省委做強“主幹”的要求,履行好“主幹”的責任,體現好“主幹”的責任擔當。

➤圍繞提升區域帶動能力,加快構建高質量經濟體系,將聚焦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新經濟構建現代化開放型產業體系。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形成2個萬億級產業集群、2個五千億產業集群、6個雙千億產業集群和一批成長性好的新經濟產業集群。推動產業經濟地理重塑、產業功能區建設、新經濟新動能培育和產業政策創新。加強與市(州)的產業協同連接,打造以成都為中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圈。

➤圍繞提升金融資源的集聚輻射能力,加快建設國家西部金融中心,將用好國家新一輪金融開放的機遇,增強成都資本市場、財富管理、結算中心、創投融資、新型金融等核心功能,大力實施“交子之星”上市倍增行動計劃,探索建設“一帶一路”金融服務中心、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大數據交易中心,打造一批全國特色金融“單打冠軍”,從而增強對市(州)的經濟輻射能力,提升對成都和市(州)實體經濟的服務能力。

➤圍繞提升國際影響力,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對外交往中心,將爭取更多的領事機構、國際組織落戶成都,爭取更多的國際重要會議、國際重要賽事活動在成都舉辦,加快在全球佈局一批科研、招商和旅遊項目,提高成都國際高端要素資源聚集和運籌能力,發揮好四向拓展起點、全域開放支點的作用,帶動全省市(州)的對外開放。

➤圍繞提升創新引領能力,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科技中心,將充分用好全省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的機遇,以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國家產業創業中心為牽引,大力引進公共研發轉化平臺,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注重在應用研究和成果產業化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和股權激勵力度,建立跨行業跨部門的協作體系,推動新經濟發展;支持企業高校研究院所引進建設國家大科學裝置、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行業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型企業,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創新創業生態。

➤圍繞提升文化影響力,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文創中心,將大力推動天府文化發展,全力打造特色鮮明、附加值高、原創性強的現代文創產業體系,以建設天府錦城、天府文創園等高質量文化載體為抓手,大力推動文商旅體融合發展,讓天府文化成為城市創新發展的靈魂。

➤圍繞提升門戶樞紐能力,加快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通信樞紐,將充分發揮“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的優勢,發揮南絲綢之路起點的區位優勢,加強雙機場建設,以天府國際機場和國際空港新城為重點,加快構建國際航空客貨運戰略大通道,打造以天府國際空港為戰略支點的高鐵交通圈,形成連接國際國內重要節點城市的高效客貨運輸網絡,構建“空中絲綢之路”和“國際陸海聯運”雙走廊,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

“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到底怎么干?来看权威解读!

成都主動對接各市(州)

打造優勢互補、

合作共贏區域發展共同體

為落實省委提出的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成都將聚焦規劃對接、改革聯動、創新協同、服務共享、市場開放,努力與市(州)一道打造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區域發展共同體。

➤在主動加強規劃對接方面,以城市空間規劃和主體功能區規劃修編為契機,加強與各區域城市的總規和控規對接,形成更具協同性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空間規劃。

➤在主動加強產業對接方面,與區域城市一道加強產業發展研究,尤其是加強四川省確定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的產業鏈、創新鏈的研究,建立產業協作平臺和企業家聯盟,協同開展產業成鏈、集群招商,推動跨區域項目和園區合作共建;建立“研發設計在成都、轉化生產在市州”的產業互動模式,探索“存量不動+增量分成”的區域利益分享模式;形成跨區域的“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梯級大孵化體系。加快推動成都平原經濟區環線城市快速路、遂寧至樂山至天府國際機場等快速通道規劃建設,加快建設成渝高速、成自渝高速、天府大道北延線,加密成都聯通市(州)的高速公路網絡,儘快打通市域間的“斷頭路”。

➤在推動公共服務對接方面,將探索區域資源共享、政策協同、標準互認、一體結算機制,增強人民群眾對一體化的獲得感;共享高端商務服務,培育引進一批會計評估、法律服務、商務外事、調查諮詢等國際中介服務機構,支持本地金融機構在市州設立分支機構;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支持成都高校到市州建立校區,組建一體化學校、集團學校、聯盟學校,支持成都優質中小學資源向市州輻射;組建教育投資集團、醫療投資集團,鼓勵其到市(州)去發展,讓市(州)共享成都的教育資源、醫療資源。共享優質文體服務,加快建設一批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博物館、圖書館、體育館等標誌性文體設施,服務全省文體服務水平。

➤此外,在推動生態環境共治方面,將健全跨區域處置突發環境事件、水源保護聯動機制和協同應對重汙染天氣聯席會議制度;培育生態產品交易市場,建立流域環境資源交易平臺;提高生態地區旅遊、文化、綠色食品等資源協作開發水平,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到底怎么干?来看权威解读!

“一干多支、五區協同

做強“主幹”:

支持成都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

發展“多支”:

打造各具特色、競相發展的區域經濟板塊,形成四川區域發展多個支點支撐的局面。

❖大力發展環成都經濟圈;

❖加快川南經濟區一體化發展;

❖推動川東北經濟區振興發展;

❖推動攀西經濟區轉型升級。

“五區協同”:

❖推動成都平原經濟區(含成都和環成都經濟圈)、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攀西經濟區、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協同發展;

❖推動成都與環成都經濟圈協同發展;

❖推動“三州”與內地協同發展;

❖推動區域內各市(州)之間協同發展。

— THE END —

精彩回顧

“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到底怎么干?来看权威解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