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想輕鬆,關鍵要放鬆

從老闆的角度思考如何做好下屬

老闆想輕鬆,關鍵要放鬆

打工已經有十多個年頭了,做了很多人的下屬,也做過很多人的領導,早已混上了所謂“金領”的高級職業經理人。在玩弄權術、手段和追求道義、真理的道路上掙扎過,在委婉做小人和長期做君子間徘徊過,酸甜苦辣箇中滋味都嘗過。近期,配合中小企業促進會推進一些工作,接觸數百家企業老闆,本以為自己是天下最苦的職業經理人,原來發現,老闆原來比我還苦,老闆們整天板著臉,很少見到老闆燦爛的笑容,為了徹底解決類似問題,筆者將自己的經驗進行總結成文,讓企業的老闆和職業經理人們一起分享並改善。

首先老闆們善於做選擇題。作為下屬,你能夠存在的唯一理由是幫助老闆解決問題,也就是俗話說的“拿人錢財、替人消災”,這裡提到的老闆是泛指,你的上級領導在工作中其實就是你的老闆,老闆要從做問答題過度到做判斷題,從做判斷題過度到做選擇題。

“老闆,我該怎麼辦?”“老闆,你下指示吧,你說咋幹我就咋幹,一切聽你的”,這是下屬經常跟老闆彙報的問題的方式,這個時候很多老闆自我感覺很好,你看這幫下屬這麼的聽我話,給我面子,然後就用自己掌握的陳舊了十多年方法做指導,講得心潮澎湃,下屬聽得頭頭是道,下屬按照老闆的指令去執行,在執行過程中發現錯誤或者不同的聲音,你的下屬會拿出“老闆要求這麼幹的呀”的精神去執行到底,最後發現錯了,分析原因、組織改進、追究責任時,會發現,所有的錯誤全部是老闆的錯,因為是老闆要求這麼做的呀。況且,時間長了,下屬的思考能力退化了,長期這樣下去,一個企業的壞風氣就養成了,老闆也只能在忙碌中長期板著臉啦。

作為下屬的你,盡給老闆出問答題,時間長了,老闆覺得你既沒新思路也沒有高效方案,淨給他出難題,萬一他也不知道怎麼辦豈不是很沒面子?老闆們說,我教得了一次兩次,不可能次次都教啊。甚至有些老闆還說,等教會他,我還不如自己做完了。

“老闆,你看我這樣做是不是可以?”,給老闆出判斷題,也是徵詢老闆的意見,一般也不會引起反感,但時間長了,給老闆感覺,這個下屬沒有主見,不能啥都要問呀,也是典型不敢承擔責任的體現。

因此,我每次和老闆談話都事先想好問題的幾個處理方法,每個處理方案的利弊要詳細的分析,然後給他做選擇題。當然,我自己是有點傾向性的,A選項可能明顯比B和C選項好,這也使老闆更容易通過比較接受A選項,也就是我的想法,同時還能滿足老闆的決定慾望,畢竟老闆是決策人,我最多就是個參謀,有了功勞老闆也能算一份,這叫雙贏。這年頭自己一個人發達的事情不要多做,會被打擊的,有好處算老闆一份,這樣才會有更多好處。

所以,在我們公司為了扭轉這樣的現狀,在老闆的辦公室的門上面貼了一幅對聯,左聯是:“拿著答案來找我”,右聯是:“對不對,沒關係?”。橫批是:“我是誰?”這幅對聯深刻的告訴進來彙報的職業經理人,先思考清楚,拿出答案,也隨時提醒,坐在裡面的老闆,自己到底是誰?不要幫自己當作解決所有問題的110指揮中心,我應該是公安部的決策中心。

其次是老闆們要懂得“猴子管理法比爾翁肯(Bill Oncken)(國內翻譯為(美)威廉·安肯三世 )寫了一本很有趣的書——《別讓猴子跳回背上》,當中很形象的做了一個比喻,那隻跳來跳去的猴子,就是一件工作或一個問題,回想一下,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情形:在走道上碰到一位部屬,他說:“我能不能和您談一談?我碰到了一個問題。”於是你便站在走道上專心聽他細述問題的來龍去脈,一站便是半個小時,既耽擱了原先你要做的事,也發現所獲得的信息只夠讓你決定要介入此事,但並不足以做出任何決策。於是你說:“我現在沒時間和你討論,讓我考慮一下,回頭再找你談。”

在這樣的案例中,猴子原本在部屬的背上,談話時彼此考慮,猴子的兩腳就分別搭在兩人背上,當你表示要考慮一下再談時,猴子便移轉到你背上。你接下了部屬的角色,而部屬則變成了監督者,他會三不五時跑來問你:“那件事辦得怎樣了?”如果你的解決方式他不滿意,他會強迫你去做這件原本他該做的事。當你一旦接收部屬所該看養的猴子,他們就會以為是你自己要這些猴子的,因此,你收的愈多,他們給的就愈多。於是你飽受堆積如山、永遠處理不完的問題所困擾,甚至沒有時間照顧自己的猴子,努力將一些不該擺在第一位的事情做得更有效率,平白讓自己的成效打了折扣。

老闆們應該將時間投資在最重要的管理層面上,而不是養一大堆別人的猴子。身為老闆,如果你能讓員工去撫養他們自己的猴子,他們就能真正地管理自己的工作,你也有足夠的時間去做規劃、協調、創新等重要工作,讓整個單位持續良好的運作。

翁肯提出的猴子管理法則,目的在於幫助老闆們確定應由適當人選在適當的時間,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當然,這個法則只能運用在有生存價值的猴子身上,不該存活的猴子,就狠心把它殺了吧!

最後是簡單才是美,剔除一切包裝和溢美之詞。在我以前工作的單位中,品牌總監給董事長做了一份完整的新年度市場推廣的策劃方案,老闆看了很辛苦,看到最後一頁,本以為會提出資金方面的需求計劃,可最後一頁都沒有,董事長直接把這份方案扔了,因為太沒有直接明瞭的告訴你的老闆,需要他做什麼?和老闆溝通問題最好簡潔明瞭,因為他們可能在和你溝通的時候腦子裡還思量著別的一些重要事情,比如要和他的客戶溝通。這時候廢話囉嗦屬於找抽型,建議整理好思路再說話,沒思路的也要寫個草稿,不要稀裡糊塗的去彙報。

在彙報中要注意先彙報結果,再闡述過程,若老闆不希望傾聽過程,他自然會打斷,有的職業經理人向老闆彙報時,跟老闆講了一個十多分鐘的故事,老闆最後都還沒有聽明白,因為他一直再講過程,記得有一年全國發洪水,供應商的原材料的運輸出現問題,會造成公司訂單延誤,由於業務、生產、客戶等多方面溝通,急單先趕給客戶,非急單等洪水過了再說,其實這已經是一個解決好的問題,可這位職業經理人在囉嗦的跟老闆彙報,從發洪水講到生產,從生產講到業務,把老闆已經講煩了,最後老闆只好把所有著相關部門喊過來開會,會議結束後老闆才發現,原來已經沒有問題了。

所以,作為職業經理人,一定要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把簡單的問題通俗化,只有這樣,你的老闆才感覺到你清爽、直率和高效。

老闆們從“猴子管理法”中尋找自己的問題,職業經理人要從出“問答題”過度到做“判斷題”,再過度到“選擇題”,然後大家一起把“簡單才是美”當作自己的處理方法,只有這樣的長期下去,老闆放鬆了,職業經理人也逐漸輕鬆,企業也逐漸進入良性與簡單的循環機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