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只拿3000的員工有機會月入過萬,企業卻不加成本!

作者/曾老師

私信小編“績效”兩字,免費發送10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前言:

很多粉絲和讀者在後臺和微信上留言說,覺得KSF薪酬績效的模式用在管理者和業務員身上很好,但是對於二線崗位有沒有更適合的薪酬、績效模式推薦呢?其實,我以前也寫過,有興趣的朋友翻看以前的文章。那今天給大家分享兩個關於HR和程序員的工薪酬、績效模式的真實的案例。本文非常值得認真看完,因為這套薪酬方案一定是你沒有見過的,文章稍長,但極富學習與參考價值,請您耐心看完!

案例一:HR的薪酬

思考:二線員工為什麼一定要拿固定薪酬?

某企業一名新入職的HR,過去月薪5000多元,提出需求是6000元,當老闆拿出一套薪酬方案給她時,她很開心地接受每月3000元的標準。這是為什麼?

這位HR主要負責公司員工招聘、培訓工作,她上一份工作是固定月薪5000多元,剛辭職就加入新公司,希望每月能拿到6000元的薪水。她的期望不算高,而且能力、資歷也不錯,雙方一拍即合。

不過問題來了,如果她一直拿著這份固定月薪,工作熱情與責任心能保持多久。一般來說,員工在試用期的3個月左右,工作因為這段時間是考核期,她需要通過努力工作讓老闆滿意和認可。可是,一旦轉正後員工的工作熱情和活力就會逐漸下降。例如,這名HR是負責人才招聘的,現在人才引進工作的難度是非常大的,如果她不全力以赴,同樣會面臨招不到人的結果,那麼,拿著固定月薪的HR,很自然會保護好自己,尋找各種理由、藉口,把責任和不好的結果推給人才市場、公司管理、薪酬水平等等。

我們想象一下,很大可能的結果就是:企業既招不來人,盈利、發展和擴張受到人才瓶頸的制約,這名HR也得不到加薪和持續受到認可的機會,職業前途不容樂觀。

如果選對人了,若結果不好,一定就是機制出了大問題!

二線員工通常都是按固定薪酬來定薪、計薪的。因為二線員工需要安全感,不喜歡彈性、寬帶薪酬。而我一直都在質疑這種傳統思維和模式,我認為,這種模式制約著員工的動力、活力,不利於人才潛能的激勵,是浪費人才的罪魁禍首,也同時可能造成人力成本的高企。

人才,若不能成為資本,就一定會淪落為成本!

人才與人力,資本與成本,沒有明顯的界限,前者創造價與增值;後者只是在消耗公司的資源、浪費企業的人效。當前人力成本越來越高,不是員工的工資高了,而是員工的創造力、人效增速低於其薪酬增長的速度。

企業不是沒有人才,而是沒有好的機制!

華為老闆任正非在一次演講時說道:什麼是人才,我看最典型的華為人都不是人才,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了人才。企業要敢於漲工資,這樣人力資源改革的膽子就大一些,底氣就足一些。所有細胞都被激活,這個人就不會衰落。拿什麼激活?血液就是薪酬制度。任正非一直認為:最好的人才一定是高價值、高績效的,所以華為願意為他們提供最好的平臺,賦予他們高收入和高激勵。

對員工要七分勵三分管,沒有好的機制企業就會埋沒與浪費人才。

1、沒有好的機制,就會埋沒人才。沒有選對人才,再好的機制也難以發揮最大的價值!

2、人才是舟,機制是水;人才是魚,機制是海。

3、選人不一定要用最優秀的,而是適合的,關鍵是適合企業當前的環境和機制。

4、在機制面前,人人平等;在團隊面前,機制要靈動平衡。

5、沒有完美的人或機制,把人與機制組織合起來,就能創造趨近完美的人與團隊。

如果打破固定薪酬的頑疾和固有思維?

推薦二線執行層的薪酬績效設計模式:PPV-產值量化薪酬設計

第一步:做年度規劃、預算計劃、收入測算
如何讓只拿3000的員工有機會月入過萬,企業卻不加成本!

最好的職業規劃就是收入計劃!

如何讓只拿3000的員工有機會月入過萬,企業卻不加成本!

更加準確地測算年度收入

如何讓只拿3000的員工有機會月入過萬,企業卻不加成本!

將公司目標與要求植入激勵計劃

第二步:深入挖掘核心價值、從增值中找到激勵空間
如何讓只拿3000的員工有機會月入過萬,企業卻不加成本!

年度目標與激勵

第三步:對薪酬進行產值化與價值化的設計探索
如何讓只拿3000的員工有機會月入過萬,企業卻不加成本!

崗位產值工資

如何讓只拿3000的員工有機會月入過萬,企業卻不加成本!

打包產值+增值計劃

第四步:員工期望薪酬與預測薪酬比對
如何讓只拿3000的員工有機會月入過萬,企業卻不加成本!

通過收入數據對比打動員工

說明:

讓招聘崗的員工為自己的薪酬而招聘,招到的人越多,個人收入就會越高。相信在今天招聘難度越來越大的時代,企業願意給招聘崗做出好的激勵模式,解決人才引進的難題。

案例二:程序員的薪酬

觀點:要解決加薪問題,首先要解決薪酬模式問題!

某企業要自建軟件系統,於是聘請了兩位程序員。談定的工資是每人每月固定8000元。由於老闆和高管都不懂編程工作,只是想要軟件開發結果。但是,程序開發的事情也確是複雜,開發工作經常延後。老闆沒有辦法,只好要求相關負責人及程序員每天報告工作計劃、進度和完成情況,親自督導和檢查。

這樣的日子過了三個月,到了程序員要轉正的日子,一方面員工想趁轉正加點工資,另一方面老闆想徹底結束這種人盯人的狀態。於是老闆決定給程序員做PPV薪酬模式設計。

如何讓只拿3000的員工有機會月入過萬,企業卻不加成本!

說明:

1)固定工資8000元收為:底薪2000元+CRM產值工資3000元+軟件維護產值+其他產值收入。前提是,測算完數據後,他們的薪酬有很大機會比過去要高,當然,他們也要努力地做出好的結果。2)軟件維護產值是一項計件產值,根據過去公司維護的個數,計數出一個單價,維護的越多產值就越高。3)其他產值:根據過往結果及能力提升,擔負更多的開發工作,同時也要得到相應的產值薪酬。

點評:

1)程序員開發的程序越好,銷售就會更好,維護產值就會高。2)客戶提出各種需求,程序員會自覺跟進和想辦法滿足。3)讓程序員為自己幹,為自己加薪。

案例三:財務會計的薪酬

在企業,財務會計一般都是固定工資,加工資基本上要等一年或以上。而且到了加薪的時候,到底加多少才合理,也一直是令人頭痛的問題。對於會計員來說,當然是越多越多。對於老闆來說,要考慮的問題很多,加多了會增加公司的成本,還有就是內部的薪酬平衡也必須有所考量。

如何讓只拿3000的員工有機會月入過萬,企業卻不加成本!

會計的職業能力、職業規劃必須與薪酬相關聯。當這個會計能夠做更多有價值的事,並且做出好的結果,就可以為她/他加薪。這個價值和結果一定是公司要的,並且能幫助公司實現更有效的經營。

某企業會計的PPV產值薪酬表(省略了一部分內容)

如何讓只拿3000的員工有機會月入過萬,企業卻不加成本!

薪酬設計具有非常專業的技術含量,薪酬模式設計好了,對員工對企業就是共贏!

PPV:如何讓員工自發工作、為自己工作、為自己加薪!

1、不再為員工如何加工資而操心,而是將加工資改變為增加價值點和產值項目。2、員工做不好,不再是扣工資,而是扣產值。根據結果核算產值工資。3、員工調崗、增減工作項目,不再是工資只能加不能減、不關注結果效果,而是根據工作拼盤與定價設計,以結果來核算員工的勞動報酬。PPV產值量化薪酬模式:是指將員工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工作項目、工作結果等以標準化、規則化、價值化的方式進行量化計算,並直接與員工的收入掛鉤,形成多勞多得的利益分配機制,解決了員工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跨部門工作、複合型人才、員工加班工作、主動付出等企業管理困惑,相比傳統的計件工資、績效工資等更具激勵活力。

PPV產值量化薪酬模式具體解決了以下問題:

  • 1、每個月應該付出員工多少薪酬的問題。
  • 2、員工的收入狀況與其能力、價值充分匹配的問題。
  • 3、員工認真履行職責、行為結果與價值之間的關係問題。
  • 4、員工只做自己的事情、不願意付出與兼顧其他工作的問題。
  • 5、員工收入相互比較、衡量的問題。
  • 6、跨部門工作、全員營銷、團隊間相互支持等無法有效衡量和激勵的問題。
  • 7、員工關注利益的多次分配的問題。

總結:

PPV設計的基本理念就是,不要因為機制不當錯過一個人才,企業一定要想辦法做高人效,實現結果導向、效果付費,讓人才創造更高的價值與增值。一個高價值的人才拿更高的薪酬都是最便宜的。

企業如何實現富有激勵性的薪酬績效考核設計:

1、首先,做好利益驅動,因為考核的最高境界就是利益驅動。例如,老闆沒有考核,為什麼還會自動自發拼命地幹。2、其次,將人才的價值與其收入進行匹配性設計,採用KSF或PPV模式,員工貢獻越大回報越高,讓員工為自己幹、給自己加薪。3、最後,進行預算、數據化、量化管理,因為有了價值量化,以數據說話,公平性就會增強。

今天的案例是專門針對PPV量化薪酬績效模式層面寫的,對於一些這方面的複合型崗位,我們也可以結合KSF薪酬全績效模式來做,形成K+P的形式,更多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後期會和大家分享,可私信進行更多交流


如何讓只拿3000的員工有機會月入過萬,企業卻不加成本!

如果大家想持續、深入的學習最創新、快效落地的薪酬績效激勵,可加好友,我會贈送一份資料給您,幫助企業成長!為您提供創新、系統、落地的薪酬績效與股權合夥人激勵機制構建方法!

您有任何建議與看法,歡迎點評和交流!

如果您認為文章對您有啟發,轉發起來!


文:曾老師

長期從事績效薪酬設計研究和實踐;

足跡踏遍五湖四海,為廣大企業診斷把脈;

救死扶危,誓做企業薪酬績效改革的踐行者!

私信小編“績效”兩字,免費發送10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