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玩味(13):玉帝巡天宮 神徽掌人際

良渚文化的神徽,在體量最大、份量最重、刻有最清晰、最繁複的神徽之紋飾的“良渚琮王”(圖1)上表現得淋漓盡致。之所以以“良渚琮王”為神徽的標本(圖2),是因為良渚文化其他玉琮等玉器上,通常只有神徽的簡化版,其中絕大多數,又只有神徽的下半部分。

古玉玩味(13):玉帝巡天宮 神徽掌人際

圖1

古玉玩味(13):玉帝巡天宮 神徽掌人際

圖2-1

古玉玩味(13):玉帝巡天宮 神徽掌人際

圖2-2

良渚神徽究竟含藏什麼樣的歷史文化信息?

已有無數專家學者試圖解讀良渚神徽的神秘內涵,各種觀點天差地別,至今未有定論。大致共識是“神人騎神獸”,但對神人、神獸的精確內涵分歧很大。編者發現其中有一種解讀確實縱覽天文地理、思維縱橫捭闔、解讀精妙絕倫,讀後確實讓人有為之一震之感,特介紹給諸位賞閱。

雖然如中華文化的來源一樣深奧,但這個文化解讀仍然非常值得一覽,如果一時不能全部瞭解,暫時收藏留待閒暇時細細品味也是不錯的一種選擇。

有文化學者認為:良渚神徽也不難解釋,只要明白良渚神徽精準對應北極天象,神人、神獸的精確內涵就會水落石出。

那麼,首先了解北極天象及其成因(圖3):

古玉玩味(13):玉帝巡天宮 神徽掌人際

圖3:北極天象成因圖

地球自轉之時,自轉軸北端所指的一顆亮星不動,其他星象圍繞這一亮星旋轉,所以新石器時代的華夏先民把這一亮星視為天球北極的標誌星,命名為“帝星”。為了便於識別北極“帝星”,華夏先民仿照更易辨識的“北斗七星”,把與北斗七星同形、與帝星相鄰的七顆亮星,編組為“北極七星”,又名“勾陳七星”。亦即:勾陳一(今天的北極星),勾陳二,勾陳三,勾陳四,勾陳增九、太子星、帝星(圖4)。

古玉玩味(13):玉帝巡天宮 神徽掌人際

圖4

良渚神徽對應北極天象良渚神徽的上部,是精準對應北極七星的北極天帝,其形象源於北極七星連線的擬形:

覆鬥四星(帝星、太子星、勾陳增九、勾陳四)的正梯形連線,擬形為正梯形的帝冕,帝面是完型化的添加。

斗柄三星(勾陳三、勾陳二、勾陳一)的下彎連線,擬形為下彎的天帝左臂。天帝右臂,則是完型化的添加。

良渚神徽的下部,是精準對應北斗七星的北斗豬神,其形象源於北斗七星連線的擬形:

斗魁四星(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的倒梯形連線,擬形為北斗豬神的眼鼻四孔。由於豬的鼻孔朝前,眼鼻四孔恰為倒梯形,完美對應斗魁四星的倒梯形,所以良渚先民把北斗七星擬形為豬,作為天帝巡天的坐騎。為了表明其非別獸,而是豬神,添加了野豬獨有的上下獠牙。

斗柄三星(玉衡、開陽、搖光)的下彎連線,擬形為北斗豬神的右半身。左半身,則是完型化的添加。為了表明其非凡豬,而是天豬,又添加了鳥爪。

良渚先民把北斗七星圍繞北極帝星旋轉,想像為北極天帝騎著北斗豬神巡天,創造了精準對應北極天象的良渚神徽:天帝騎豬巡天圖。

上古華夏全境主要有四大文化圈,分屬四大族群:屬於上古伏羲族群的仰韶文化圈,屬於上古黃帝族群的紅山文化圈,屬於上古東夷族群的大汶口文化圈和屬於上古南蠻族群的良渚文化圈。四大族群都把北極七星擬形為至高神“北極天帝”,都把北斗七星擬形為次高神“北斗豬神”。

由於北極帝星又稱“太一”或“紫微星”,所以北極天帝又稱“太一上帝”、“紫微大帝”。由於上古族群和中古夏商周都用玉料製作北極天帝,所以北極天帝又稱“玉皇大帝”,簡稱“玉帝”。

感謝文化學者的精心解讀,感謝源作者對中華遠古文明的智慧貢獻。

編者以為:宇宙是一個萬花筒式的文明集合;地球的人類文明也是一個週而復始、不斷更替的發展過程,每一個新的文明都會或多或少地留下上一個文明的薪火相續。無論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還是地水火風四大元素,火是所有文明的終結者又是所有文明的開創者,無論宇宙的任何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輪迴的宿命由“火”之劫終結——一切萬有皆歸於“空”;同時,下一個文明也在火之劫中開始——火之劫所凝固的只有石頭和石精——玉,文化從玉的認識、開發、使用中發生、發展……

良渚神徽就是玉皇大帝巡天圖;而擁有良渚神徽的,必定是玉皇大帝在人間的形象代言人——良渚之王無疑,良渚之王以“天帝”之神徽代表“天威”,掌管著人間的生殺予奪。延伸到商周青銅器的饕餮紋,原型正是上古華夏的北極天帝。良渚琮王的北極天帝形象,是商周青銅器饕餮紋的前世法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