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自己做學生,我發現……

當我自己做學生,我發現……

好奇嗎?我自己怎麼做了學生呢?原來——

1

我最近不是加入了一個群嗎?我們簡稱“貓群”,因為群主是“剽悍一隻貓”(網絡大神,85後,簡書籤約作者,Linkedin中國專欄作者,英語老師,演講教練,一年採訪100位大神級牛人的獨立採訪人。),大家在裡面交流、學習、共同進步,想一想挺像一個班級的,群主就是班主任,他的助理就是班長,哈哈!

這個群裡,很多人都是小年輕,30歲以上的,就算大齡了。他們每天時間充沛,精力充沛,聊天、分享,經常得到班主任的誇獎和獎品——紅包。我就看著眼紅啊,也想表現一下,博得老師的青睞。可是,我一沒時間閒聊,二看群的時間也少,三來年齡層次不同,話題也不一致,我每天就談談教育,人家都是說人生啊、理財啊、健身啊,等等,所以,一直在班裡默默無聞。

於是有一天,我一時心血來潮,就找班長彙報思想了。我說我寫文章怎麼怎麼樣,發表了多少多少篇,閱讀量多少多少,不能因為話題不一致,就不關(表)注(揚)我啊!調動積極性的方式要多樣一點嘛!……

說白了,我就是因為覺得沒得到重視,沒得到表揚,有點兒失落啦。畢竟,不是付了費用嗎?覺得沒得到關注,錢花的不值了。(哈哈,心理很陰暗啊!)

班長與我溝通了很長時間。我也發覺自己的被忽視,原因很多在自己身上(沒辦法,咱就是那麼善於自省,哈哈)。然後我就帶孩子睡覺了。

第二天一早看微信,班長說貓老師要和我聊聊,卻因為我睡著了就錯過了,趕緊再聯繫班長。後來加了貓老師好友,聊了一會兒。當他問到:你向我自薦過嗎?你主動加我好友了嗎?我啞口無言。(當然,後來他也指導了我不少不再細說)

這件事,讓我深深反省。

2

一、學生的需求,老師能不能滿足?

我自己本職工作是教師,每天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習以為常,有沒有深入想過,學生需要什麼?當我自己成為學生,我也希望得到關注,獲得表揚,我是一個成年人,還有這樣的需求,那學生只會更需要。所以,作為教師,是不是能夠更廣泛地關注學生,多給予表揚、或者激勵、或者展示的機會。

二、評價的標準,能不能多樣?

貓老師在群裡,最經常表揚的,就是哪一位同學的文章上了簡書首頁,我對此頗有微詞,因為簡書只是一個平臺,有他自己的喜好和評價標準,不能說我不上就是文章不好啊。

由此我想到,老師對學生的評價標準,是不是也能多樣化一些?這一點其實提倡了很長時間,可是在大環境更多地以學生考試成績,來衡量老師的教育教學水平的時候,怎能奢求老師,用多樣的標準評價學生呢?

但是,以教師的角度來看問題,如果希望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那麼應該儘可能地多一些評價標準。

三、溝通,主動溝通。表達訴求,不要太內向。

通過這次提建議,我和貓老師聯繫上了,也得到不少幫助。所以,溝通很重要,主動溝通更重要。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和照顧,但是總不能等著老師找上門來啊?自己的訴求,要靠自己尋求傾訴和滿足的機會和渠道。

當貓老師問我,你主動聯繫我嗎?自薦過嗎?我無語。我說,我怕你忙,不通過。可是,別人怎麼就敢於主動聯繫呢?過於羞澀,其實是一種膽怯啊!

中國人最常犯的一個毛病,就是太謙虛、太羞怯。總是說“我不好意思”,其實是給自己找藉口。

當我無意之中主動了一把,很容易就和老師建立了聯繫,得到了寶貴的指點。要知道,有時候,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四、努力。

自己努力,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家長更是如此,可是,老師經常苦惱:表揚他什麼呢?就像我,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但是,你沒有做出成績,沒有一絲閃光點,讓老師怎麼表揚?

後來貓群的另一次分享,我主動了一把,比較恰當地給主講老師(趙昂,暢銷書《在人生拐角處》的作者,新精英新精英生涯研發總監,資深生涯諮詢師,諮詢師督導。國內知名職業發展專家,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特邀職業規劃師,中國政法大學MBA職業導師,北京師範大學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講師,國家認證生涯規劃師(CMT)培訓師。擁有IT、媒體、政府部門、教育培訓十多年的從業經驗,瞭解多領域職場情況。)發郵件,得到了回應,更重要的是,得到了欣賞。貓老師表揚了我,主講老師也表揚了我。

你看,只有自己努力了,才能得到自己渴望的認可。

3

換位思考,是一種很好的思維方式。大家都知道,但是做到卻很難,因為,你所需要的,是改變自己。

有些人總以為,改變自己,就是承認自己的缺點,承認自己不完美,所以,拒絕改變。但是,人都是有缺點的啊,並不因為你是家長、你是老師,缺點就自動消失。而我們,只有坦然面對自己的不完美,才有改變的可能。每一點改變,都是在邁向更完美的自己!

當我自己做學生,我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