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识趣(22):干坑出佳玉 坑口留特征

古玉有水坑多斑点、火坑多裂纹、干坑多土沁之说,水坑不如火坑,火坑不如干坑。 所谓干坑出佳玉、上手易脱胎、脱胎历轮回、珍稀价无比是也。

这是牛河梁遗址第16地点第11号墓出土玉璧,标本第1号,淡绿色,直径7.2、孔径3.2、厚0.4厘米(图1)。第一眼什么感觉?除了老旧熟透的皮壳、内敛华贵的光气外,就是淡绿色玉质微带轻微土黄沁及三两块入理的沁晕散,璧面所带的惊裂纹和冰片纹历历在目,却沁入微微,为何?这就是最好的“干坑出佳玉”了。

古玉识趣(22):干坑出佳玉 坑口留特征

图1

牛河梁遗址第16地点,位于辽宁省凌源市北镇三官甸子村下河汤沟村民组西北约1000米的山丘顶部,因地表可见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砦墙,当地俗称“城子山”(图2)。遗址中心海拨约555.5米,在一个小高岗子上,典型的干坑特征(图3)。

古玉识趣(22):干坑出佳玉 坑口留特征

图2:城子山

古玉识趣(22):干坑出佳玉 坑口留特征

图3:牛河梁遗址第16地点发掘现场

上图N16M11(牛河梁遗址第16地点第11号墓)出土标本第1号玉璧的出土状态是这样的(图4),静静地躺在泥土里的样子也是非常美丽可爱的吧。

古玉识趣(22):干坑出佳玉 坑口留特征

图4

虽然高岗干坑少水浸,但6000年的沧桑轮回、寒暑交替,也让美玉留下惊裂纹和冰片纹的沧桑烙印,细细品味吧,古玉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