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中國能夠成功抵禦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不是偶然的?

為什麼說中國能夠成功抵禦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不是偶然的?

舉世震驚的亞洲金融危機,於1997年5月首先在泰國爆發,之後迅速波及整個東南亞,不久就北上韓國、日本,突破這兩個富裕國家的經濟防線,隨後又擴大到非洲、拉丁美洲,並開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美國的經濟發展。

為什麼說中國能夠成功抵禦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不是偶然的?

亞洲金融危機的主要受害國與我國在地理位置上較為接近,經貿關係較為密切,因此我國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這場危機的影響和衝擊。這場衝擊可以說是全方面的,涉及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匯率穩定、經濟增長等方面。在亞洲發生金融動盪的情況下,我國經濟和金融業保持了穩步前進、健康發展的勢頭,成功地避免了金融危機的衝擊,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和讚譽。

為什麼說中國能夠成功抵禦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不是偶然的?

中國能夠成功抵禦這場危機,既包括前期具備的經濟基礎,也包括在危機來臨時作出的正確決策。因此,我國不僅成功地頂住了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並且為亞洲地區金融形勢的緩解作出了舉世矚目的貢獻。我國前期具備的一些有利條件,是東南亞一些國家所沒有的,如經濟快速發展又控制了通貨膨脹,外匯儲備超過1400億美元,人民幣幣值穩定,對資本流動實行嚴格管理,利用外資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為主,間接投資以吸收中長期項目貸款為主,結構比較合理,外債控制在安全線以內,等等。除了這些有利的條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國政府在應對危機時採取的及時、正確的做法。這些做法包括:

為什麼說中國能夠成功抵禦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不是偶然的?

第一,1996年針對我國經濟運行中出現的過熱現象,中央決定以整頓金融秩序為突破口,採取緊縮性的財政、貨幣政策,以使中國實現了經濟運行的“軟著陸”,穩定了人民幣幣值,保持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良好勢頭,這些為中國抵禦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主動地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在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發展金融市場的過程中,中國政府及金融管理部門對金融風險保持了高度的警覺,對某些方面的隱患及時、主動地採取了防範和化解的措施,從而將金融風險控制在不致對金融系統和經濟運行構成嚴重威脅的限度之內。

為什麼說中國能夠成功抵禦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不是偶然的?

第三,循序漸進地實行對外開放。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我國政府充分認識到如果國家對外開放的步伐過大、過急,金融市場大門洞開,就會遭受外來投機集團的大規模衝擊。落後國家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實行合理的匯率政策、循序漸進地實行對外開放。

第四,連續兩年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主要包括:增發國債,擴大支出,增加基礎設施投資;提高出口退稅率,鼓勵出口信貸和出口信用保險;調整進口設備稅收政策,鼓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發行特別國債,補充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資本金;增加對低收入者的轉移支付;削減政府消費,鼓勵社會投資。

為什麼說中國能夠成功抵禦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不是偶然的?

通過上述做法,進一步理順了政府和企業之間的關係,減輕了企業和社會的各方面負擔。此外,啟動了積極財政政策的配套措施,包括制定貨幣政策、投資政策,進行國有企業改革,啟動國內消費市場等。實踐證明,當時中央採取的決策是非常及時、正確的,取得了明顯成效,為防範國際金融風險創造了有利條件,是成功抵禦亞洲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

為什麼說中國能夠成功抵禦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不是偶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