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識趣(22):干坑出佳玉 坑口留特徵

古玉有水坑多斑點、火坑多裂紋、幹坑多土沁之說,水坑不如火坑,火坑不如干坑。 所謂幹坑出佳玉、上手易脫胎、脫胎歷輪迴、珍稀價無比是也。

這是牛河梁遺址第16地點第11號墓出土玉璧,標本第1號,淡綠色,直徑7.2、孔徑3.2、厚0.4釐米(圖1)。第一眼什麼感覺?除了老舊熟透的皮殼、內斂華貴的光氣外,就是淡綠色玉質微帶輕微土黃沁及三兩塊入理的沁暈散,璧面所帶的驚裂紋和冰片紋歷歷在目,卻沁入微微,為何?這就是最好的“幹坑出佳玉”了。

古玉識趣(22):幹坑出佳玉 坑口留特徵

圖1

牛河梁遺址第16地點,位於遼寧省凌源市北鎮三官甸子村下河湯溝村民組西北約1000米的山丘頂部,因地表可見夏家店下層文化時期的砦牆,當地俗稱“城子山”(圖2)。遺址中心海撥約555.5米,在一個小高崗子上,典型的幹坑特徵(圖3)。

古玉識趣(22):幹坑出佳玉 坑口留特徵

圖2:城子山

古玉識趣(22):幹坑出佳玉 坑口留特徵

圖3:牛河梁遺址第16地點發掘現場

上圖N16M11(牛河梁遺址第16地點第11號墓)出土標本第1號玉璧的出土狀態是這樣的(圖4),靜靜地躺在泥土裡的樣子也是非常美麗可愛的吧。

古玉識趣(22):幹坑出佳玉 坑口留特徵

圖4

雖然高崗幹坑少水浸,但6000年的滄桑輪迴、寒暑交替,也讓美玉留下驚裂紋和冰片紋的滄桑烙印,細細品味吧,古玉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