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規劃,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2035年能排名全球前五嗎

上海城市規劃,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2035年能排名全球前五嗎

圖文 | 白頁說

北緯31 度14 分,東經121 度29 分, 地理座標系上的一個點。這裡春光明朗、夏日晴長、秋高氣爽、四季宜人。這個太平洋西岸曾經的小漁村,千百年來不懈前行,如今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和新興的全球城市。通江達海的上海,既懷舊又新潮,既富東方神韻又不失國際風采。這裡有吳越文化與西洋文化交織碰撞的沉澱,更有現代摩登與自然氣息跳躍融合的結晶。

規劃背景:解決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簡單地說就是以下四點:

1)經濟保持穩定增長和轉型升級面臨挑戰增多,科技創新能力和活力明顯不足,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亟待提高!

2)人口規模持續增長,2015 年上海建設用地規模佔全市陸域面積的46%,能源資源供給有限,水資源安全保障風險較高,資源環境緊約束的局面已經形成。災害性天氣頻發給基礎設施造成較大壓力,環境汙染問題日益引起市民的廣泛關注,城市安全風險日益凸顯。

3)基礎性文化設施服務能力有限,文化活動數量較少,文化產業實力較弱,國際影響力亟待提升。公共空間人性化考慮不足,公共藝術氛圍不夠濃厚,城市環境品質不夠精緻。

4)社會轉型期內,市民對社會治理的要求日益提高,新群體、新行業、新組織不斷湧現,老齡化程度加劇,高層次人才比重偏低,城市發展的軟環境仍待改善。

上海城市規劃,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2035年能排名全球前五嗎

人口總數和密度控制

緩解人口快速增長與資源環境緊約束之間的矛盾,至2020 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 萬人以內,並以2500 萬人左右的規模作為2035 年常住人口調控目標。至2050 年,常住人口規模保持穩定。

根據“六普”報告,10 年間大學文化程度及以上人口增加了近1 倍,特別是具有研究生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從“五普”的7.62 萬人上升為42.18 萬人。但總體而言,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仍低於北京、南京、武漢等城市。

上海城市規劃,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2035年能排名全球前五嗎

營造匯聚人才的政策環境,以就業政策引導人口導入與導出,優化人口結構,提高人口素質,至2035 年,主要勞動年齡人口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達到60% 左右。

完善土地、就業崗位、住房供應等政策,疏解中心城過密人口,提升新城、新市鎮的人口密度、就業崗位密度和城市空間績效,新城人口密度提高至1.2 萬人/平方公里以上,新市鎮人口密度提高至1.0 萬人/ 平方公里以上。

上海城市規劃,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2035年能排名全球前五嗎

發展願景: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嚮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

作為國內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上海的城市規劃自然是放眼國際化大都市,對標倫敦、紐約、東京等大城市發展模式,對應的提出了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與剛才所述三大城市異曲同工。下面我們來看看上海的發展願景到底都說了些什麼。

上海城市規劃,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2035年能排名全球前五嗎

01 創新之城

更具活力的繁榮創新之城

至2035 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5.5% 左右;

金融業增加值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例達到18% 左右;

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例提高到25%,跨國公司研發總部入駐數量居亞洲首位;

基本實現對10 萬人以上的新市鎮軌道交通站點的全覆蓋,力爭實現中心城平均通勤時間不超過40 分鐘;

至2035 年,創新群體佔就業人口比例大幅增長;

新增住房中政府、機構和企業持有的租賃性住房比例達到20%。

上海城市規劃,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2035年能排名全球前五嗎

重要理念:TBC(Technology + Business + Culture)產業社區

強化與創新經濟和創新發展相適應、更好吸引全球創新創業人才的服務設施和服務環境,是創新功能、產業功能、文化功能和城市功能融合發展的宜居、宜業、宜遊的城市功能區。比如美國硅谷和“第二硅谷”爾灣市、新加坡瑋壹科技園、日本關西文化科學城、法國索菲亞安蒂波利斯技術園等,都是創新、產業、文化和社區融合發展的典範。

上海城市規劃,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2035年能排名全球前五嗎

上海城市規劃,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2035年能排名全球前五嗎

02 人文之城

更富魅力的幸福人文之城

構建多元融合的15 分鐘社區生活圈,社區公共服務設施15 分鐘步行可達覆蓋率達到99% 左右;

公共開放空間(400 平方米以上的公園和廣場)的5 分鐘步行可達覆蓋率達到90% 左右;

至2035 年,力爭擁有不少於2 處世界文化遺產,大幅度提高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公共預算比例;

建成2000 公里左右的骨幹綠道;

中心城軌道交通線網密度提高到1.1 公里/ 平方公里以上,軌道交通站點600 米覆蓋用地面積、居住人口、就業崗位比例分別達到60%、70%、75%。

上海城市規劃,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2035年能排名全球前五嗎

重要理念:15 分鐘社區生活圈定義

城鎮社區生活圈按照步行15分鐘可達的空間範圍,完善教育、文化、醫療、養老、體育、休閒及就業創業等服務功能,提供全年齡段學習成長環境,建設老年友好型城市,打造全時段運營的城市,形成宜居、宜業、宜學、宜遊的社區生活圈。

城鎮社區生活圈結合行政邊界劃定,平均規模約3-5平方公里,服務常住人口約5萬-10萬人,以500米步行範圍為基準,劃分包含一個或多個街坊的空間組團,配置滿足市民日常基本保障性公共服務設施和公共活動場所。

鄉村社區生活圈內以行政村為單元,集中配置基本保障性公共服務設施、基礎性生產服務設施和公共活動場所。以自然村為輔助單元,配置滿足村民日常基本保障性公共服務設施和公共活動場所。

上海城市規劃,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2035年能排名全球前五嗎

上海城市規劃,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2035年能排名全球前五嗎

03 生態之城

更可持續的韌性生態之城

至2035 年,提高可再生能源佔一次能源供應的比例,碳排放總量較2025 年峰值下降5%;

建設用地總面積鎖定在3200 平方公里以內,生態用地(含綠化廣場用地)佔陸域面積的比例不低於60%,森林覆蓋率達到23% 左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力爭達到13 平方米以上;

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控制在25 微克/ 立方米左右,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達到100%,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

應急避難場所人均避難面積達到2.0 平方米以上。

上海城市規劃,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2035年能排名全球前五嗎

重要概念:海綿城市(城市看海)

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國際通用術語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

到2020 年,城市建成區20% 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到2035 年,城市建成區80% 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

上海城市規劃,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2035年能排名全球前五嗎

網絡化、多中心的空間體系

積極響應“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協同發展等國家戰略,從更開闊的視野和更高的定位謀劃上海未來城市發展的戰略框架,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提升主城區功能能級,控制中心城周邊地區蔓延,發揮新城、新市鎮吸納人口和帶動地區發展的作用,形成“網絡化、多中心、組團式、集約型”的空間體系。

引領世界級長三角城市群

上海城市規劃,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2035年能排名全球前五嗎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

2016 年5 月國務院通過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將上海和江蘇、浙江、安徽共26 個地級以上城市納入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範圍,國土面積21.17 萬平方公里,2014 年年末總人口1.5 億人。

規劃提出構建“一核五圈四帶”的網絡化空間格局,發揮上海中心城市作用,推進南京、杭州、合肥、蘇錫常、寧波等都市圈同城化發展,強化沿海發展帶、沿江發展帶、滬寧合杭甬發展帶、滬杭金髮展帶的聚合發展,優化提升空間利用效率。

上海城市規劃,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2035年能排名全球前五嗎

上海和近滬地區同城化發展

上海和近滬地區是貫徹落實國家戰略、實現全球城市目標的重要區域,也是學術界普遍認定的全球城市區域。基於經濟聯繫度與交通時距定量要素分析,結合文化聯繫、重大基礎設施統籌、生態環境保護、國際全球城市經驗借鑑等定性因素校核,制定區域功能網絡一體化目標和策略。

上海城市規劃,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2035年能排名全球前五嗎

在南京方向(京滬、滬陝、滬蓉)、杭州方向(滬昆)等既有通道格局基礎上,完善國家鐵路幹線和高速公路通道,拓展上海乃至長三角城市群與其他國家級城市群之間的聯繫通道,形成南京、杭州、南通、寧波、湖州等5 個主要聯繫方向。

貫通沿海大通道,向北規劃公鐵複合通道實現與環渤海經濟區、京津冀城市群的高速聯繫,向南新增公鐵複合通道實現與海西經濟區、珠三角城市群的高速聯繫。

上海城市規劃,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2035年能排名全球前五嗎

闢建中部高速鐵路通道連接線,構建服務蘇浙皖、長江南翼及京福、京廣走廊的滬蘇湖鐵路。圍繞京滬(滬陝、滬蓉)滬寧段交通分流,預留上海經由長江口、聯繫江蘇北翼、皖江經濟帶以及長江中上游的沿江高速鐵路通道。

上海城市規劃,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2035年能排名全球前五嗎

綜合運輸通道方向及構成一覽表

上海城市規劃,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2035年能排名全球前五嗎

構建“主城區- 新城- 新市鎮- 鄉村”的城鄉體系

主城區邊界劃定。中心城周邊地區現狀與中心城連綿發展,規模已達到1500 平方公里左右,中心城周邊地區是上海市域空間發展矛盾集中地區,面臨著人口規模持續增長而軌道交通及各類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水平不高、生態空間缺乏、就業崗位不足等問題。

本次規劃明確中心城周邊地區不應繼續連綿發展的總體導向,將虹橋、川沙、寶山、閔行等四片具有部分全球城市功能的地區,納入主城區統一管理,並作為規劃空間佈局優化的重點地區。

上海城市規劃,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2035年能排名全球前五嗎

四大主城片區:虹橋、川沙、寶山、閔行

規劃主城區範圍約1161 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為664 平方公里,虹橋片區86 平方公里、川沙片區97 平方公里、寶山片區84 平方公里、閔行片區199 平方公里。另外,高橋鎮、高東鎮緊鄰中心城地區也將納入主城區管理,範圍約31 平方公里。

五大新城區:嘉定、青浦、松江、奉賢、南匯

上海城市規劃,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2035年能排名全球前五嗎

完善“城市主中心(中央活動區)- 城市副中心- 地區中心- 社區中心”的公共活動中心體系

城市主中心(中央活動區)是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載區,服務全市域,包括小陸家嘴、外灘、人民廣場、南京路、淮海中路、西藏中路、四川北路、豫園商城、上海不夜城、世博- 前灘- 徐匯濱江地區、徐家彙、衡山路- 復興路地區、中山公園、虹橋開發區、蘇河灣、北外灘、楊浦濱江(內環以內)、張楊路等區域。城市主中心(中央活動區)重點發展金融服務、總部經濟、商務辦公、文化娛樂、創新創意、旅遊觀光等功能。

上海城市規劃,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2035年能排名全球前五嗎

重要概念:中央活動區空間範圍

2004 年,大倫敦空間戰略規劃首次提出了中央活動區(Central Activity Zone,CAZ)的概念。中央活動區是一個多功能融合的城市公共活動區域,包括面向全球的金融和商務中心、獨特的建成環境和文化遺產、全球性購物和旅遊目的地、戰略性文化和國際會展功能等,擁有法律、醫學、學術、政府和公共機構等各種機構,是全球城市功能的核心承載區。

本次規劃在借鑑大倫敦空間戰略規劃的基礎上,結合上海發展實際,對上版總規確定的中央商務區、市級中心以及發展較好的世博- 前灘- 徐匯濱江地區、徐家彙、衡山路- 復興路地區、中山公園、虹橋開發區、蘇河灣、北外灘、楊浦濱江(內環以內)等連綿地區進行整體考慮,確定了中央活動區的規劃範圍,總面積約75 平方公里。中央活動區將代表未來上海的主要形象,承擔全球城市核心功能。

公共活動中心是城市公共功能的核心承載區,根據國際發展趨勢,全球城市的公共活動中心經歷了多功能融合和多中心網絡的演進過程,功能更加綜合,更突出人的體驗和活動。

上海城市規劃,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2035年能排名全球前五嗎

比如,大倫敦地區面積約1584 平方公里,人口規模約820 萬人,結合公共交通站點,綜合設置商業、休閒、辦公、住房、公共服務、開放空間等功能,形成了國際中心(2 個)—大都會中心(13 個)—主要中心(34 個)—地區中心(150 個)—社區和地方中心的五級公共中心體系。同時,大倫敦空間戰略還提出設置中央活動區,以國際中心為核心,融合已有中央商務區、中心商業區、休閒娛樂區等功能,作為城市公共活動中心以及全球城市功能的核心承載區。

上海城市規劃,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2035年能排名全球前五嗎

城市副中心是面向市域的綜合服務中心,兼顧強化全球城市的專業功能,包括9 個主城副中心、5 個新城中心和2 個核心鎮中心。在中心城內繼續提升江灣- 五角場、真如、花木- 龍陽路3 個主城副中心的功能,並新增金橋、張江2 個主城副中心。

上海城市規劃,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2035年能排名全球前五嗎

將生活圈作為社區公共資源配置和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在每個生活圈內規劃形成社區中心,強化基本服務功能15 分鐘步行可達,保障市民享有便捷舒適的公共服務,營造宜居、宜業、宜學、宜遊的社區環境,提高生活品質。

上海城市規劃,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2035年能排名全球前五嗎

【後記】全球城市與GaWC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由霍爾(Peter Hall)等人最先提出並深入闡釋了“世界城市”(the world cities),1972 年海默(Stephen Hymer)開創性地提出利用跨國公司總部數量來衡量世界城市的重要性,八十年代由弗裡德曼(J. Friedmann)等人提出假說並系統研究了“世界城市”(the world city),1991年薩森(Saskia Sassen)基於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化和全球服務經濟的迅猛發展,系統闡述了世界城市的全球服務功能,進而首次提出“全球城市”(the Global City)的概念。

城市排名分為四大等級

Alpha(一線城市)、Beta(二線城市)、Gamma(三線城市)、Sufficiency(自給自足城市,也可以理解為四線城市)。

而每個大的等級中又區分出多個帶加減號的次等級。在每個檔內,分為最高級別++,和第二檔+,無+,以及-檔的標註,比如Alpha++就是第一檔一線城市,Alpha是+第一檔第二線城市。

上海城市規劃,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2035年能排名全球前五嗎

在2018年的排名中,超強一線的Alpha++級城市只有兩個,分別是倫敦和紐約;而一線強市Alpha+城市有7個:新加坡、香港、巴黎、北京、東京、迪拜、上海。

上海目前排名全球第九,跌倒2008年的排名,那麼2035年,上海能排名前五嗎?

上海城市規劃,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2035年能排名全球前五嗎

(全文完)


圖文 | 白頁說

一隻搬運文字的攻城獅,一個專注都市生活的青年號,這裡有旅遊、有故事、有詩和遠方。喜歡請關注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