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建設生態宜居家園,打造綠色發展高地

在轉型發展的關鍵節點上,梅州市繼續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

“立足構建全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建設生態功能區先行地,當好綠色發展引領者”。6月28日,中共梅州市委七屆五次全會召開,梅州市委書記譚君鐵的講話引發了參會者的思考和共鳴。

這是一份解放思想、轉變觀點、轉變發展方式的動員講話、部署講話,是梅州市的行動方案。

近年來,梅州立足資源優勢,致力探索生態富民之路。今時今日,梅州綠色發展的決心尤為強烈、目標更為清晰,建設綠色發展高地、生態宜居家園。在高標準的規劃引領下,梅州市著力探索一條生態、生產雙提升的新路徑。

梅州:建设生态宜居家园,打造绿色发展高地

爭當綠色發展的“引領者”

近日,廣東省2016年度綠色發展指數計算結果出爐,梅州在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中表現突出,綠色發展指數位列全省第二。

一直以來,梅州都是一座充滿“綠色”的城市。

近年來,梅州立足生態功能區的定位,打造“一區兩帶六組團”的科學發展格局,綠色發展基礎有效夯實,全市空氣、水質達標率穩居全省前列,森林覆蓋率居全省第一,山水自然之美、人文精神之美、城鄉特色之美、產業生態之美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今年6月,我省召開會議提出,要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協調發展格局。其中,把粵北山區建設成為生態發展區,以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為引領,在高水平保護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地處粵北山區的梅州,牢記使命、攻堅前行。在此次市委全會中,梅州對生態引領和綠色發展,有了新的思考。

“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強的責任擔當,落實全省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新要求,把握新機遇,打破思維定勢、改變路徑依賴。”譚君鐵表示,把主要精力和資源放在研究謀劃發揮區域功能和發展生態富民強市產業上,努力把梅州建設成綠色發展高地、生態宜居家園。

“樹立以功能區為引領的區域發展新觀念”“樹立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新觀念”“樹立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新觀念”……這些立意高遠、內涵豐富的論斷,展現了梅州深刻認識生態文明建設和堅持新發展理念,要由原來單一發展模式的“跟隨者”轉變為生態功能的“引領者”,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心。

“梅州市委全會為綠色發展指明瞭方向。”梅州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丘東濤認為,生態功能區的考核指標發展變化,不是說不需要GDP,而是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綠色GDP。梅州正在考慮如何依託生態優勢發展富民產業。

共享生態福利創造綠色財富

夏日炎炎。在蕉嶺縣三圳鎮,隨著生態葡萄、瓜果蔬菜相繼成熟,吸引了諸多遊客前來暢遊田園風光,親身採摘、品嚐。好山好水好空氣,讓這個邊遠的山區,變成遊人如織的生態景區。

無論是崛起的江南新城,還是炊煙裊裊的山村,梅州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山水人文相互交融、城鄉走向共生共榮。

綠色發展,必須找準未來發展的增長點,更需要統籌全局。

在“一區兩帶六組團”的格局中,梅州推進中心城區適度擴容、重在提質,提升城市品質和功能。以生態富民為主導,推動梅興華豐產業集聚帶、梅江韓江綠色健康文化旅遊產業帶,促進生態產業化。同時,各縣(市)以縣域工業園區、中心鎮、特色小城鎮和特色小鎮為重點,因地制宜、揚長補短,推動縣域經濟特色化、組團式發展。

綠色生產是綠色發展的實踐途徑。在高端規劃之下,生態富民強市產業路徑依次展開:

——培育綠色低碳新型工業。引領和推動以新型工業化為主導的實體經濟發展,加快菸草、電力、建材等傳統支柱產業綠色化改造,推動電子信息、機電製造產業向產業鏈高端攀升。同時,培育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製造、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

——培育發展現代服務業。發展休閒度假、健康醫養、綠色食品、文化創意、體育健身、互聯網等新興產業;加快重點項目建設,把數字經濟打造成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強化工業設計、金融、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對先進製造業的支撐作用。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質量興農、科技興農、綠色興農,做大做強梅州金柚、平遠臍橙、梅州茶葉等優勢傳統產業,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完善冷鏈物流、農電商等服務,推進農業與旅遊、文化、食品、康養、體驗等融合發展。

為敢於擔當的幹部撐腰鼓勁

爭當綠色發展引領者,是一個持續奮鬥、久久為功的過程,這需要鍛造一支具有新擔當新作為的黨員幹部隊伍。綠色土地上,紅色精神催人奮進。梅州正紮實推進黨的建設,凝聚推動發展的磅礴力量。

幹在實處,才能走在前列。“落實好‘三個區分開來’,為敢擔當善作為的幹部撐腰鼓勁,讓廣大幹部輕裝上陣,擼起袖子加油幹。”譚君鐵在全會上再三為全市幹部鼓勁加油,“讓敢擔當善作為的幹部有舞臺、受褒獎,讓不作為慢作為的幹部讓位子、摘帽子”。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鬥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梅州市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作用,堅持惠民政策、惠民服務、惠民舉措由黨組織宣傳、推動、落實。

在蕉嶺縣三圳鎮,九嶺村黨支部書記徐文堅用6年的時間,讓村民人均年收入從不到4000元到突破萬元;在豐順縣湯南鎮,新樓村黨支部書記羅樹虎讓“髒如糞坑”的村莊變成了小橋流水的公園……正在不斷湧現的優秀幹部,成了鄉村振興的“領頭雁”,讓一個個村莊舊貌換新顏,一幅生態富民的畫卷徐徐展開。

梅州:建设生态宜居家园,打造绿色发展高地

對話

梅州市委書記譚君鐵:全力推動高質量的鄉村振興

我省召開會議提出,要以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重點,加快改變廣東農村落後面貌。作為山區城市,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是制約梅州加快發展的短板。日前召開的梅州市委七屆五次全會提出,要聚焦產業、生態、文化、人才和組織振興,以城帶鄉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城鄉融合發展、一體化發展。

“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新徵程上,梅州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後勁也在農村。”梅州市委書記譚君鐵說,梅州將立足全省大局、著眼梅州發展,牢牢抓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機遇,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要求落到實處,確保鄉村振興“三年取得重大進展、五年見到顯著成效、十年實現根本改變”,開創梅州“三農”工作新局面。

立足生態功能區探索鄉村振興特色之路

問:近年來梅州在鄉村振興中主要取得了哪些成效?接下來在鄉村振興工作中又有哪些思路?

答: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們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紮實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全市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新的成就。目前,梅州農業龍頭企業數量居全省第一,蕉嶺農村綜合改革為全國創造了新鮮經驗,全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4%,高於全省平均水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年高於地區生產總值、城鎮居民收入增速,25.68萬相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同時,梅州在全省率先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農村生態不斷改善,349個省定貧困村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工作紮實推進。這些成績來之不易,為我們推進鄉村振興打下了工作基礎,積累了有益經驗。

下一步,梅州將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舉全市之力把鄉村振興戰略謀劃好、實施好。從生態功能區的定位出發,梅州將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建設美麗梅州的總抓手。我們將根據梅州自身的資源稟賦和發展需求,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突出宜居宜業宜遊,以生態理念改造傳統農業,以生態文化提升鄉村文明,以生態文明統領鄉村振興。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唱好“林中曲”,促進“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在高水平保護中推動高質量發展。

在具體的實踐中,我們還將推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全力推進鄉村生態振興。我們將從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入手,以創建百個特色美麗村莊為示範,全域推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用十年左右時間將2042個行政村建設成為美麗宜居村。建設特色小鎮是促進鄉村產業集聚高效發展、推動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我們將把培育發展特色小鎮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打造鄉村振興的新支點、新載體。發揮梅州作為重點僑鄉的優勢,打造一批在全國乃至全球都有較強影響力的特色名鎮,充分運用良好的自然生態、深厚的歷史文化、豐富的紅色文化,整合名人故居、客家古建築、圍龍屋等特色資源,推動高質量的鄉村振興。

一鎮一業產業融合激發鄉村振興“乘數效應”

問:鄉村振興,產業是重點。梅州將如何實現產業興旺,撬動鄉村振興?

答: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梅州將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根本目標,以“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為抓手,培育農村百億元新產業新業態,努力實現農村產業興旺、生活富裕。

針對農產品多而不精、品牌多而不響,缺乏具有全國知名度和區域競爭力的農產品的現狀,梅州將深入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為抓手,調整優化鄉村產業結構和生產力佈局,做強做大富民興村產業。一是以特色為主導,打造若干個廣東著名的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主導產品產業。二要著力培育農業新業態,通過發展農產品加工、電子商務,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特別是要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推進農業與旅遊、文化、教育、康養、體驗等融合,實施鄉村旅遊與休閒觀光農業“百鎮千村”提質升級行動,結合倉儲物流、冷鏈加工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農業公園。三要高度重視質量興農,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大力實施企業品牌、區域品牌、長壽品牌三位一體的農業品牌工程,打響“梅州農品”“梅州山品”“梅州硒品”特色優質農產品品牌。

在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中,我們將遵循農業發展規律、市場經濟規律,不盲目跟風,一哄而上,也不整齊劃一要求一個鎮村只生產單一產品、只發展單一產業,而是倡導發展特色產業,找準方向,精準發力,增強比較優勢。引導各地從鄉村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願,既有規模化生產,又有特色化生產,真正形成靈活多樣、主次互補的“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產業發展新局面。

打造鄉村振興生力軍

問: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梅州如何加強黨委對“三農”工作的領導,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強保證?

答:“三農”工作的實踐反覆說明,農村基層黨組織是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重要決定性因素,能不能選好帶頭人、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決定了鄉村振興的成敗。因此,在推進鄉村振興中,梅州將大力實施“頭雁”工程,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引領鄉村振興的堅強戰鬥堡壘。

我們將對全市2042個行政村的黨組織書記履職情況進行全面摸底排查,對政治覺悟高、工作能力強、群眾口碑好的,大力支持他們履職盡責,給予應有的表彰和激勵;對能力和表現需要提升的,要加強教育培訓,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對少數軟弱渙散、不勝任、不合格、不盡職的,堅決調整撤換。我們還將拓寬渠道、創新方式選賢任能,注重在外出務工經商人員、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返鄉大學生、縣鎮退休幹部教師等群體中動員培養優秀黨員擔任村黨組織書記,優化帶頭人隊伍結構,以“頭雁”工程推動形成強大的“頭雁效應”。

同時,我們積極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我們將制定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扶持政策,吸引各路人才到鄉村創業就業。擴大“三支一扶”規模,落實好服務期滿後就業創業機制保障和政策支持,吸引更多高校畢業生服務鄉村、紮根鄉村。建立並落實好促進專業人才下沉機制,在職稱評定、職務晉升、工資福利等方面作出制度性安排,推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機構專業技術人才到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掛職、兼職和離崗創業,推動教師、醫生、農業科研人員、文化文藝工作者等到鎮村服務。健全人才結對幫扶機制,實施城區教師支教計劃、希望鄉村教師計劃等,讓廣大農村地區的青少年也能接受優質教育。強化鄉賢和外出務工人員對接機制,為他們回鄉創業發展牽線搭橋、提供支持,引導鄉賢以多種方式服務鄉村、造福桑梓。

【來源】南方日報

【撰文】唐林珍 馬發洲 陳萍 辜昀玥

【攝影】何森垚

梅州:建设生态宜居家园,打造绿色发展高地

【作者】 唐林珍;馬發洲;陳萍

【來源】 南方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