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高食堂」日本爲何「小胖墩兒」少?看看他們怎麼吃!

但凡去過日本的國人,第一個切身感受恐怕就是吃不飽了。

據知名醫學雜誌《柳葉刀》發表的全球成年人體重調查報告,世界上胖子的數量已經超過了瘦子!而中國的肥胖人口超過美國,列首位。在所有高收入發達國家中,日本國民的體質指數最低。

「長高食堂」日本為何“小胖墩兒”少?看看他們怎麼吃!

據2013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發表的報告,日本的肥胖率只有4.5%,在發達國家當中肥胖率最低。中國的小胖子越來越多,而日本的小胖子卻不怎麼多,原因何在?

食材豐富 每天吃30種

“雜食”是人類獨具的一種特質,是人類維持生存的重要的手段,日本的飲食更是體現了“雜食”這一特徵。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建議:每天要吃夠12種食物,每週要吃夠25種食物。而日本的飲食指南中倡導一天吃30種食材。30種食材被很多主婦當作一個準則來安排一天的飲食生活,而且日本政府也鼓勵學生每日應該吃到30種食材。

「長高食堂」日本為何“小胖墩兒”少?看看他們怎麼吃!

看似很多,其實30種食物如果合理分配到一日三餐中,也沒多少。早餐至少攝入8-10種,午餐攝入8-10種食物,晚餐4-5種食物,加上零食5-6種。

日本媽媽可是每天早早起床,一絲不苟給孩子準備魚肉蔬果俱全的午餐。那一盒飯,不知費了媽媽多少工夫。下面我們來看看日本媽媽精心為孩子準備的午餐便當。

攝入足夠的膳食纖維

在日式飲食中,碳水化合物主要存在於米飯和麵條中,其中的熱量佔據了日本料理中總體熱量攝入的1/3。

高質量的碳水化合物仍保留著接近自然的形態,較少被加工,這樣才營養豐富,並且含有較高的膳食纖維,能在提供身體所需能量的同時促進腸胃蠕動,還容易讓人產生飽足感。

「長高食堂」日本為何“小胖墩兒”少?看看他們怎麼吃!

中國傳統飲食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幾千年的進化使纖維素扮演著非常重要的消化和排洩作用。在傳統的“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的養生理念中,幾乎都包含了纖維素。

“欲得長生、腸中常清”的精髓也是高度地概括了纖維素的重要作用。由於社會的發展,主飲食過度精細、輔食以肉、蛋奶為主,少吃甚至不吃蔬菜,導致現在我國兒童的飲食中膳食纖維攝入不足。

烹飪油量少 儘量簡單

日本菜餚有少加工而吃生鮮的特點,日本人吃的食物都是偏清淡且低熱量的,注重食物的本味,低溫烹調減少營養破壞,所以我們在日本料理中多見生食。

食物一般可用“簡”字來形容。比如壽司,是日本家常、簡樸的食物。與我們習慣的煎炒烹炸等方式不同,壽司的烹調方法原始而簡單,煮大米晾涼,加上海苔、蔬菜、魚籽、生魚片、蝦肉等等,既體現了食物本來的味道,營養物質也得以最大程度的保留。

「長高食堂」日本為何“小胖墩兒”少?看看他們怎麼吃!

天然、新鮮的食物營養價值相對較高,而食物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會破壞部分營養成分,甚至會產生一些對健康不利的物質。加工環節越多,添加劑也越多。因此,購物時要儘量選擇新鮮的食物。

“食育”立法 從娃娃抓起

新世紀以來,日本政府推出了呼籲全體國民一起參加的“健康日本21”的國民運動,

首先從幼兒園開始,對日本孩子們從小施行“食育教育”,告訴孩子們如何既健康又營養地吃好一日三餐,從小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日本在2005年制定並實施了《食育基本法》。該法的序言指出:“現在應重新把食育作為生存的根本,看成智育、德育及體育的基礎”。

「長高食堂」日本為何“小胖墩兒”少?看看他們怎麼吃!

在日本的學校中,午餐並不是吃飽、吃好這麼簡單,而是“食育”的一個部分,是與飲食觀念、膳食營養知識、飲食衛生安全和飲食文化等一系列關於營養學甚至人生觀的教育聯繫在一起的。

保證學生飲食的營養和科學性是很重要的。另外,日本的“食育”還像學生灌輸著自立、環保、節約糧食等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