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歌死亡事件:一句「對不起」,就可以抵消一切嗎?

1、留學日本的女生江歌被害的事件,一直牽動著大家的人心。今天,江哥媽媽在池袋發動簽名,希望判處陳世峰死刑,得到了眾多網友的支持。

江歌死亡事件:一句“對不起”,就可以抵消一切嗎?

不過大家更關心並且一直處在輿論漩渦的,則是江歌的好友劉鑫,江歌為了保護她,走出家門與兇手陳世峰談判,結果被陳世峰殺害,而在這個過程中,劉鑫卻一直緊閉家門。

事後的劉鑫竭盡一切努力撇清自己和案件的關係,她的父母更是拉黑了江歌媽媽。萬般無奈下的江歌媽媽把事情公佈在網上,兩百多天後終於接到了劉鑫父母的電話,不過這個電話裡沒有任何安慰和愧疚,更多是威脅和指責。

江歌死亡事件:一句“對不起”,就可以抵消一切嗎?

其實,心理專業的人的包容度都是很高的,正因為我們選擇面對人性深處的善與惡,所以我們能對人有更多的理解。

我可以理解,劉鑫在江歌大聲斥責兇手時,自己躲在門後不敢出來,可能是因為遭受了陳世峰的威脅,內心嫉妒恐懼選擇逃避。

我也可以理解,劉鑫在聽聞江歌的慘叫後,拒絕出門救助,或者打開門讓江歌躲避兇手。這可能是因為危機情況下,人出現劇烈的情緒反應,認知功能停擺以致於無法做出正確的選擇,也就是俗稱的“嚇懵了”。

我甚至可以理解,她為什麼不報警或者呼救,這可能是因為她明白自己無力阻止一切,還會激怒兇手導致自己成為第二個受害者。

人心是脆弱的,驚怖之下選擇保護自己,這是可以原諒的。

但她在案件發生後選擇撇清自己,迴避與死者父母見面,拒絕成為證人指控兇手,還有其父母毫無悔意的電話,則讓我無比的憤怒。

看得出,對於劉鑫而言,江歌為她獻出的生命,只是一碗餛飩而已。她痛恨這件事給她帶來了負面評價,她迫不及待地想忘掉這件事,繼續她美好而自由的生活。

江歌死亡事件:一句“對不起”,就可以抵消一切嗎?

她指責江歌媽媽公佈了她的信息,她的父母請了律師要告江歌媽媽侵犯隱私權。

然而,這從道理上站不住腳,任何公民都有協助司法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的義務,《刑事訴訟法》第六十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

劉鑫作為事發當時的關鍵證人,又和兇手存在過情侶關係,能指證兇手的作案動機,她的避而不見,其實是違法的。

這段時間我一直關注著這件事,我希望劉鑫能在今年12月11日再次開庭時,為江歌作證,指控兇手的殘忍行為,幫助司法機關將兇手繩之以法。

我更希望劉鑫能為自己的逃避行為,向江歌媽媽道歉。我甚至建議網友先停止網絡暴力,讓這一切回到正軌。

昨天劉鑫首次面對解釋的新聞上了熱搜,我特意點開視頻。

然而這個視頻,只讓我感到了透心涼,我突然覺得我錯了。網友們施加的壓力,似乎還不怎麼足夠能讓一個人,改變她錯誤的想法。

當然,這次的道歉視頻只激怒了更多網友,讓一些曾經對這件事持有中立看法的人失望,讓人不禁對人性再一次地發笑。

2、

過激的話我不想說,我只想在這裡科普一下,什麼樣的道歉能獲得受害者和大眾的原諒?

有種失敗的道歉叫“偽道歉”,它不僅會讓受損的關係無法恢復。還會對被冒犯者造成更深的傷害。

美國學者艾倫.艾扎爾在《道歉的力量》一書中,列舉這種傷害別人的“偽道歉”,它有如下的表現。

(1)含糊不清或不完全的認錯

道歉很多時間不被對方接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犯錯的人用一種含糊或者不完全的方式陳述自己的過錯。

在視頻中,江歌媽媽問劉鑫:江歌的死到底和你有沒有關係?

劉鑫回答:我和三叔(江歌)關係好,是因為........

我們看到江歌媽媽在會面一開始時,是竭盡全力剋制自己的情緒的,還說了“很高興見到你,劉鑫”。

說明江媽媽是個通情達理的人,如果劉鑫不是一開始就把這個問題搞砸了,也許她真的能得到江媽媽和網友的原諒,得到她夢寐以求的,網友不要再拿這個事打擾她。

這個問題只要回答“有關係”就行。

艾倫.艾扎爾認為這樣的道歉會極大激怒被冒犯者,這種多餘的解釋似乎表明自己根本沒做錯什麼,也根本不瞭解自己的行為對他人造成了什麼樣的傷害。這種道歉只會極大地惡化情緒。

(2)“實用主義”的道歉

有兩種動機的道歉是錯誤的,它不僅令人厭惡,還會引來更劇烈的批評。

一種叫“為了緩解內在情緒困擾而道歉”,一種叫“請別瓦解我的社會支持”。

曾經我在文章中寫到過,我和猴子兩人在幼兒園時,為了在六一捏玩具大賽中獲得成績,悄悄地偷了班主任藏起來的橡皮泥。最終不僅害得六一比賽泡湯,還害得自己買了橡皮泥的小光被老師當成小偷,還被打了一巴掌。

猴子主動找老師認錯了,當我也想走進教室時,猴子攔住我說。

“漁,你敢進去我一輩子看不起你,我受不了內心的自責才去找老師自首。你不是成績好嗎?有種你還大家一個快樂的六一,有種你去撫平小光內心的痛苦,難道你也要像我一樣道歉了就沒事了嗎?”

這話從一個三年級學生的嘴裡說出,我第一次知道,有時候道歉就是一種逃避。今天在書上看到了它的定義,這叫“為了緩解內在情緒困擾而道歉”。

劉鑫對江歌的死並沒有太多的內疚,她主要是流露了第二點“請別瓦解我的社會支持”。

在這種情況中,人們為了回應外在環境而道歉,更準確地說,他們是通過道歉來避免遭到拋棄、汙名化、名聲受損、或是任何形式的懲罰。

劉鑫在道歉中有這麼一段:“我今天是讓阿姨來出氣的,所以我今天很誠懇地來了,您說什麼我也就不(反駁)了,我希望能和您統一戰線,你接受我好不好?”

這樣的道歉,流露了自己明顯的策略(讓你出氣的),表達了自己目的(不希望被網友謾罵,希望和您統一戰線),還隱藏了自己的委屈(也就不反駁了),這種形式的道歉被稱之為“實用主義”的道歉。

艾倫.艾扎爾認為,這樣道歉得不到大眾的認可,因為這種道歉和那些感情洋溢的道歉相比,是不夠真切或者比較沒用的,人們更喜歡有內涵的道歉。

不過作者也認為,這樣的道歉也有一定意義,尤其是在國與國之間的和諧共處上,至少這樣的道歉能讓道歉者感到壓力,避免他們重蹈覆轍,這是很多為避免戰爭的人努力為之奮鬥的成果。

確實,目前日本對於“慰安婦”的問題,連“實用主義”的道歉都沒,只能說明對於他們而言,外界的壓力不夠大。

(3)道歉中的“一票否決”

這是一種極為噁心的道歉形式,它的具體表現是。

“確實這件事上我做錯了,但是你也不能那樣對我啊。你不應該生氣,你應該和顏悅色地和我說,雖然我知道你這麼說了我也懶得理你。反正你後面對我的態度不好,所以我做的一點錯都沒有!”

最噁心的還有。

“知道嗎?正是因為你這種態度,所以我幹那些傷害你的事理所應當,你信不信,你再這樣,我收回一切形式的道歉,還會讓你更加痛苦。”

我查閱了許多人際交往,尤其是講道歉的書,都沒有提到這種形式的道歉,於是我把它命名為“一票否決”式道歉。

不能否認,這種“一票否決”式道歉在我們社會上大量存在,劈腿的渣男、出軌的渣女、背信棄義的朋友、本該為此負責的領導、以及本次道歉的主角劉鑫都在大量使用這種語氣。

我很想問這些人,誰給你們的權力要求受害者,謙卑地接受你們的“道歉”,快速地給出原諒,盡一切可能避免你們的損失,儘量低調地避免打擾到你們。

如果道歉的一方盛氣凌人,那他到底是為了修復我們的關係,還是為了碾壓一個你們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弱者。

我們充滿痛苦的訴求,在你們耳中難道只是蒼蠅的嗡嗡叫,你一揮手我們就得躲得遠遠的。

我希望這樣的人,你們能學會面對錯誤,不然終有一天,你死不改錯的驕傲會把你拖進地獄的深淵。

(4)道歉中不要說出一些有悖目前事實的話

江歌死亡事件:一句“對不起”,就可以抵消一切嗎?

江歌死亡事件:一句“對不起”,就可以抵消一切嗎?

這點很重要,希望劉鑫能明白。哪怕對方真的誤解,也要由第三方來解釋。

3、

如果你真的做錯的某些事,你就要避免上述誤區,做一個真正懂得道歉藝術的,很多時候道歉真的有力量的。

想要化解衝突,除了爭論誰更有權勢、誰更好之外,還有一種別具意義的方式,就是道歉,這也是一個人情商和智慧的體現。

亦舒說過:道歉讓人們為所欲為,以為一聲對不起可抵消一切。

可是對於有些人來說,一句“對不起”就是她的一切啊,哪怕這句話多麼的空洞,多麼的漫不經心。

讓我們都對這個世界溫柔一點吧!

-----------------------

劍聖喵大師:高校心理學教師,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青年學術帶頭人,省心理指導委員會理事,

著有《優秀的人,從來不會輸給情緒》,

微信公眾號:劍聖喵大師(ID:swordpain)

願得我心如明月,獨映寒夜迷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