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環宿行之六︱宿豫:建設羣衆滿意的幸福家園

(速新聞記者 侯蘇雨 肖偉偉 通訊員 盛高明 錢進)

“如果有人問我,做好基層工作最關鍵的是什麼?我的答案一定是,群眾視角、群眾參與、群眾感受……”7月13日上午,在宿豫區第一期領導幹部大講堂暨全區“836計劃”科級幹部培訓班上,宿豫區委書記、宿遷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劉海紅以“共同建設群眾滿意百姓認可的幸福家園”為主題進行了授課,分享了基層工作心得,也道出了近兩個月來該區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的內核。

解放思想环宿行之六︱宿豫:建设群众满意的幸福家园

早在5月15日上午召開的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動員部署會上,宿豫區就確定了“學習新思想,改革再發力,開放邁新步,發展高質量”的活動主題,明確要在推動三量同步提升、標識產業打造、載體平臺協同、要素優化配置、城市內涵發展、鄉村全面振興、生態系統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水平提升、幹部擔當作為十個方面解放思想,著力打造繁榮的商業核心、開放的政務中心、完善的功能配套、集成的社區組團、人性化的景觀景色、暢通的地下管網、敞亮的退讓空間、協調的城市色彩、錯落的城市天際線、有序的環境秩序。

那麼,學習怎麼學?宿豫區的做法是,不僅要向書本學、向專家學,還要深入一線向實踐學、深入群眾向人民學。

為此,該區“三管齊下”,通過運用網媒體“鍵對鍵”、召開專題座談“面對面”、組織各單位部門“點對點”等方式,多渠道徵集意見建議。

解放思想环宿行之六︱宿豫:建设群众满意的幸福家园

資料圖

“建議宿豫區以振興村為中心,將周圍村居納入整體規劃,集中建設,以此實現土地節約利用、人員集中居住、產業集群發展。”“希望可以多關注新農村建設,加大農業機械化投入,提高農業產量,提高農民收入。”“宿豫‘梨園灣’‘杉荷園’等景區建設逐漸成型,建議大力發展周邊餐飲、住宿、文創等產業,推動其持續發展。”……密密麻麻的統計表上,詳細記錄著各界人士通過各種方式提出的“金點子”。

與此同時,該區各單位部門也圍繞“發展高質量”這一主題,積極建言獻策。

宿遷高新區提出,圍繞“高往哪兒上、新往哪兒走”查擺問題;開展駐點招商,全面提升招商引資水平;促進生態、生產、生活“三生”共融,解決生態與經濟和諧發展的問題。

宿豫區新莊鎮提出,以“杉荷園”為依託,把農業產業推向高質量;以“創業園”為載體,把經濟發展推向高質量;以“幸福家園”為平臺,把百姓生活推向高質量。

宿豫區住建局提出,把“工匠精神”融入對項目的整體打造和細節的雕琢,讓每一處建築成為精心鐫刻的作品,讓每一片綠地成為追求美麗的嚮往。

……

解放思想必須落到行動。夏日夜晚,炎炎暑氣逐漸散去,位於宿豫區豫新街道的廬山路便民疏導區卻“熱度”不減,市民三五成群歡聚於此。“這裡吃喝玩樂應有盡有,現在晚上又多了玩樂的好去處。”說起新建的“廬山路夜市”,市民高興之情溢於言表。“不用四處‘打游擊’,生意更好了。”這裡的攤販們更是相當滿意。

“以前攤販隨意佔道經營,影響市容市貌,如果一味取締,不僅會讓‘小生意者’因生存權利受到損害而抱怨政府不近人情、加劇社會情緒對立,不少市民也會因‘買個西瓜都要跑很遠’而抱怨不便。”宿豫區豫新街道黨工委書記林松如是說。

怎麼辦?這次,在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的熱潮下,宿豫區豫新街道聯合城管部門變堵為疏,以創新思維化解了這一城市治理的難題。“以系統化思維探尋各個問題之間的內在機理,同時加強條條聯手、條塊聯動,最終呈現出了‘多米諾骨牌效應’。”林松說。

回溯歷史,在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方面,宿豫區一直有著優良傳統。從50年代“旱改水”、70年代“淮北大寨縣”,到今天“三大建設”,解放思想、改革創新不斷為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劉海紅表示,“下一步,我們將緊扣時代脈搏,通過解放思想把握機遇,通過改革創新攻堅克難,完善體制機制,強化統籌協調,大力弘揚認真、頂真、當真‘三真’精神,在更高層次、更高平臺,推動實現全區高質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