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渭區以「黨支部+」扶貧模式,助推產業脫貧

脫貧攻堅,最有力的武器是產業,最根本的途徑是發展。根據中央、省、市文件精神,臨渭區結合自身實際,把培育產業作為精準扶貧的基礎和支撐,把產業脫貧作為全區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主抓手,全區樹立“黨支部+”思維扶貧模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引領帶動作用,堅持把黨建工作與產業扶貧統籌結合,綜合施策,持續給力,聚力脫貧攻堅。先後探索出了“黨支部+產業+貧困戶”、“三變改革強產業”、“村村建園,企園帶動”等多個產業扶貧模式。實現了產業扶貧全覆蓋,既為貧困群眾找到了脫貧的路子,又推進了優勢主導產業新的發展,增強了貧困群眾的獲得感。

“黨支部+產業+貧困戶”模式:拓寬貧困戶增收渠道。臨渭區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在產業幫扶中的組織保障和橋樑紐帶作用,結合各區域資源優勢特點,突出示範效應,精準施策,科學引導貧困戶發展培育增收產業。崇凝鎮永慶寺村黨支部結合村情,採取“黨支部+光伏產業+貧困戶”模式,大力實施“農光互補”光伏扶貧項目,成立新能源農民專業合作社,幫助貧困戶爭取扶貧政策和資金,完成項目建設資金籌措。目前,合作社已將全村103戶貧困戶納入合作社,並與國家電網公司簽訂了長期購電合同,一期已經實現併網發電,貧困戶年人均分紅可達3000元;二期項目建成後,預計項目年收益70餘萬元,貧困戶年人均分紅在7000元左右。

“黨支部+包聯單位+生產基地+貧困戶”模式:合力攻堅讓群眾口袋鼓起來。為確保扶貧資金用在刀刃上,讓貧困戶變被動參與為主動脫貧,臨渭區探索出“黨支部+包聯單位+生產基地+貧困戶”模式,結合村情民意,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致富產業發展格局,努力增加貧困群眾收入。渭南葡萄產業園扶持帶動下邽鎮北七、神寺、東關、城南4個村的貧困戶發展葡萄產業,定期為貧困果農提供技術培訓,邀請專家現場指導,促使貧困戶熟練掌握葡萄種植技術,示範帶動園區80%以上貧困果農發展避雨栽培。

“黨支部+村級經濟合作組織+貧困戶”模式:激發農村發展活力。臨渭區結合“三變”改革工作,由基層黨支部牽頭成立村級經濟合作組織,建設具有各村產業特色的產業示範點。並通過加強財政資金引領,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農村經濟發展。產業收益首先保證農民群眾、貧困戶利益,剩餘部分用於村集體經濟積累以擴大產業再發展和改善基礎設施,實現“輸血”與“造血”同步。臨渭區率先在陽郭鎮高李村、橋南鎮天留村開展試點,輻射帶動全區15個“三變”改革試點村整體推進。陽郭鎮高李村三面環溝,荒坡、蘆葦地近千畝,是典型的貧困村。該村為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土地、資金和管理等問題,創新實踐了“土地化零為整”,即通過不同等級的土地集中置換,使大部分群眾獲得了集中、連片的土地,發展獼猴桃產業2100餘畝。在此基礎上,村上成立了高李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下設獼猴桃種植園區、獼猴桃儲藏加工園區、光伏發電園區、養殖園區和產業旅遊服務中心,群眾和貧困戶可通過貼息貸款、現金、土地等入股,村集體公司每年農民群眾、貧困戶分紅。

“黨支部+產業託管+貧困戶”模式:探索特殊群體脫貧路徑。

為徹底解決無生產經營能力貧困戶的致富問題,臨渭區積極探索產業託管扶貧模式,在協商一致、自願合作的前提下,採取生產資源集中管理、產業發展集中規劃、產業收益集中分配的方式,促進貧困戶和專業合作社、產業大戶的經營合作。故市鎮根據轄區種植、養殖產業實際,在喬田、易西、三高、吳章等村積極試點產業託管模式,以點帶面幫助貧困戶增收致富。截至目前,易西村綠鼎果業合作社帶動易西、朱家、吳章等村貧困群眾,當年實現人均增收500元;吳章村宏新種羊養殖家庭農場與周邊貧困戶簽訂代養協議,實際託管養殖奶山羊150餘隻;三高村夏友桃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已帶動貧困戶發展桃子,將產業發展和脫貧攻堅有機的結合起來,讓貧困戶通過入股分紅、就近務工、技術指導等形式和集體形成了利益聯動機制,為群眾增收致富提供了保障。

“黨支部+扶貧園+貧困戶”模式:脫貧攻堅的新抓手。 壯大集體經濟是貧困村摘帽、貧困戶脫貧的基礎和保障,臨渭區緊抓關鍵,創新模式,精準發力,有效促進貧困村、貧困群眾增產增收。明確了扶持對象、扶持方式、產業項目、補助標準等。通過“財政注資、單戶入股,村村建園、企園帶動”的方式,在全區81個貧困村成立了村集體經營管理公司,公司通過自主發展、委託運營、合作經營、發包租賃等方式開展運行。目前,區財政為促進村集體公司啟動運營已向每個貧困村集體公司注入資金20萬元,村集體公司共集中連片流轉土地5000餘畝,建設種植、養殖、光伏、加工和休閒旅遊等產業扶貧園區,帶動貧困戶達到7000餘戶。

以行政手段推動產業扶貧。臨渭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產業扶貧工作,及時傳達中省市產業脫貧會議精神,提高政治站位、理清工作思路、強化工作作風。制定出臺《臨渭區產業扶貧扶持扶持辦法(試行)》《關於推行‘村黨組織+’模式促進產業扶貧工作的通知》等多個重要文件。區委常委會、區政府常務會、區脫貧攻堅指揮部、區產業扶貧專項指揮部定期不定期召開產業扶貧推進會、交流會、觀摩會,專題研究產業扶貧工作。堅持推行全體區級領導聯鎮(街道)包村工作機制,現場督促和協調解決產業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區委督察組、區政府督察組、區脫貧攻堅指揮部督察組、區產業扶貧辦公室督察組堅持對落實進度和成效實行追責問效。

以產業規劃引領脫貧攻堅。在落實《渭南市臨渭區‘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基礎上,印發《2017年臨渭區產業脫貧規劃實施方案》,指導全區紮實有效開展工作。組織區農業系統力量先後深入到陽郭鎮石鼓山村、肖底村和崇凝鎮靳尚村,為430戶貧困戶量身定製產業脫貧計劃,同時,18個街鎮和81個貧困村立足當地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實際,統一健全完善產業脫貧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全體包聯幫扶幹部與有產業發展意願的貧困戶協商制定產業脫貧計劃,在全區範圍內實現了產業脫貧規劃(計劃)引領的全覆蓋。

以農技幫扶助推產業發展。在全區範圍內開展“百名農技人員包聯千戶貧困群眾產業扶貧”活動,與全區貧困戶開展技術幫扶對接,開展技術培訓300餘場次,發放各類技術資料6000餘份,解決生產生活技術難題2100餘個,培育幫扶典型46個、技術明白人400餘人。組建產業扶貧技術宣講團,按照“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深入到全區81個貧困村圍繞葡萄、獼猴桃、花椒、櫻桃、大棚蔬菜等產業,逐村開展產業技術培訓,實現了參訓貧困群眾至少掌握一項產業發展技術本領的目標。建立區產業脫貧技術服務110平臺,印發技術服務明白卡1.6萬份,為81個貧困村派駐包村技術幹部,為每個非貧困村確定1名技術服務聯絡員,成立5支技術服務小分隊,經常性深入一線指導貧困村和貧困戶發展產業。

臨渭區以“黨支部+”扶貧模式,助推產業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