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先生致辞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观点财经》启播

(本文系贾康先生在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SFC)《观点财经》启播暨智库合作机构签约仪式上的致辞发言)

贾康先生致辞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观点财经》启播

贾康先生致辞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观点财经》启播

谢谢主持人,尊敬的王义军书记,赵随意总编,尊敬的到会各位嘉宾,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参加今天《观点财经》的启播暨智库合作机构签约仪式。在来的路上才知道,需要我来做一个简短的致辞发言。我想借这个机会谈三层意思。

贾康先生致辞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观点财经》启播

第一,谈一下自己作为一个多年从事研究工作的学者,怎么理解《观点财经》。显然从逻辑上讲,我们这个栏目启播以后要有观点,观点要落在财经上。财经这个含义就相当广阔了:我多年从事的是国家层级的财政研究,“财”字当头,“以政控财,以财行政”怎么优化;我们大量的企业家朋友,整天要考虑怎么样把自己的公司、企业的财务管理好。我们千家万户的老百姓,现在越来越明确地概念就是家庭要有“财富管理”,这个“财”字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间,它有非常丰富和深刻的道理,相关的“生财有道、聚财有度、用财有方”到底怎么掌握好?这个“财经”概念显然是在大千世界中关系着国计民生,又落在老百姓居家过日子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上面,实际上构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形成了大系统。财经是从财而入经,形成的经济大系统又和社会各个方面息息相关——显然,我们社会中要把财经必须处理的运行优化的问题解决好的话,就需要有观点,这个观点我看来,它特定的价值首先是观点应该有份量。所形成的观点是要从现象争取看到本质,如果说到观点的水准,应该最后落到能够洞悉规律,对实际生活中产生有益的帮助。这种观点在表现形式上,需要有它的敏感性、还要体现它的生动性,保持它的深刻性,要力求很中肯地落在建设性上。这是在观点方面我觉得第一个必须的要求。有份量之后,第二还应该有影响,即这个观点形成以后,在我们的社会大系统里,最好能够上达天听,下接地气,帮助咱们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各个方面贡献自己的观点以后,应有充分的交流,必要的争鸣,凝聚最大的共识即最大公约数。刚才主持人的一句话非常精彩:我们这个《观点财经》形成的一个理念,就是“我们比我更精彩”,要把方方面面的观点合在一起,来共同推进我们的社会进步,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这是我对于《观点财经》这样一个表述自己的一点解读,我觉得它恰逢其时,我们的启播,就是要在把观点落在财经这方面,做出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贡献。

贾康先生致辞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观点财经》启播

第二个层次我想谈的看法,是切实有感受,来到我们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以后,时间不长,但接触到的信息,我认为我们的全媒体集团形成了高水准的大战略思维,它后面将配套的是我们行动上的大手笔。全媒体我已经有了初步理解,即现代生活媒体概念的所有要素,我们无所不包,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适应创新的要求,对接市场即对接中国和全球经济社会的市场运行。我们当然立足的是珠三角大湾区,是这一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增长极区域,现在公认的沿海珠三角、长三角要一起引领着全国而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宝地。我们广东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现代化的排头兵,立足于这样一个区域,立足于现在说的大湾区,我深信在我们这种高水准的战略思维引领和所有的相关人士的努力之下,我们一定会面对全国,面对全球,面对未来而大有作为。我注意到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已经形成了带有宗旨性质的语意非常鲜明的两句话。第一句话: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第二句话:用户体验检验一切。我们根本的国家利益,实际上就是和人类进步融合在一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宏大叙事下的中国一定要现代化。在工业革命我们落伍之后,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已从未如此接近伟大民族复兴的愿景。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中国怎么样真正能够在现代化道路上崛起,在“强起来”的时代成为现代化强国,就要看未来这三十几年。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落到我们的工作上,第二句话我觉得它的意义非常丰富和接地气,就是用户体验检验一切——我们研究供给侧创新,这种创新的供给能够引领需求,激发需求的潜力,最后落在哪里呢?可以最浓缩地说,就是用户体验上。社会上的老百姓、广大用户认同你,提供的用户体验让他们感觉需求得到了满足,这是硬道理。这很好体现了现在中央最高决策层所说的我们所做的工作是以人民为中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一定要把所有的努力,对于现代化的追求,落在老百姓的用户体验的认同上。我觉得这是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非常好的宗旨和创新发展的理念。

贾康先生致辞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观点财经》启播

最后一个层次,我要借这个机会在创新取向上,衷心地祝愿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推出的《观点财经》,在启播之后能够不负使命,在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创构辉煌!谢谢大家。

贾康先生致辞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观点财经》启播


贾 康 介 绍

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中国财政学会顾问,中国财政学会PPP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发改委PPP专家库专家委员会成员,北京市等多地人民政府咨询委员,北京大学等多家高校特聘教授。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曾受多位中央领导同志邀请座谈经济工作(被媒体称之为“中南海问策”)。担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财税体制改革”专题讲解人之一。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中国软科学大奖获得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曾长期担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1988年曾入选亨氏基金项目,到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2013年,主编《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发起成立“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和“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任首任院长、首任秘书长),2015年-2016年与苏京春合著出版《新供给经济学》专著、《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以及《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获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央视的“2016年度中国好书”),2016年出版的《供给侧改革十讲》被中组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国家图书馆评为全国精品教材。2017年领衔出版《中国住房制度与房地产税改革》、《新供给:创新发展,攻坚突破》、《构建现代治理基础:中国财税体制改革40年》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