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對幼兒園學前班開刀了!家長懵圈,培訓機構這回又要亮了

學前班的潛在動力是小升初的緊箍咒!小學的“快進鍵”是在為重點中學“點招”預留課外補習時間。教育改革從來都是結構性系統工程,由於小升初的複雜性遠遠超出幼小銜接的範疇,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初中招生制度。

教育部對幼兒園學前班開刀了!家長懵圈,培訓機構這回又要亮了

近日網絡媒體曝出2018年7月初發布的《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下文簡稱《通知》)。

《通知》強調,為了糾正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嚴禁教授小學課程內容,迴歸遊戲為主的基本活動形式。

其實,在當前教育形勢下,家長已經習慣了幼小銜接的學前班內容。

一方面,不管公立幼兒園還是私立幼兒園,很多把小學課業內容作為大班第二學期的辦園特色;

另一方面,很多時候,大班後半段很多家長主動要求退園,把孩子安置到培訓機構的學前培訓班裡,提前進入小學狀態。

教育部對幼兒園學前班開刀了!家長懵圈,培訓機構這回又要亮了

習以為常的幼小銜接一旦被打破,家長可就懵了!

本來是政策性“減負”,旨在保護孩子的天性,遏制超前學習造成的拔苗助長,但僅僅整頓幼兒園,恐怕遠遠不夠。

為什麼要提前“補課”?其實還是學校超前教學的慣性左右著市場的神經。

上述所謂“辦園特色”是被小學教學“趕進度”逼出來的,而園外的學前班則與一些重點小學之間存在著“疑似”緊密的承接關係。

小學老師總認為很多知識在幼兒園都教過了,於是也就不約而同地按下“快進鍵”。

騰出時間做什麼呢?有些重點小學的老師在暗示學生家長,想考人大附中這樣的牛校嗎?參加小升初的“點招”,就得提前多學數學、物理、化學,否則根本沒戲!

小升初的緊箍咒,直接扣到了幼升小的頭上!

教育部對幼兒園學前班開刀了!家長懵圈,培訓機構這回又要亮了

​如今取消幼兒園的學前班,不是明擺著把孩子們擠到培訓機構那邊嗎?這是不是培訓機構的政策性利好呢?

當前,打擊課外培訓的重點還是學科競賽相關的提高班,不過與《通知》配套的“打擊面”很可能擴大到幼兒園之外的幼升小培訓。

而《通知》沒有涵蓋的小升初體制暗流是否也要配套考量呢?

教育改革從來都是結構性系統工程,局部的修修補補很難奏效。

《通知》中最重要的內容是第二條第5款:

小學堅持零起點教學。對於小學起始年級未按國家課標規定實施零起點教學、壓縮課時、超前超標教學,以及在招生入學中面向幼兒組織小學內容的知識能力測試,或以幼兒參加有關競賽成績及證書作為招生依據的,要堅決糾正,並視具體情節追究校長和有關教師的責任,納入規範辦學誠信記錄。

這是系統解決學前班問題的政策導向,但由於小升初本身的複雜性遠遠超出幼小銜接的範疇,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初中招生制度。

所以,我感覺,當前幼兒園和小學教育的慣性仍然會推動中產家庭逆《通知》精神而動,把孩子推向培訓機構的幼升小項目,從而增加幼小銜接的成本,而相應的示範效應還會推高社會的整體教育支出。

教育部對幼兒園學前班開刀了!家長懵圈,培訓機構這回又要亮了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MBA,國際教育知名專家;十幾年來一直從事中英教育交流、文化傳播工作,著有《留學的邏輯》《到英國去》《歐洲情調之旅》等;資深自媒體人,獲評騰訊教育“2017年度最具價值自媒體”、一點號“2017年度耕耘獎”、搜狐“2016年度留學類自媒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