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了,你可以從大學帶走什麼

畢業了,你可以從大學帶走什麼

每一年的這個時節,同樣在這個禮堂,都會有一個老男人或者資深美女,作為導師代表發言。他們或念念叨叨、或語重心長說一大段話,歸結起來就兩個字:理想!理想很空,老師很窮,如果要讓老師送給大家一個不花錢的臨別禮物,理想大約是最好的選擇。

1987年,廈門大學中文系有一個畢業生叫鄒振東,他寫了一首情詩:

如果不曾相許/為什麼你會娓娓遊入我的夢裡/既然曾經相守/為什麼我又要默默從你的瞳仁離去?

都說/這便是分別/這便是失戀/這便是匆匆無情匆匆無語!

這首詩是為廈大中文系畢業紀念冊寫的扉頁,後來它成了整個廈門大學1987屆的畢業寄語。今年畢業季,在你們刷屏的文章:《今晚,我還是廈大的學生啊!》我看到了你們同樣的眷戀。

畢業了,你可以從大學帶走什麼

其實,對一所大學的真正留戀是從收拾行李開始的。30年前,我的眼淚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掉的。我多想把整座大學都揹走,揹走我的無憂無慮。可是我痛苦地發現:當歲月潮水般從我腳下退去,它便留下了我的一切,我帶不走一件行李。

這是所有畢業生永恆的情結。今天,你同樣會追問,當我離開這所大學時,我可以帶走什麼?你會發現,校園帶不走,食堂帶不走,圖書館帶不走,實驗室帶不走,老師帶不走。

那麼,你可以從大學帶走你的什麼呢?

首先,你可以帶走廈門大學的logo。你的未來履歷,將永遠打上“made in廈大”的商標。你未來會填無數的表,廈門大學是除了你的名字和性別之外出現頻率最高的文字。極端地說,你的名字還可以改——你可以更名,你的性別也可以改——你可以變性,但你的這個學歷永遠不能改。

其次,你可以帶走廈門大學的“夢想”。易中天教授說,大學是用來蒸桑拿的,你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在這裡接受薰陶。未來你做夢夢見最多的地方,一定是大學。

離開大學,最要緊的是記得開窗子。你未來可能很窮,也可能很成功。但無論如何,你都要提醒自己,它們並不是你生活的全部。如果你勇於在牆上開窗,你就會看到一個又一個新世界。

其實,大學最值得帶走的不是知識,而是“45度角仰望星空”的姿勢。在大學,100個人中,99個人都是抬頭看天空的人,難得有一個人低頭看地下,這個人是出類拔萃的人。一旦畢業出了校門,99個人都是低頭看地下——一方面競爭非常慘烈,另一方面誘惑特別多,兩個巴掌打下來,不用教你,你自然會懂得面對現實。難得有一個人抬頭看天空,他不是瘋子,就是出類拔萃的人!

其實,成功學很簡單!那就是無論現實多麼殘酷,還是多麼誘人,把大學時這個習慣的姿勢專業地保持30年!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那一天看到你們拍畢業照,最後把所有的學士帽、博士帽都丟上了天。20年後,你是否還有勇氣把你頭上戴的烏紗帽,或者把你換來的任何帽子,扔到天上去,讓笑聲響徹雲霄?

所以,我有一個“百分之一理論”:人生一百次謹小慎微,要有一次拍案而起;人生一百次放浪形骸,要認真地愛一次;人生一百次不越雷池一步,也要瀟灑走一回!一定要在人生的內存,給自己,給至愛的人,留一個百分之一空間,不隨波逐流。

畢業了,你可以從大學帶走什麼

要做到這樣的百分之一,我的建議是永遠帶走和大學的臍帶關係。

這種臍帶關係,最重要的是一種永遠的批判精神。永遠對現狀不滿足,永遠想改造世界,也永遠擁抱世界上的美好。

從一所大學可以帶走的,就是這所大學最想傳播的。大學最驕傲的傳播,就是它的學生畢業。比如今天,一所廈門大學,將複製出成千上萬個“小廈門大學”,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傳播這所大學的文化和價值!

當嗚嗚咽咽的南曲迷濛了春江月,敲碎人心的腰鼓裸露出黃土地,跺跺腳,走出去,便有一次噴薄、一種悲愴、一進血氣。邁過這一瞬,我們就已成熟,擁抱環宇,頂天立地。


刊登於《意林原創版》2016年第12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