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M+沙龙|追问“人”存在的意义

我思·M+沙龙|追问“人”存在的意义

主持人陈果:尊敬的各位,大家好!欢迎参加“我思·M+菁英荟沙龙”。这一次我们菁英荟沙龙的主题是“追问人存在的意义”。相信在座的各位听到这个命题,觉得这个命题很哲学——人存在的意义。其实,“人存在的意义”这个说法非常哲学化,但是翻译成日常语言,你知道是什么吗?——“人干什么活着,人活着干什么”。所以人存在的意义,追问的根本意义就是我们干什么活着,“我”活着干嘛?这个问题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是从各位同学当中收集来的这么一个问题。我相信既然是大家提出的问题,一定是大家发自内心关心的问题。既然是大家发自内心关心的问题,一定跟大家的日常生活、精神世界密切相关。所以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追问人存在的意义”,追问“我”活着干什么。

我们今天有幸请到的主讲嘉宾,相信这两位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是我们M+首期学员代表张厚林老师,他是来自复星集团的高级副总裁、全球合伙人,但他回归原初是我们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的本科生以及我们管院的MBA;然后是大家所尊敬的徐子建老师,其实他本科是我们计算机系的,后来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华丽转身,竟然读了哲学硕士。从计算机转到哲学肯定是对哲学有爱好,当大家认为徐老师从此将走上哲学之路时,他又一个华丽转身,走到了管院。我相信在其中,每一次转身的背后,都是一次对人生意义的重新思考,所以我想请到这两位嘉宾是再好不过的事情。我叫陈果,我是复旦大学的哲学本科硕士博士,现在作老师。我今天算是一半主持人,一半主讲嘉宾,跟大家共同探讨一下“我”干嘛活着。

(限于篇幅,省去大部分精彩内容)

我思·M+沙龙|追问“人”存在的意义

张厚林:(……)

其实大家说存在的意义,人存在的意义呢,其实说白了,我的理解非常简单,就是动物性和社会性。其实人存在到这个世界,并不是自己主动的,你是被动来到这个世界。当然你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就是变成这个世界的存在。首先第一个是被动的存在,在被动的过程当中,随着知识的增长因为你的存在让别人感受到了什么。所以两个方面,第一个你给别人创造的需求,第二你为别人的存在、为他们的需求提供你的价值。

这个是我理解人存在的意义,但是我的想法就是说,探讨人存在的意义可能还有另外一个角度:我们应该如何地存在?是浑浑噩噩平平淡淡地存在,还是说尽自己所能为自己、为周围人、为你所在的单位、为社会创造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和价值,这也是一种存在。

(……)

说小了,大家是为了自己自身内心的提炼,或者说是未来更高的平台或者是我们获得更高的知识,但是最终的目的我想一定是创造更高的价值,无论是为自己、为家人、为单位,说大一点,就是为这个社会,或者为这个地球,为了这个星球。

所以我总的来说,所谓的存在它是一个系统,第二个它有不同的角色,第三个如何存在——要围绕健康、快乐、富足。第四个是存在不是只为自己,也是为别人,但是别人的存在不仅是为他自己,也是为我。所以我们整个是一个综合,大家是一个系统相邻另一个系统,这个是我理解存在的意义,谢谢大家。

我思·M+沙龙|追问“人”存在的意义

徐子建:(……)

人类在存活的几千年的时间里我们经历过各种各样的问题,那我们依然还存在。那我的答案就是两个问题:在过去30年里我做过的最有意义的是什么事?以及,在未来30年里我想做的最有意义的是什么事?

在未来30年不管机器人是否代替我们所有人的劳动,对于我来讲有一些我更愿意去从事的事情:首先我更愿意做教育的事情,不管是私董会还是公益的学校,因为我觉得通过学习和教育是人类进步最大的一个阶梯吧。但是我们传统的教育一定是需要巨大的变革的,在这个过程当中里面我愿意成为一个梯子。关于第二个我愿意去做的事情,我两周前刚刚跟我们的几位同学从戈壁回来,我发现当你真的体验自然,你会发现生活的丰富程度远远不止于在办公室里面那样,我不知道大家了不了解余纯顺或者雷殿生,他们用自己的双腿去丈量我们的祖国甚至是这个世界,我愿意追随他们的脚步一起行走,而不只是停留在电子屏幕面前。我们要全身心地去感受这个世界,因为这个才可能是我们存在至少是我存在的一个意义。

最后想跟大家说所谓“意义”的答案。在我的心里,意义这个答案确实就如同我一开始所讲的一样,本来是没有意义,这个意义由我们自己给予。我想给大家来读一首诗,这首诗是我们私董会一个学员写的,他是中国玉米王子,也受到李总理的接见。我非常敬佩这位人,我给大家读一下他写的一首诗《相信“相信”的力量》——一个人的成熟从他愿意相信开始》:

相信拼搏和担当,

相信正义和进步,

相信爱情和朋友,

相信梦想和未来。

相信时间,相信相信,

相信可以越来越沉静,

相信可以越来越专注,

相信真诚地努力,

相信默默地付出,

相信每一次下雨都是洗礼,

相信每一颗玉米都会说话,

相信每一捧粮食都饱含深情,

相信浓浓的笑容比什么都重要,

相信相信的力量!

我思·M+沙龙|追问“人”存在的意义

主持人陈果:谢谢我们的徐老师,刚才徐老师开始演讲的时候,是一个企业家,是一个教育者;结束的时候,是一个自然之子,是一个诗人。我觉得这个角色转变亦如徐老师过去的人生转变。

说到人工智能的问题,其实这段时间对人工智能的讨论很火。而在民间有恐慌,担心人工智能是不是能够取代“我们”人类。其实某种程度上人工智能取代我们确实有一定的合理性。为什么?因为人工智能比我们算得更快、更精准,比我们有更大的知识储备、更好的记忆力,它们可以长得比我们更好看,可以有天使的脸庞和魔鬼的身材,还不需要费钱去整容。还可以根据你的需要进行私人定制的长相和身材。你说你做得到吗?不行。而且人工智能从来不自我膨胀,它们特别驯服,能什么都听你的,不大做主,可见人工智能那么好,有很多我们所没有的优势。在座的各位,我们可能就要追问一下自己,我还有什么东西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是超过人工智能的?如果你没有什么能强过人工智能,那总有一天人工智能会超越你,驾驭你,控制你,消灭你,这是一个物种优化的必然趋势。所以很多时候,我觉得AI的崛起它给人类一个反思,我们身上还有什么东西是AI没有的,我们身上什么东西是AI不可取代的,我们身上有什么东西是AI不论怎么发展都无法超越的?而正是这些东西构成了我们人类存在的意义,构成了人类作为人类的骄傲。

徐老师说到自然的问题,说到亲近大自然、向大自然学习、跟大自然和解。我最近正好读到梵高的自传,梵高说我们总是追问美感从哪里来?当你亲近大自然,你热爱大自然,大自然对你的回赠就是你的美感和你的创造力。所以我觉得这句话本身就很有诗意。

(……)

(……)

我思·M+沙龙|追问“人”存在的意义

提问09:

上午我们开学对复旦的校训有了身体力行的感受。我个人来M+的目的是想用哲学思考问题,我想听一下子对MBA后期在我们以后生活里面,希望我们能够有哪些超越或者说在这里面有一些探索,或者说不一样的东西?我们来更多的是想吸收更多元的养料,作为前面的学长或者说作为陈老师您可能站在哲学的角度上,您对我们回来有一些什么新的期待呢。

主持人陈果:我一直认为世界上有两种优秀的头脑,或者说我认为这个世界有两种精英:第一种精英他永远知道怎么从别人那里去得到他想要的,他总是有办法让别人为他服务。这种人是不是精英,当然是,很聪明。但是在我心目中更高的精英是他能从别人那里得到他想要的,但他却总在想能为别人做点什么,他总在想他能为这个世界带来一些什么?他总是在想他能做点什么,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我觉得这是不同的两种优秀的头脑。

我期待MBA、M+的学习能使人从第一类优秀的头脑再进化一下,升华成第二类优秀的头脑——从这个世界得到很多东西,然后再给这个世界回馈更多的好东西。有些人经常觉得他们的优秀完全凭的是自己的才能。我觉得这是个很大的误区,我不知道这个对MBA的学生是不是也适用。我跟他们讲,你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你的幸运,比如你高考的当天没有拉肚子,没有跑错考场,你高考的那天你的爸爸妈妈没有出什么事情;然后你生在一个能供你读书的家庭,然后你生下来四肢健全……其实有很多人可能脑子比你聪明千倍百倍,但是他生长的环境是贫穷的山区,没有机会读书,他比你更聪明,但他在15、16岁就必须出来打工,因为家里没米下锅,他要养家。

人很多时候的成功毫无疑问离不开你的这一份才能,但其实真的也离不开老天的一份眷顾。人和人相互之间的祝福常说的就是“祝你好运”——运气这个东西真的太关键了,如果运气帮你,你才能差一点也没有关系,如果幸运不站在你这边,你才能再好、头脑再聪明,就算你是天才,你终究会埋没在一片沙漠当中。所以我觉得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你会看到自己的这份优秀背后除了你的才能之外,还有老天的一份幸运,而你会让你的优秀变成更多人的幸运,你会用你的优秀给那些生来没有那么幸运的人创造更多机会,让他们因为你的优秀而变得幸运。我觉得这个可能就是更大的一种优秀。我希望我们的M+也好,MBA也好,通过学习能从现在的层面提升为另一个更高的层面或者境界。

另外的话,几年前看到比尔盖茨的一个演讲,他是对哈佛大学毕业生说的,他说世界上最优秀的头脑应该用来解决世界上最重要的问题,当时他说的是哈佛大学。我也可以跟在座的各位说,你们都是最优秀的头脑,就应该致力于解决世界上最严重的问题。最严重的问题:还有不少人在拼了命地努力工作努力生活,却因为没有足够的食物而饿死,因为买不起便宜的药治病而病死,这才能世界上最严重的问题。比尔盖茨为什么这么说,其实他等于代替巴菲特,代替扎克伯格解释了他们为什么会大量捐款——因为他们觉得他们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所以他们要把这个幸运跟更多不幸的人分享,他们希望这个世界因为他们的存在而变得更美好一点,更幸运一点了,更多人得到更多生存的机会,发展的机会。一流人物,真正超一流的人物比较的往往不是财富权力,而是胸襟气度。我们MBA的同学在很多方面已经到了很高的层次了,这个高度再突破一下天花板,就是胸襟气度上的升级了。这个也是一个期待。

提问10:我想基于哲学,问一下比较接地气的问题,是从我们整个企业管理来讲。我是一个工商管理毕业的,我后面管理一个企业。之前三五年我致力于不断完善企业的业务、人员的管理,内部章程、HR的管理制度,让它更加标准化。那么,现在在人员的管理上我碰到一些问题,你的人员机构的年龄层次发生了一个很大的跨越,比如说你有50多岁的员工、40多岁的员工,也有70后、80后,现在基本上招的又是90后的员工,很大程度上我觉得自己不自觉地在做很多情怀上的管理。尤其是90后的管理,跟我们70后的管理是不一样,除了这个我们的KPI指标的一个定性,一个定量之外,从一个哲学的高度,有没有一种哲学的方式,跟我实际的这种管理能够很好地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最大的调动员工的主动积极性,能够让他参与到公司的发展当中去?

徐子建:刚才陈果老师已经示意我了,我先抛砖引玉分享几句,在你发言的过程当中,我觉得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上你有你的哲学。你特别真诚,对你的员工特别关注。

我想说的第一点,大家要理解两个词的差异:管理和领导。大家可以想一下什么是管理、什么是领导?我们MBA入学考试的时候也会提到两个词,我个人的想法跟你刚才说的其实有一点不谋而合,"管理"我觉得是大工业时代的一个产物,把员工看成机器,讲究的是效率,注重把事情做对、把事情做得更高效,所以"管理"整个落脚点是怎么更高效率地把事情做好,然后人是为做事而服务的。

"领导"又是什么?大家都在谈"领导力","领导"的关注点是在人,因为现在可能不是工业化时代了,我们第三产业占比的话已经极大地超过第二产业,甚至从第三产业的占比看可能达到60-70%,在这个过程当中,对员工的支持或者说对创造的支持远远比机器化的大生产更重要,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人扮演了更大的角色,重要的是怎么激发他们的潜力,让他们更有创造性。

第二点,回到你说我是不是能够把我们现在的实践提升到理论,甚至是哲学的高度去看,那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一下,我们在企业界有一个人称为“企业家里的哲学大师”的是谁?知道吗?马云。那马云为什么能够被称为哲学家,是因为他看到了整个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当中最重要的那个本质是什么。马云在三年前推出了湖畔大学,我们也有幸成为湖畔大学合作伙伴,马云在湖畔大学讲课的时候讲的是什么?使命、愿景、价值观,是吧?那个就是企业的文化。企业的文化我觉得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一个企业经营的哲学。我们千万以为哲学离我们现实生活很远,认为哲学在那里高谈阔论,坐而论道,很虚的东西。哲学存在于我们所有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哲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追问事情本质的这样一个学问。抛出的那个砖就是说,如果我们希望把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够再提升到哲学的层面,可能落脚点就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的落脚点是使命愿景价值观,至于要把它定成什么样子,我觉得每一家企业各有各的不同,这个是我的分享。

主持人陈果:先说一下到底什么是哲学?很多时候哲学“通天气”,指的是哲学在理论层面上显得很抽象,很形而上,比如哲学家康德、黑格尔,说的很多都是大道理,大道理里有很多宏大的概念或定义,好像就只“通天气”而“不接地气”。其实不是这样。什么叫哲学?其实一个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就是他的哲学,所以每个人其实都有他自己的一套哲学,你身上就有你的哲学。比如你会发现在国外租房子,有些老外从来不砍价,但是每次交房租都会拖欠,而我们很多中国人谈价格时砍价砍得很狠,但是砍好价,每次该交房租了,他很早就会准备好租金,准时交给房东。这里面就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哲学。所以哲学离我们的生活不远,你可以把你的任何一套具有相对系统性的、一以贯之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动方式称之为你的哲学。

好的管理者就是把每个人放到适合他们的位置上,然后让他各司其职、各尽其才。就像之前张老师说的,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一个人是没有用的。一个人之所以没有用,不是因为他真的没用,而是因为他放错了位置,是错位使他变得没用。就像一个人是方的,而那个坑是圆的,他们不匹配,自然也就无法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所以我觉得好的管理者就要尽力去了解每个人的才能、性情、长短处,然后放对他的位置,他就会发挥他的才能。其实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他的天赋或者说擅长之处,重要的就是了解他们,并且给他们发挥的机会。看出一个人身上的闪光点,根据他的闪光点找到一个适合他的坑,让他跟他的坑能融合在一起,就能发挥出他的最大能量。作为老师,这样对学生往往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天赋;或许作为管理者这样对员工,也未尝不可。

(……)

(……)

徐子建:首先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在愉快的下午跟大家有这样一个高度、深度的探讨,作为大家的同行者,给大家分享我某一天早上的一个顿悟。这个顿悟是一段话,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神来之笔给我一个感召,当时就在想:

所谓成熟就是知道做任何事情都有代价,

所谓勇气就是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敢于去支付这个代价,承担这个责任,

所谓智慧就是该放手就放手,该做就做,心有万爱,唯物恐惧(音)。

这个是我给大家的一个分享。

张厚林:前面是说人的存在,生物意义和社会意义,送给大家十二个字:保持呼吸,不要停止,永垂不朽。

主持人陈果:我觉得“存在”有两层内涵吧,第一,“存在”首先意味着生存、活着,这是一种类似于动物性的生理现象,需要的更多的是物质层面;第二,“存在”还意味着生活,也就是有意义地活着、幸福地活着,这是一个人性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更多需要的是精神世界的东西。“人的存在”应当同时包含这两个层面,这才是一种完整的生命景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